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2021年6月11日,銀保監會、央行聯合制定并發布《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理財新規”)。理財新規是銀行理財業務轉型中伴隨業務發展產生的監管需求,該項制度的頒布,標志著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正式被納入監管范疇,執行與貨幣基金基本一致的監管標準。理財新規頒布執行后,對現金理財、銀行理財業務以及商業銀行經營運作有何影響,商業銀行應當如何應對,本文將對這兩個問題進行分析。
理財新規的出臺背景及其意義
理財新規的發布使得銀行理財產品面臨凈值化轉型壓力,過渡期細則助力銀行創新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2018年4月27日,在《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發布之后,銀行理財產品面臨全面的凈值化轉型。但是對于銀行理財而言,一方面,投研能力較弱,缺少凈值型產品管理的經驗及人員配置;另一方面,銀行客戶的固有低風險偏好,投資者不能馬上適應理財產品從“剛性兌付”轉向“凈值化”的盈虧浮動模式,多種客觀因素的存在導致資管新規發布后銀行理財業務的轉型進度十分緩慢。2018年7月20日,央行印發《關于進一步明確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過渡期細則”),首次提出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概念,明確在過渡期內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暫參照貨幣基金“攤余成本+影子定價”的方法估值。自此,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作為可以使用攤余成本法計量的凈值化產品,成為此后三年銀行理財轉型的主要方向。
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作為資管新規過渡期的創新產品,得益于監管紅利,其規模快速擴張。在過渡期細則提出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后,并未繼續明確相關的監管要求,相較于監管嚴格的同類產品貨幣基金,現金理財產品定義不明確、投資范圍較寬泛。銀行通過拉長久期、下沉信用資質等方式增厚產品收益,為客戶提供穩定的回報,將現金理財產品打造成符合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等監管要求的“隱性剛兌”產品;同時,通過T+0墊款的快速贖回業務、綁定支付系統等方式保證產品的流動性。對比貨幣基金,無論是在收益率方面還是在流動性方面,現金理財產品都存在著明顯優勢,規模不斷增加,從2018年末的2.35萬億元(在整體理財產品中占10.66%),快速發展到2021年第一季度的7.34萬億元,占整體理財規模的比重已上升至29.32%。
理財新規是在資管新規過渡期,伴隨業務發展而產生的新的監管要求,是監管制度的重要補充。一方面,當前的銀行現金理財產品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創新產物,是助力銀行理財順利推進凈值化轉型的主要動力;另一方面,由于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缺乏明確的風險防范要求,享受了較大的監管紅利,監管的套利空間,存在產生“小資金池”風險,需要有相應的監管規則進行規范。現金理財新規的發布,正是為了滿足資管新規過渡期之后的監管需求,將現金管理類理財與貨幣基金納入統一監管標準,使現金理財產品真正朝向流動性管理的本質發展。
理財新規的主要內容
從理財新規基本對標貨幣基金監管要求,體現“嚴監管”。理財新規具體條款對標貨幣基金監管要求,現金理財與貨幣基金將處于統一監管框架之下。理財新規在投資范圍與投資負面清單、投資組合久期、“T+0”贖回限制、流動性比率、杠桿率上限的要求與貨幣基金完全一致。同時,與貨幣基金監管也存在些許不同:一是偏離度方面稍有放松,理財新規只要求采取相應措施將負偏離度絕對值控制在0.5%以內,并未要求用固有資金彌補潛在
損失;二是估值核算與產品規模限制方面稍加嚴格,監管要求同一商業銀行采用攤余成本法進行核算的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月末資產凈值,合計不得超過其全部理財產品的月末資產凈值的30%,對現金理財產品規模構成了實質性的限制。
從理財新規相較于征求意見稿的變化看,放松了集中度要求,并延長過渡期,體現“寬整改”。在投資集中度限制方面,監管要求略有放寬。一是將征求意見稿中“每只現金管理類產品投資于主體信用評級為AAA的同一商業銀行的銀行存款、同業存單占該產品資產凈值的比例合計不得超過10%”調整為“不超過20%”,與貨幣基金監管辦法大致保持一致。二是將“商業銀行、銀行理財子公司現金管理類產品擬投資于主體信用評級低于AA+的商業銀行的銀行存款與同業存單的,應當經本機構董事會審議批準,相關交易應當事先征得托管機構的同意”調整為“相關交易應當事先告知托管機構”。在過渡期期限方面,將過渡期延長至2022年底,采取“新老劃斷”原則,有利于存量產品平穩轉型。正式稿將過渡期截止日設定為2022年底,并在答記者問中表示按照“新老劃斷”原則,允許現金管理類產品投資的存量銀行永續債、二級資本債持有至到期。因此,理財新規的要求僅涉及銀行資本債的新增投資或新增產品,存量產品不需大量拋售;同時,自征求意見稿于2019年底出臺以來,存量產品的整改轉型或已在進行中,在過渡期內存量產品應該能夠平穩轉型。
理財新規的出臺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從現金理財產品方面看,收益率或將繼續向貨幣基金收斂,規模擴張受到一定限制。理財新規出臺之前,銀行主要通過拉長久期、下沉信用等方式增厚收益,疊加不存在貨幣基金的“T+0”贖回限制,現金理財產品憑借高收益、使用靈活等特點得到銀行客戶的青睞。此后,按照理財新規要求需增加流動性高的資產配置,久期縮短、流動性增強,收益率也將隨之下降,目前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為3%~3.5%,與貨幣基金的利差保持在50個基點左右。長期來看,在同樣的監管框架下,現金理財產品相比貨幣基金的收益率溢價將消除,產品的收益率中樞或將進一步下行,與貨幣之間的利差不斷縮窄。此外,貨幣基金存在免稅優勢,理財新規后現金理財產品同樣面臨“T+0”的贖回限制。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現金理財相較于貨幣基金的優勢不再,新發行規模預計將持續下降,存量的現金管理類產品的規模將持續下降。
推薦閱讀:銀行高級職稱學術成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