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本文從共享單車平臺的會計角度出發,從成本核算和收益確認的會計角度分析共享單車平臺的盈利模式。合理對待共享單車蘊含的商機,探索符合市場規律和現行制度的發展模式,是共享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共享單車;會計核算;盈利模式
隨著“共享經濟”理念的推廣,“共享經濟”與各行各業的有效融合,促進了各行各業的創新發展。在這種環境下,共享單車誕生了。共享單車共享是一種B2C的自我管理模式,通過“互聯網+”實現共享單車共享和智能管理,為人們自由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隨著ofo和摩拜單車的興起,共享單車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但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財務問題,尤其是在摩拜單車陷入經濟危機之后,人們對共享單車的質疑越來越多。
一、共享單車平臺的負債
共享單車是典型的B2C模式,它通過先進的互聯網信息技術整合閑置資源的再利用。共享單車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資產轉移。然而,由于我國還沒有建立起良好的社會信用擔保體系,為了保護資產所有者的利益,共享單車企業只能通過收取保證金來保護資產所有者。在一般會計中,它被確認為當事人的其他應付款、負債。
許多共享單車平臺也提供用戶充值服務。與押金不同的是,這筆錢可以用來抵消租金。企業應當將充值金額確認為“預收”,并在用戶實際支付租金時確認收入。共享單車作為互聯網+企業,屬于B2C電子商務模式。該平臺具有完整的工商登記和稅務登記信息,是一個清晰的稅務實體。按適用稅率繳納所得稅和增值稅。
二、共享單車平臺的成本及費用
隨著共享單車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只有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宣傳和營銷,才能擴大市場份額,搶占用戶資源,更好的發展。線上和線下的營銷策略是相輔相成的,通過制造主題和跨境營銷來吸引新用戶。與此同時,大量的補貼和促銷被用來留住用戶。這些宣傳推廣工作有利于共享單車平臺業務的發展。因此,相應的費用應該包括在銷售費用中
同時,共享單車的特殊性也意味著共享單車的維護和管理必須是密集的、日常的。首先,共享單車應用作為共享單車企業的交通和信息載體,需要技術人員的定期維護和不斷升級,還需要大量的客服人員為用戶解決問題。其次,由于共享單車不是固定在某個地點,而是經常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企業需要定期派人將車輛從偏遠地區運送到人口密集、擁擠的地區。有時他們需要把一些非法停放的汽車移到一個合適的停車場。最后,由于共享單車的報廢率很高,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來修理共享單車。這些過程中發生的人工成本和其他必要費用,構成企業的經營成本,計入管理費用。
三、共享單車平臺的收入
共享單車平臺的本質是一個在線租賃公司,收取租金應該是平臺的主要收入來源。目前,在共享單車平臺上收取租金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個是即時支付模式。用戶二維碼掃描開始時騎共享單車沒有上鎖,同時記錄時間和距離,騎鎖后,根據循環記錄掃描二維碼支付再次,后立即收到第三方支付機構轉讓平臺可以確認收入是第二個憲章,或租租船,也稱為會員。企業應當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對服務期內不同時期的收入進行確認。
廣告收入也是共享單車的重要收入來源。廣告收入可分為兩類。一種是把廣告貼在身上。例如,支付寶在hello共享單車上有各種各樣的廣告,另一個是在應用程序上。共享單車平臺在為商家提供廣告服務的同時,也在推廣自己。雙方可以實現雙贏。作為平臺的一項重要收入,在此過程中收取的廣告費應確認為其他業務收入。
四、共享單車盈利模式存在的問題
共享單車經濟的單邊租賃盈利模式是指共享單車廠商將統一的租賃模式投放到市場上,通過分時租賃的方式獲取單一的租賃收益。租賃收入與投入成本的平衡取決于共享單車的多次租賃來獲取利潤,而多次租賃的前提則需要用戶群體和用戶活動的支持。然而,在分享經濟發展的初期,為了吸引用戶,許多基金采取了“抓市”的營銷模式,僅僅依靠租金來收回成本甚至實現利潤。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還需要用戶庫的支持來收集用戶的資金存款。但由于用戶的限制和市場風險,確定存款收益的使用不可預測性實現大規模投資收入:現行法律對存款的性質和使用方式沒有明確規定,使用儲蓄管理條例也不清楚,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允許用戶在共享共享單車企業使用存款保持謹慎。
五、共享單車盈利模式問題的完善方案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研究,我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1)完善共享單車經濟法律制度的共享性:對于“互聯網+”這一新的商業形態,監管部門不能簡單地把“互聯網+”作為傳統互聯網產業,也就是說,按照所有的監管策略,類推規則都是傳統規則。然而,為了給一個寬松的政策環境,更多的“技術中立”的法律和法規,以促進交通部門的“共享經濟”的發展。為了提供一個良好的立法基礎共享經濟的有序、健康發展,監管當局應面對共享經濟發展趨勢,加強立法的經濟模式分享共享單車,調節經濟共享的本質,定金的性質,使用,和廣告的立法起源分布。
(2)加快共享單車經濟平臺改革:共享單車經濟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自身也面臨一定的困難:市場創新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但任何權力干預都可能大幅增加交易成本,從而扼殺有利于資源配置的新業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應該促進供應商的積極性。“供應方”改革從供給方面和生產方面,通過自然的解放生產力,新技術的發展,提高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支持和引導共享經濟發展,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方便人們的生活,將政府信用體系、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有效確保國家的安全數據,構建可靠的旅游平臺,數據驅動經濟發展。
六、共享單車未來的發展前景
未來共享單車的機會在于降低智能鎖的成本,使用更便宜的車身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共享單車共享服務的創始人以平均750歐元的價格出售共享單車,同時收取1.7歐元的費用。440次乘坐就能收回成本。低“成本/費用”比率是巴黎模式繼續有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國,如果GPS智能鎖的成本降低到100元,車身成本降低到350元,那么國產共享單車的總成本將降低到450元。成本可回收900次后,共享單車的運營成本將大大降低。根據以上基本數據,共享單車的保本只能維持每天1.6次的使用率。
與此次同時,海外擴張將成為共享單車的一個重要利潤點。事實上,在共享單車在中國流行之前,包括紐約、倫敦和巴塞羅那在內的許多城市都曾推出過共享單車項目,但由于巨額虧損而失敗。這些企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共享單車的生產成本高,固定停車樁的施工和運營成本高。共享單車的量產帶來的低成本和免費停車的優勢,使共享單車有機會進入世界各大城市。在發達國家的核心城市,共享單車租賃的單價可能遠遠高于國內價格(例如在巴黎,是國內價格的10倍以上),因此利潤潛力巨大。在這一步,共享單車的人實際上是在試水。2016年10月,摩拜單車宣布登陸新加坡。
七、結語
作為“互聯網+”模式下的新興產業,共享單車運營模式和資本運營沒有相應的制度調整。此外,我國對網絡管理會計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共享單車平臺在會計處理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在收入確認方面。背景下的國家積極實施“網絡+實力”戰略和“互聯網+行動”的促銷計劃,相關法律法規應盡快改善推動共享經濟發展系統中填補這一缺口,使互聯網更加系統、科學的會計處理。在鼓勵產業發展的政策基礎上,規范和引導共享單車平臺,不斷為用戶帶來便利,滿足人們對綠色低碳出行理念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康曉娜,張啟越.淺析共享單車平臺的會計核算問題[J].會計師,2019(01):19-20.
[2]俸芳,籍晶瑩.共享單車會計核算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18(13):133-136.
推薦閱讀:高級會計師評審論文什么時候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