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一.項目背景及用地概況
泰安市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是華東地區重要的對外開放旅游城市,泰安市地理位置優越,城市位于濟南都市圈的核心層,處于省際區域性發展的主軸線上,在濟南大都市的直接輻射與吸引范圍之內,按照“發揮優勢、錯位發展、互利共贏”的原則,可以充分發揮泰安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旅游和第三產業。其中發展會展業將是首要關鍵。
本項目會展中心及商務區規劃用地位于泰城新時刊發展軸線的南端,北端為政府新行政中心和泰山廣場,南臨泰山大街,占地面積約27.4公頃(415畝),用地形狀長方形,沿開發區中軸線對稱,東西寬約290米,南北最長段約1100米。地勢平坦,交通便捷有序。
二.核心功能
縱觀全球,國際大都市的產業結構有”兩個70%”的現象,即在大都市的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占GDP的70%,在第三產業中占70%的是生產服務業或者專業服務業。
在泰安市新城市軸線的會展城規劃中,我們將引入三大服務產業:
1.現代會展,以“國際會展與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圍繞會展的核心功能,配套豐富的展覽、會議、酒店、商務、服務、娛樂、休閑等綜合功能,形成高品質會展商務中心。
2.總部辦公,吸引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研發中心、營運中心、金融結算中心、國內大型企業總部等投資落戶,提供更有利的金融、用地、稅收政策,提升江都地區的國際化水平。
3.配套服務,發展配套豐富的商務、服務、娛樂、休閑等功能。打造面向華東地區的商務、商貿業發展區,并配備專業化生產服務(中介、法律、財務等)及高端消費商業予以支持。
三.規劃理念
會展中心及會展商務區是以展覽空間為核心空間,會議空間作為相對獨立的組成部分,并結合其他輔助功能空間,包括展銷、辦公、餐飲、休憩、娛樂等服務平臺的大型展覽城市綜合體。它具有以下特點:
1.功能綜合化。展覽建筑與會議、辦公、旅館組合在一起,提供一系列的服務;從會議、展覽活動的舉辦到為參展廠商和代表服務的寫字間、客房、洽談用房、餐廳等,實現一體化。
2.高度信息化。會展建筑作為國際或區域經濟文化交流的載體,要求其建筑具有高度的信息化,滿足會展建筑內巨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高速運轉的要求。
3.集群產業化。會展建筑能夠有效地帶動本地區第三產業的發展。展覽活動能夠帶動旅游、餐飲、娛樂以至于住宅產業的發展,帶來巨額利潤和城市繁榮。
基于上述這些特點,本項目提出建造“動態會展城”的概念,發揮會展功能的向心力,將更種會展及配套功能集中設置,形成符合會展要求的會展商務中心區,利用配套輔助功能將參與會展的各種人流集中于會展城內,動態解決所有商業展覽,商務交流,休閑餐飲等一系列需求,大大降低展會期間人流大量遷移對周邊道路產生的壓力。
四.規劃總體布局
本項目會展中心及商務區規劃由南向北分為會展主體區、會展配套商務區、會展展銷區和會展公園區。
會展主體區包括地上兩層的會展中心主體建筑,其中包括建筑面積57000多平米的會展中心、會議中心和26000多平米的地下停車庫及南面的會展配套廣場。
會展配套商務區設置4棟35層左右的高層塔樓,功能分別為配套五星級酒店,配套商務辦公樓,及會展商住樓等。
會展展銷區為多層建筑群,高度由南向北遞減,圍合出中間的景觀空間,北側的會展公園占地約90畝。各區通過設置二層公共平臺連接為一體。
會展主體區和會展配套商務區為開發建設的首期項目,其中會展主體區建設則是首期建設的第一階段。
配套商務區為開發建設的首期項目,其中會展主體區建設則是首期建設的第一階段。
五.規劃設計重點
1.整體城市設計
建筑形體高低錯落,形成優美的城市天際線,設置一體化二層平臺和地下空間體系,形成互聯互通的動態會展城。
2.合理高效的交通設計
重點解決布撤展期貨運交通與展期大量的人流車流交通問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延滯交通壓力高峰;合理配置地上地下停車場,在寸土寸金的會展商圈,節約土地,既解決了停車問題,又為公眾提供了寬闊的廣場景觀;完善解決外來客商與市民的公共交通停泊與換乘,就近安排地下空間的出入口,并充分挖掘地下空間的潛力與商機。
3.體系化的公共活動與商業系統空間
通過立體化的交通系統,連接各公共活動及商業空間節點。
4.完善的會展配套設計,充分滿足會展與政府兩會及高規格接待的要求,提升泰安旅游會展的接待能力,為城市服務業產業體系升級。
5.挖掘泰山歷史文化,打造標志性的會展建筑
充分研究泰山的文化淵源,建筑造型既反映時代氣息也融合泰安傳統人文地理歷史背景特征,打造泰安新的城市文化地標。
六.會展主體建筑設計
會展主體區也就是泰山會展中心及其南廣場,中心建筑東西長190米,南北長148米,西側為特殊展廳和會議中心,東側為綜合展廳,中間為貫通建筑南北的展覽、會議前廳。地上兩層建筑面積57000多平米的會展中心、會議中心和26000多平米的地下停車庫及南面的會展配套廣場。會展總占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含會展中心廣場),其中主體建筑地上兩層,首層層高8米,二層層高12米,地下一層,層高6.5米,總建筑面積7萬平米。建筑平面上由四個對稱矩形功能平面組成,主體功能上包括展廳和會議中心組成。整個會展主體南側為人行主入口,東西設車行入口,北側設會展中心次入口與會議中心入口。
1.立面造型設計:盛世金鼎
泰山文化歷史悠久,自堯舜至秦漢,直至明清,延綿幾千年,泰山都是歷代帝王封禪祭天進行盛典的神山,而鼎一直是中華民族最重要和最莊重的禮器,而且又是旌功記績的器物,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 “鼎”字也被賦予了“顯赫”、“ 尊貴”、“盛大”的意義,歷史上鼎與泰山的關系密不可分。用鼎來寓意國泰民安,太平盛世是最恰當不過了。會展中心建筑以祭天金鼎為原型,立面力求莊重大方、簡潔明快,“盛世金鼎”的整體造型突出了泰安市歷史文化名城的鮮明形象。
2.會展中心平面設計:
會展總占地面積約100295平方米(含會展中心廣場),其中主體建筑地上兩層,首層層高8.1米,二層層高12米,地下一層,層高6米,總建筑面積80743萬平米。
本方案建筑由展廳和會議中心結合一體組成。
整個會展主體南側為人行主入口,東西設地面及地下車行入口,北側設會展中心次入口、會議中心專用入口與地下車輛出入口。
展覽部分的首層分別為東側9600多平米的綜合展廳及西側4900多平米兩層通高的特殊展廳,二層為9600多平米的綜合展廳。中間通過南北向的共享中庭相連接。布撤展期間大型貨車從展廳首層的東西入口直接進入展廳布展;小型貨車進入東側地下貨運通道,通過貨運電梯提升至展廳布展。
會議中心部分位于會展主體的西北部,設高標準的1200人大型會議廳、帶同聲翻譯系統的300人國際報告廳、8個小型會議室及1個大型多功能廳,首層東側為入口前廳,與展覽部分的共享大廳相連接。在舉辦兩會和其他高規格會議期間,該共享大廳北部可通過隔斷,設為會議中心專用入口與大廳,保證了會議的安保要求和會議與展覽部分的各自獨立。會議中心地下部分設為會議中心的專用停車場與專用貴賓通道。
本方案布局緊湊,同時增大了單個展廳面積,提高了展廳使用的靈活性,另外布展方式力求簡單直接,方便明了。特別是重點考慮了會展與兩會期間會展期間共享中庭可分可合的靈活分配,既保證了會議期間的高規格,也保證了會展期間共享空間的完整,解決了會展與會議不同功能使用上的管理問題。
結語:綜合的會展中心能為城市商業帶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泰安動態會展城必定能成為城市新中軸線上的多功能中心,它必將進一步帶動泰安會展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會展周邊的商業品質,成為泰安經濟建設再次騰飛的引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