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貴陽市城市化進程中的“城中村”問題探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城市規劃時間:瀏覽:

  城市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城市化是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中村問題日益凸出,嚴重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實現,嚴重影響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城市功能的發揮和城市現代化的進程。近年來,城中村問題已經成為城市政府、學術界等共同關注的棘手而重要問題,本文將通過以貴陽市為例,解析我國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城中村”問題。

  一、“城中村”的概念

  對“城中村”這個概念,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給出了自己的意見。李玉軍將“城中村”定義為“原位于城市邊緣近郊,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農村居民聚集居住的村寨,在城市擴展的過程中,這些村寨被擴展的城市新區,城市建筑所包圍,在地域上已完全融入城市,但其人員及社會關系未能有機地融入城市,仍以土地及附著物為主要生活來源,行政管理方面也仍沿襲農村管理體制的城中農村化管理區域”。筆者比較贊同的一種觀點是學者謝志巋的說法,他認為“‘城中村’是急劇城市化過程中原農村居住區域(包括土地、房屋等要素)、人員和社會關系等就地保留下來,沒有有機參與新的城市經濟分工和產業布局,仍然以土地及土地附著物為主要生活來源,已觸及關系(地緣關系和血緣關系) 而不是以次級關系(業緣關系和契約關系) 為基礎形成的社區。”本文主要以貴陽市作為研究對象,所以,根據2006年7月25日貴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的《貴陽市“城中村”改造暫行規定》中標明,“城中村是指貴陽市行政區域范圍內,在地域上已經進入城區,但戶籍、土地權屬、行政管理體制、生產經營方式等方面仍然保留農村體制的聚居村落。”

  二、貴陽市“城中村”概況

  近年來隨著貴州省“工業強省”戰略的提出,作為省會城市的貴陽市,其城市化進程迅速推進,“城中村”問題也越來越受政府和公眾關注。經調查,在貴陽三橋、宅吉、營盤路等路段,以及貴陽南明、云巖、白云等區及幾大出口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城中村”現象,它們主要分布在公路出口、城郊結合區域、大型工廠和學校周邊。貴州省國土資源部在2010年又批準了云巖區、南明區、花溪區、烏當區、白云區、小河區城市建設用地1207.6503公頃,其中新增建設用地893.6599公頃、農用地轉用778.348公頃、占用耕地554.8381公頃;隨著貴陽市城建面間的不斷擴大,農用地被征用了但村還在,當地農民仍然是生活在那里,并保留有部分供其建房居住的宅基地和集體自留建設用地,且隨著周圍農用地的逐步被征用而漸漸被城市包圍,形成了“城中有村、村中有城、城市包圍農村”的新格局。

  三、貴陽市“城中村”存在的問題

  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絕大多數農村轉變為城市是必然的,只是一個時間早晚的問題。“城中村”作為城市的一塊錮瘤,對城市的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了嚴重影響,改造“城中村”已迫在眉睫,目前貴陽市“城中村”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土地利用問題

  由于“城中村”用地管理混亂,國有土地與集體土地、農業用地與建設用地混淆不清,用地性質隨意改變,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導致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低下。如貴陽市以中心城區現有的29個“城中村”居住用地進行測算,210個自然村寨或村民點平均人均用地面積高達148平方米/人,是貴陽市城區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的4. 2倍,但“城中村”村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環境卻遠不如城區居民,連起碼的采光、通風、消防、衛生條件都達不到,“城中村”破壞了城市土地利用的整體性,不能高效、合理、集約化利用土地,造成了城市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

  (二)居住環境問題

  由于房屋密度高,室內的采光通風條件就比較差。違法違章建筑隨處可見,環境惡劣、垃圾淤泥到處都是。沒有基本的衛生保證,村容、村貌一般都比較差,從生存環境上講不適宜居住。 “一線天”、“貼面樓”等城中村景觀的存在不僅破壞了城市風貌,更為多種事故埋下隱患。并且,由于城中村依舊沿襲傳統的家庭經濟模式,所以這些樓房都以單家獨戶為特色,各戶之間互不相聯,同時樓與樓間距極小,以至村內建筑密度往往高達60%以上。

  (三)基礎設施問題

  “城中村”的基礎設施是與原來低密度的人口相適應的,由于大量外來人口的入住,以及企業的開辦,使給排水、道路、交通、電力、郵電通訊、環衛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超負荷運轉,導致污水橫流,垃圾亂倒,空氣質量較差。近年來,雖然隨著經濟發展,那些區域的基礎設施雖然有一定程度上的普及,但是還很不完善,除水、電外其他的基礎設施,在道路、電信、排水、煤氣管道等方面距離真正的城市標準還相差甚遠,給居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四)社會管理問題

  貴陽市“城中村”本地村民數量不大,大量居住于此的人口是外來暫住人口,外來暫住人口的比例常常高于本地人口,人口職業構成情況較為復雜,具有來源廣泛、成分復雜、流動性強的特點。貴陽市城中村村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較周圍社區的城市居民低,使其很難融入所在的城市社區,給貴陽市政府計生、治安管理造成很大的壓力。同時,由于這些地方房租都較便宜,外來打工者聚居這里,這些人沒有較高文化素質,職業構成和宗教信仰都十分復雜,加之缺乏有效的政府管理,因此這些地方多可能成為滋生“黃賭毒”和治安違法事件發生地,這些狀況阻礙了城市的健康發展。

  (五)就業問題

  由于“城中村”村民受教育程度低,勞動就業技能差,就業門路窄,就業觀念落后,“大錢掙不了,小錢又不愿掙”,安于現狀,80%以上的村民靠出租房屋過日子,這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對村民及其后代帶來了不良的影響。當今,主要還是要靠村民自謀職業,但村民素質較低,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即便是政府安排了一些就業機會,但由于長期受到封建落后思想的束縛以及缺乏現代技術,難以適應快節奏的工作方式,極容易下崗,因此“城中村”村民往往容易表現出游手好閑、不思進取的狀態,這始終是關系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

  四、“城中村”問題的原因

  (一)城市化進程

  在我國,由于長期奉行“重工輕農、城鄉分治”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城鄉二元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滯后,一些卷入城市化浪潮的村莊依然保留農村管理體制,這些村莊已經跨入了城鄉一體化進程,卻不能迅速進入城市的“大門”成為真正的城市社區,而是成為“都市里的村莊”,由此形成了獨特的“城中村”現象。

  (二)政府宏觀調控力度不足

  鄉村一城市轉型的過程很大程度地受到政府行為的影響。由于放權讓利式的宏觀體制改革自身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和一些城市在村鎮問題上管理力度不夠,缺乏相應的法規政策,對這些“城中村”的改造抱著“能不動就不動” “得過且過”的態度城市建設多采取繞道走的方式政府尚且如此,開發單位更不愿將資金投人村莊的拆遷和改造上。

  (三)農民自身利益驅動

  由于農民享有村集體資產的分紅收益,還可以享受在宅基地建房、村級合作醫療及大病統籌等城市居民不曾有的優惠。其次,土地是農民的基本生存資料,“城中村”農民一旦轉為城市居民,就意味著失去土地的支配使用權。目前在征地過程中推行的是貨幣安置辦法,這使農民感到生存的壓力特別大,在當前城市居民大量下崗難以就業的情況下,一些文化低、年齡偏大、勞動技能偏低的農民無法找到恰當的職業,再加上農民又無法享受到就業、養老等待遇,因此不愿轉為非農戶口。

  (四)城市規劃管理不到位

  盡管“城中村”已經被納入城市規劃區范圍內,但普遍存在規劃不到位和滯后現象,對于村鎮規劃的審批管理,長期處于粗放、被動之中,加上基層管理人員規劃意識淡薄、管理水平低、法制意識不強、把關不嚴,隨心所欲亂批亂建現象嚴重。同時,現行管理體制上的混亂也是“城中村”發展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往往是省、市、區、鄉鎮各級,規劃、國土、建設、城管各部門都管都不管,職能交叉、職責不清,見利益就上、見問題就讓,“踢皮球”現象時有發生,給違法違章建設提供了可乘之機。

  五、貴陽市“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建議

  “城中村”是城市化進程中形成的一種新的“城市病”,將會嚴重阻礙城市化進程,針對“城中村”自身種種弊端的成因,因此改造“城中村”是實現城市物質形態現代化的需要;是實現城市社會結構和社會管理現代化的需要;是改善城市環境和社會治安的需要。目前,“城中村”的改造已關系到整個城市的的城市化進程,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因此,筆者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第一,打破“二元化”管理,改變落后的村落管理模式,把“城中村”納入城市一體化管理。同時,以“城中村”改造為契機,在戶籍上取消限制與差別,使戶籍與各種福利待遇可以脫節,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

  第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政策。各級政府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政策,保障被改造的“城中村”的村民的利益。如:以何種方式分配房屋拆遷補償金、由誰來保障村民在改造后能夠得到政府或開發商應允的住房等條件、如何保障在改造后村民轉變為居民后的利益與社會保障。

  第三,構建“城市一村民一開發商”的利益均衡機制,以推動“城中村”的改造,同時壯大集體。作為改造主體的開發商和被改造主體的村集體及村民均應當是受益主體,政府則作為“城中村”改造“公平、公正和效率”的維護者、監管者和仲裁者。改造的核心是在政府兼顧村民和開發商利益的基礎上,明確各方職責,由“政府—村民—開發商”參與協商并制定“城中村”改造規劃,由政府職能部門監督執行,并規范和監管村民及開發商的行為。

  第四,完善社會保障,拓展就業空間。在享受城市居民待遇方面,對未農轉非人員,由相關部門統一辦理農轉非手續,并在就業、入學、就醫、供水、供電、供氣等方面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推行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改善創業環境,廣開就業門路。在國家政策許可的范圍內,對自主創業的實行一定程度的稅費減免。

  六、結論

  “城中村”問題集中反映了當前農村城市化進程中的各種矛盾,有其歷史性及必然性,當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政府要盡快制定、調整和完善相應的政策,從源頭上斬斷“城中村”形成的機理,同時,避免新的“城中村”問題的產生。因此,貴陽市各級政府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借鑒發達地方處理此類問題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適宜的政策,積極穩妥地推進“城中村”地改造,有效解決“城中村”的遺留問題,加快農村城市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 陳瑞蓮,等.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基于廣東的實證分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3-17.

  [2]吳智剛,周素紅.城中村改造:政府、城市與村民利益的統一[J].城市經濟,2005(2).

  [3]李培林.巨變:村落的終結-都市里的村莊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2(1):168-179.

  [4]謝志巋.化解城市化進程中的“城中村”問題[J].特區理論與實踐,2003(8):35-37.

  [5]李玉軍.“城中村”問題初探[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68-72.

  [6]張成福,劉中煒.“城中村”現象透視[J].經濟論壇,2004(8):142-143.

  [7]王嶼.基于多角度的貴陽市“城中村”現狀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1,274.

  [8]周其華,王芳芳.“城中村”問題淺析:以貴陽市兩城區為例[J].理論與當代,2005(7):38-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都市| 兰溪市| 衡山县| 嘉禾县| 新兴县| 三河市| 上杭县| 光山县| 长春市| 宽城| 福安市| 林口县| 常宁市| 宜丰县| 阿合奇县| 德保县| 白朗县| 南投县| 宜良县| 富民县| 湟中县| 吐鲁番市| 玉林市| 河津市| 华阴市| 阿合奇县| 汤阴县| 遵化市| 安西县| 门源| 淮北市| 怀集县| 隆德县| 巨野县| 阜城县| 丰城市| 延寿县| 石河子市| 绵竹市| 揭东县| 望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