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哈爾濱西客站地區地下空間發展規劃研究初探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城市規劃時間:瀏覽:

  摘要:地下空間在城市未來發展中成為城市空間有機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對哈西客站地區地下空間發展規劃的研究,對地下空間規劃及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地下空間,規劃,建設,城市管理

  近年來,隨著城市空間擁擠、交通堵塞、環境惡化、資源匱乏等問題的愈演愈烈,城市立體化開發的思想營運而生。城市地下空間作為城市空間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我國城市現代化規劃建設的新領域、新熱點。城市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的規模日益龐大、功能日趨復雜,并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諧社會、和諧城市進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成為實現哈西客站地區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1 哈爾濱西客站地區發展概況

  2007年11月根據國家鐵路發展規劃,哈爾濱—大連、哈爾濱—齊齊哈爾、哈爾濱—牡丹江、哈爾濱-佳木斯客運專線將在哈爾濱交匯。為統籌四條客運專線客流組織管理,緩解哈市南崗火車站周邊交通緊張狀況,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與鐵道部聯合研究確定,在哈西客站地區規劃建設哈爾濱規模最大鐵路客運樞紐哈爾濱鐵路西客站。

  哈西客站地區核心區位于哈爾濱市西南部,規劃范圍為東起學府路,西至迎賓路和城鄉路,南起哈南鐵路編組站,北至康寧路和職工街,總占地面積約18.3平方公里。東側學府路主干道與102國道、京哈高速和城市三、四環相連接,西側城鄉路與機場高速相連,是哈爾濱市重要的出城口和門戶地區。

  哈爾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鐵建設及其帶來的發展機遇,大力推動哈爾濱高鐵客運站周邊地區整合發展,以此提高利用土地資源融資能力,最大程度的發揮高鐵樞紐的核心側動力,構筑城市發展新高地,帶動城市整體發展。

  2 地下空間發展戰略與規劃目標

  根據哈西客站地區“哈爾濱城市新中心”規劃定位,為使哈西客站地區地下空間規劃、建設及管理等工作合理、有序的進行,特在哈西客站地區核心區開展了地下空間發展規劃及控制導則設計的編制工作。

  2.1地下空間發展戰略

  2.1.1以交通設施開發為載體

  匯集鐵路、軌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社會交通等多種交通方式的西客站交通網絡系統為哈西客站地區核心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空間增長極。多種交通方式的站點則是地下空間開發的重要發展源。規劃以交通網絡系統為主軸線, 多種交通方式的站點為發展源,帶動周邊地區地下空間的開發。

  2.1.2以公共設施開發為先導

  通過核心區商業金融設施地下空間的開發,帶動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推動地下空間有序、可持續發展,實現土地價值開發效益的最優化。

  2.1.3以市政設施地下化建設為遠景

  建設完善和運轉高效的地下市政設施,全面提升片區城市形象,打造舒適、安全、設施完善的北方地下空間系統。

  2.1.4以景觀環境設計優美為亮點

  通過室內、外環境的設計,對地下空間的尺度、形態、色彩、方向感等方面進行充分研究,打造優美、舒適和怡人的地下空間規劃。

  2.1.5兼顧綜合人防工事功能

  規劃完善的人防平戰結合工程,充分發揮戰時保護居民、物資以及重要經濟目標免遭敵大規??找u兵器的殺傷破壞;平時為經濟建設、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的功能

  2.2哈西地區地下空間發展規劃規劃目標

  依托于哈西地區完善的現代化軌道交通系統,有效開發利用哈西客站地區的地下空間資源,充分借助地鐵、鐵路引入的大量客源,使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與地下商業有機結合,打造適應寒冷的中國北方氣候的地下空間網絡,把哈西客站地區發展成為中國可持續的地下空間開發的先行區和示范區。同時實現城市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并促進哈西客站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設計原則

  4.1地域針對性

  規劃設計中緊密結合哈爾濱當地的地質特征,西客站片區現狀用地條件,綜合考慮地下空間開發建設方式。

  4.2前瞻性與靈活性

  由于地下空間開發的不可逆性,需要在規劃設計中加強前瞻性和適度超前性,空間設計與功能布局上適當兼顧靈活性,為城市未來可能的發展演變以及使用功能變革預留適當的余地。

  4.3宜人的室內空間

  地下空間具有獨特的全天候的空間使用特征,開發建設目標是要實現地上空間的有效延伸。設計中應依據此特征和目標,建設適宜不同功能需求的地下空間形式。

  4.4垂直互動性

  規劃設計的目的之一即努力打破地下空間開發中滯后于地面空間,垂直互動欠缺的局面;在綜合預測未來地下空間開發需求的基礎上,基于地面規劃設計,同步提出地下空間規劃設計方案,建設初期即實現建設中垂直的互動性。

  4空間結構布局

  在設計原則的指導下,哈西客站地區核心區地下空間開發的總體結構定為:一軸、五心、二帶、網絡格局。其中,“一軸”為貫穿東西,構筑多層次的立體化城市空間的發展主軸和城市景觀軸線;“五心”分別是西客站綜合樞紐中心、區域商業中心、片區綜合功能中心、片區生活服務中心、片區體育文化中心。

  同時將整個核心區分為五類控制區,遵循前瞻性與靈活性、可行性、經濟性、垂直互動性的原則,針對每一類控制區,根據其區位和功能特征通過差別化的控制導則,達到地下空間開發與片區整體發展相協調。

  片區交通系統規劃在宏觀多層次區位分析基礎上,以適宜交通出行結構為目標,突出公共交通的核心地位,對片區進行動態多模式的交通需求分析,確定相應的停車需求,形成系統的交通規劃。

  5 管理模式的探索

  5.1研究地下空間開發的鼓勵政策

  由于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支持,導致我國地下空間商業開發利用只限于公共設施地下開發。因此在開發過程中,政府適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多種形式開發。

  鼓勵開發建設主體多樣化,特別是國家、地方公共團體/代表法人等第三方機構,對地下商業街的設置、管理制定確切而合適的計劃,并提供充分的資金計劃,穩定的經營基礎,技術方面的能力及管理能力。

  同時,行政主管單位也應針對第三方機構和民間的制定相應扶助制度、支援制度并逐步擴充。

  5.2地下空間管理模式建議

  5.2.1建立綜合協調機制

  由于涉及到多個行政管理部門,為了達到分工協作,形成合力的目的,在地下空間綜合管理的初始階段可以先建立一個由地下空間管理相關的多個部門參加的綜合協調機構。在這個機構的框架內,對地下空間綜合管理中的重大問題進行協商解決。

  5.2.2建立綜合管理機構

  對地下空間的管理機構的設置可以按照“一家為主,多家配合”的思想,明確地下空間綜合管理的主管部門。

  5.3分階段開發利用管理模式

  5.3.1點狀開發階段

  在地下空間開發的初期,主要以地下停車場、地下人行過街道等形式的開發為主,在空間上呈少量的點狀分布,并且大多數為人防結建工程。此時的管理模式主要由人防辦為主管部門,對城市人防建設做出妥善安排。

  5.3.2線狀開發階段

  當城市建設進入到高密度、大容量的階段時,地下交通體系建設被提上日程。此時,伴隨地下軌道的建設,地下空間的大規模開發也揭開序幕,形成線狀的空間開發形式。這一階段的管理模式應由市委組成以市長為首的地下空間開發委員會,組織管理軌道交通以及配套設施的建設,并協調地下空間資源的配置等工作。

  5.3.3網塊狀開發階段

  當城市的地下軌道交通系統建成以后,地下空間的開發規模初步形成,點狀、線狀的地下空間連通成網絡狀,并且在重要節點處形成塊狀的大面積開發。此時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可由市委委托專業部門組織協調,其他有關部門配合,進行聯動管理。

  5.4建立市場化運營體制。

  對建設成的地下空間的維護和管理采取“轉讓”經營權的方式,明確將地下的經營權從政府中分離出來落實給負責營運的企業,同時確保平戰結合的轉換。

  用市場化的手段對地下空間延伸資本進行開發利用,如對地下空間的冠名權和使用權進行拍賣等。

  6 結論

  通過對整個哈西客站地區核心區地下空間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打造適應寒冷的中國北方氣候的全天候地下空間網絡,形成特色的城市立體化開發模式與管理模式,哈爾濱西客站地區核心區必將在打造中國可持續地下空間綜合開發的先行區和示范區中譜寫出新的篇章。

  參 考 文 獻

  1.哈西客站地區核心區地下空間發展規劃及控制導則.哈西客站地區建設辦公室.20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远县| 定襄县| 延安市| 璧山县| 聊城市| 德化县| 宁陕县| 贵港市| 梓潼县| 达拉特旗| 罗江县| 怀宁县| 吕梁市| 庄浪县| 壤塘县| 百色市| 格尔木市| 金湖县| 时尚| 集贤县| 望都县| 广水市| 双流县| 田东县| 抚宁县| 崇礼县| 柏乡县| 阆中市| 阿拉善盟| 昂仁县| 余庆县| 岢岚县| 那曲县| 交城县| 大余县| 平远县| 永川市| 玉林市| 城口县| 安义县| 仁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