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提高財會課程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本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學生為本,圍繞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一問題,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原理,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從師生關系、因材施教、學習興趣、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一問題進行了論述。文章發表在《財會通訊》上,是財會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0引言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和基礎。在財會課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善于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使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發揮學生主體的“內因”作用,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基礎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態,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從而調動其自主參與學習的內驅力。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師生不斷地進行情感交流,以自己對學生的熱愛、尊重、要求和期待去激發學生愛師的情感,才能收到“親其師、信其道”的遷移和升華的效果,從而提高其課堂參與度。
1.1真情對待學生感情是課堂教學的紐帶,是教學交流的“軟開關”。教師要關心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個充滿尊重的手勢,猶如催發感情的高效酵母,勝似千言萬語。而沒有任何表情的說教永遠使學生‘.敬而遠之”,永遠無法打開學生的心扉,也就永遠無法進行真正的心靈上的溝通。很難想象缺少理解與溝通的師生關系能夠共同配合實現教與學的目標。
1.2平等對待學生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是平等的,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要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要能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錯,也要給學生的錯留下一個自由的出口。就象給錯誤打個“活結”,讓犯錯的人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自己解開。自覺接受學生的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教師,積累師生雙方愉快的情感體驗,營造學生參與的良好氣氛。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關鍵
興趣是成才的起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對學習發生興趣時,都會很明顯地由被動地去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并樂此不疲,欲罷不能。
2.1挖掘教材,尋找學生的興趣點趣味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些學生對財會課程缺乏興趣,正是他們沒有很好地領悟和體會其中的趣味性。再加上一些教師不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感覺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在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挖掘,就能發現課程本身蘊含著的許多趣味因素,進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主動熱情、越學越有興致。
2.2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興趣度單調機械的教學方法,無趣乏味的課堂講解,必然帶來沉悶的課堂氣氛。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厭學情緒將不可避免的滋生蔓延。因此在財會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創造一個豐富多采的情境,根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提出一些新穎奇特的問題,把學生緊緊吸引住,從而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2.3鼓勵學生親自操作,強化興趣的持續性心理學家皮亞杰說“知識的本身就是活動。”動作和思維密不可分。如果在課堂上適當安排動手操作,就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識的教學活動中來,從而深化興趣對大腦的刺激程度,進而鞏固興趣的持久性。事實證明:學生只有靠他們自己動手,在學習實踐過程中通過觀察、思考、測量、操縱、試驗等一系列的活動,切身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真正喚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興趣,鞏固學習興趣。
2.4善于運用成功激勵,激發興趣良性循環心理實驗證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歡樂和勝利的欣慰,便會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和勝利的信念與力量。要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認識水平,為他們創設成功的條件。
3因材施教,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前提條件
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區分不同層次,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好”,基礎差的學生“跟得上”,中等程度的學生“進步穩”,實現不同層次的全面提高。
3.1學生的分層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將全班學生分成高、中、低三個層次。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且要有記錄在案,但不宜向學生公開。
3.2目標的分層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制定出與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相適應的分層教學目標。通過分層教學,促使各層次學生都能達到應有的目標要求。只有對各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處在不同起點的學生的學習成為可能,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3方法的分層教學過程要承認個體差異,應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分類指導,培優輔差,適應各層次的學生要求。比如,對概念性較強的或難點較多的教材進行全班講解;對于可溫故知新的,或者內容比較淺顯的教材,放手讓優等生獨立學習,對中等生進行“半扶半放”,而對后進生要進行鼓勵,輔導他們學習新的內容。在提問時,教師也要設置臺階,分層提問。這樣安排能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言可發,學有所得。
4靈活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有力保證
4.1充分利用課堂提問進行啟發式教學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動力。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師不僅要教,而且要導。”如何導呢,他說“一要提問,二要指點”。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運用提問來啟迪學生的心智,引導學生獲得知識。
4.1.1善于設疑教師在備課環節里,應按教學內容及學生層次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注意提問的科學性、啟發性、適度性。從“疑”入手,給學生營造一個適于探究的學習氛圍,通過新材料、新情境、新視角設計問題,在關鍵處設點;在具有思維價值的細微處設點;在看似矛盾之處設點;在容易引起聯想、想象處設點。激發學生求知欲,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引導學生在寬松的思維時空中思索、辨析,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實現認知的重組和思維的創新。
4.1.2善于解疑教師提問學生后,有一種現象應引起我們的重視,那就是對學生的回答不予評價指點。一句“坐下”,讓學生心涼了半截,積極性蕩然無存。心理學上有一條基本規律,即人的活動是由其結果所調節的。一個人對他的活動知道與不知道結果,效果是極不相同的。當然,評價絕不是簡單地說“很好”、“錯了”等,特別是否定性評價,切實可行的辦法是在鼓勵中給予糾正。即使遇到一問三不知的學生,也用不著發火,可以說:“好,你先坐下,我想你可能是太緊張了,其實回答錯了也沒關系,下面我讓其他同學來回答,請你注意聽一聽好嗎,”每提問一個學生,都必須通過有效評價,使其有所收獲。要讓學生感受置身于問題之中的樂趣,在“問”與“答”之中增長知識,鍛煉能力,提高覺悟。
比如,在《基礎會計》課程講授中,講解利潤構成時,先講主營業務利潤的構成,再講其他業務利潤的構成,最后講解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為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做好鋪墊準備,緊接著就提出“為什么其他業務收入一其他業務支出=其他業務利潤”而“營業外收入一營業外支出另營業外利潤”這一問題,留出一定時間請學生思考討論。在認真思考、各抒己見、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共同歸納推理出一個結論,利潤是收入與費用配比的結果,因為營業外收入與營業外支出不配比,所以不存在營業外利潤,從而凸顯提問的啟發誘導作用,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4.2結合課程內容進行實踐性教學在財會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實行實踐性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效果,拓展學生參與渠道,加深學生印象。主要方式有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等。
4.2.1案例教學法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入實踐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達到學習目標。例如:在會計學教學中講授“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時,我給學生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某家企業為達到一定的目的,與銀行簽訂一合同,規定該企業將其一項在建工程以2000萬元的價格賣給銀行,取得貨幣資金2000萬元。實際該項在建工程價值500萬元。三個月后,該企業又與銀行簽訂一合同,規定企業以2000萬元的價格買回上述在建工程。”結合該案例,經過和學生一道分析討論,最后得出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含義,“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是指企業應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這樣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學懂了才有興趣學下去。
4.2.2模擬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若是老師只注重把要掌握的理論和操作教給他們,他們會覺得老師講課喋喋不休,所講內容不知如何使用,很難集中精力聽下去。因此,在講授有關知識前,一般把要介紹的知識分為兩個部分,基本理論和基本操作。基本理論要向學生介紹清楚,基本操作則要反復練習,使學生學會應用。這樣既可避免教材的枯燥無味,又有利于學生逐步掌握、鞏固所學的知識。例如在會計教學中講授“記賬憑證”一節時,我把事先準備好的三種類型的記賬憑證拿給學生看,讓學生根據這三種記賬憑證總結出記賬憑證的基本內容,并讓學生根據實際業務填制記賬憑證。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學以致用,提高了學習興趣,知識自然就容易掌握了。
4.3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們在學習知識時,如果只靠聽,3小時后還能保持70%;只靠眼看能保持72%;視聽并用,則能保持85%以上。而多媒體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影像,動畫等各種信息于一體,能充分調動視覺和聽覺的處理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大信息量的傳授,提高教學質量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會計學“收入的核算”一節中,通過多媒體課件,把企業日?;顒又腥〉玫母鞣N收入,按標準進行分類,將其歸屬比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有助于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業務操作中的規律,哪些收入記入“主營業務收入”,哪些記入“其他業務收入”,掌握其區別。突破了收入分類這個教學難點,把收入來源,顯示得一清二楚。這樣處理比在黑板上板書要明晰得多。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教學內容、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原理,研究如何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研究如何創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正確選擇適合自己講課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課堂真正體現出信息傳遞、情感交流、思維碰撞和情緒體驗,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提高財會課程課堂教學效果。
財會論文發表須知:《財會通訊》創刊于1980年,是中國創辦的第一家省級綜合性專業刊物,是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管、湖北省會計學會主辦的全國會計類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分綜合版、學術版、理財版三類,是我國會計重點學科財經院校認定科研成果、教師職稱評定學術成果的主要刊物之一。郵發代號3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