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本科會計學論文發表了互聯網對財務會計人才培養的影響和策略,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發生了新的變化,面對新環境下的人才培養,應該如何調整新環境下的會計人才培養呢?論文給出了相應的建議和培養對策,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本科會計學論文,會計人才培養,互聯網+”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在我國市場經濟實踐中的不斷應用,電子商務得到快速的發展,電子支付方式被廣泛應用,這些都促進了會計內容的不斷變化。本文研究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出現的新變化,為會計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解決方案。
1會計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是指對人才進行教育、培訓的過程。會計人才培養是對會計人才培養訓練的過程,現如今會計專業和其他專業的融合越來越明顯,尤其是互聯網專業界限更加模糊。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傳統的會計工作將會消失,會計不再做“會計”,會計專業也變得不專業,社會需要“通才”。這給我們的會計教育帶來了一個新的課題,那就是我們的大學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能適應這種變化?本文就互聯網下會計人才培養專業進行討論。
2互聯網對會計學基礎理論的影響及人才培養對策
基礎會計學主要教學目標是幫助初學者掌握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術。基本理論部分的核心是會計要素的概念、會計等式、賬戶、復式記賬原理;基本方法和技術的核心是圍繞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展開的會計核算循環過程和基本方法。由于互聯網技術興起,實體店、商場的銷售部份被網絡銷售代替,其結算方式也由現金或銀行結算變成支付寶、微信等電子支付方式,生產方式也由生產、儲存、銷售變成產銷一體的協同生產,幾乎不需庫存,加上電子開票系統,電子報稅系統廣泛使用。所有這些變化對基礎會計學教學內容產生了較大影響。主要會計影響如下:
(1)會計主體影響,在傳統會計環境下,會計人員大都由企業雇用,會計人員比較容易理解會計主體性,他們明白會計主體就是會計為之服務的對象。而在互聯網下會計人員可以共享,代理記賬,網絡記賬成為新寵,在這種情況下會計主體觀念較模糊。
(2)貨幣計量有新內含,傳統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商品,它具有支付手段、儲藏手段等四大職能,互聯網下,其支付手段發生較大變化;互聯網金融興起,也改變了金融成本。
(3)會計分期也發生變化,傳統會計下,由于考慮會計工作量,在工作效率與經濟效率之間進行平衡,一般是一月結一次賬,而在互聯網下,會計結賬期可以變短。(4)會計賬、證、表都發生變化,首先原始憑證變成網上原始憑證,入庫單也是機制、支票等結算憑證是手制,有的沒有;會計報表由網上報表,采用通用代碼編輯。
(5)沒有平行登記,在傳統會計環境下,為加強會計內部控制,會計工作分總賬和明細賬,由不同人同時登記,這樣一方面進行內部監督,同時通過月未對賬,能查出賬簿登記問題,而在計算機處理賬務情況下,沒有總賬與明細賬平行登記。其內控主要通過憑證審核。
(6)財產清查制度也發生變化,在互聯網財產物資可以通過條形碼技術將商品、材料掃描進采購、存貨系統,自動生成相應憑證進行總賬系統,月未自動盤存商品,也就是采用永續盤存制盤點,實地盤存制在傳統會計下,平時材料、商品入庫已根據相關憑證登記入賬,但由于難以分辨同種商品不同成本而沒入賬,月末以存計銷而形成一種財產清查制度。針對互聯網技術對會計學基礎理論產生影響,應加大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同時開設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互聯網知識學習,同時應學習數據采集,條碼技術學習。
3互聯網對財務會計影響及對策
目前財務會計主要按各項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為主線展開的教學內容,在互聯網環境下,財務會計處理業務和方法出現新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傳統會計中存貨計量方法主要有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采用先進先出法要求存貨按一定方法流轉,要讓存貨流轉與成本流轉相一致,這樣計算的成本才精確,這在互聯網下沒有必要,因為互聯網下存貨就通過供應鏈系統進行管理,在ERP下供應鏈與財務系統就集成在一起。加權平均法是為了減輕會計人員工作量而采用的一種簡易計算成本方法,這種方法計算結果不精確,所以在互聯網下發出存貨采用個別計價法更方便。由于電子商務的發展,網上銷售占比越來越大,而網上銷售可實現直銷,商品由廠家直接發往消費者,這樣網絡營銷企業銷售會計核算業務也發生變化。直銷商品成本結轉如下。借:主營業務成本貸:在途物資而傳統銷售成本結轉借:主營業務成本貸:庫存商品
(2)互聯網下財務會計的估計方法更科學合理。財務會計課程中有許多會計估計方法,這些會計做計方法在傳統會計下出于減輕會計人員工作量考慮,往往在實際工作中由企業根據實際選擇一些節省工作量的簡易方法,在核算時沒有滿足精確性要求。如壞賬準備會計準則規定可以用應收賬款百分比法和賬齡分析法,在互聯網下,會計上應收賬款可以通過應收賬款系統進行賬齡自動管理,通過設置不同賬齡下壞賬比率,可自動計算壞賬數額。持有至到期投資也可由計算機自動計算實際利率法下投資收益。在傳統會計下固定資產折舊往往為了減輕會計人員工作量,往往以本月月初固定資產原值乘固定資產分類折舊率來計算,而不是采用使用年限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工作量法計算折舊。而在互聯網下會計折舊則采用使用年限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工作量法,這樣可使會計折舊計算更準確。
(3)互聯網對財務會計報表的影響。為推動企業會計信息標準化建設,財政部于2010年發布《財政部關于發布企業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的通知》,將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技術規范系應用到會計工作中,于是產生會計報表元數據的概念,元數據是關于數據的數據(dataaboutdata),它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現象,在許多領域有其具體的定義和應用。元數據是描述其他數據的數據,或者說是用于提供某種資源的有關信息的結構數據,是描述信息資源或數據資源等對象屬性的數據。在互聯網環境下,應研究出現網絡銷售新業態,各種網絡居間企業出現,會計導致新的會計核算方法和業務出現,當機器人銷售出現后會出現會計業自動化。因而會計人才培養應反映這種變化,會計人才應知道有關商業智能相關知識,應對網絡直銷知識有相當了解,并對跨境電商軟件使用有相當了解,如速賣通使用。同時還應學習網上報稅,網上通關知識。結合互聯網對會計報表的影響,應對會計人才開設元數據相關知識講座,開設大數據分析課程、并對數據采集技術,射頻技術進行講解。
4互聯網對成本會計的影響及對策
4.1在互聯網下傳統成本核算日益簡單化和自動化
在傳統成本會計中,我們進行成本核算主要有三種方法,品種法、分步法,它又分逐步分項結轉分步法、逐步綜合結轉分步法、平行結轉分步法,在互聯網下可只保留品種法和逐步結轉分步法,逐步綜合結轉分步法、平行結轉分步法在網絡環境下沒有必要,在傳統成本會計下貨物與成本不同時結轉情況,在網絡環境下不會出現,同時約當產量法計算不準確,可改成工序作業成本法,這樣計算結果更準確。
4.2互聯網下作業成本成為新龐作業成本法
(Activity-BasedCosting,簡稱ABC)是一種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管理系統。作業成本法以成本對象(產品、服務、客戶等)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為理論原則,以作業為中介,確定成本動因,把資源成本歸集到作業上,再把作業成本歸集到相應的成本對象上,從而擺脫了傳統成本核算無法分配復雜而高額的間接費用和輔助費用的困境,使間接費用和輔助費用分配得更為合理,以便較及時、準確、真實地計算出成本對象的真實成本。動因是指決定成本發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動或事項。
它可以是一個事項、一項活動或作業。作業成本動因可分為三類:執行動因、(均衡)數量動因和強度動因。在互聯網下,加強作業成本學習,將作業成本與供應鏈結合起來。通過工序、節拍引入,分析工序、節拍成本變化動因進行明細科目設置,通過ERP軟件核算各種動因成本和工序成本,最后在成本分析模塊中進行作業成本分析,為降低成本提供決策依據。加強ERP會計軟件和SAP會計軟件應用,將上述會計與互聯網新技術結合,通過ERP、SAP會計軟件學習,學生對互聯網下會計理論、實踐變化有更深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周宇.新會計準則體系下我國財務報表質量的改進[J].會計師,2007(06).
[2]孫文剛.論資產負債觀的確立[J].齊魯珠壇,2005(06).
[3]李艷花,劉輝,詹德超.資產負債觀和收入費用觀淺析[J].河南科技,2006(10).
[4]賈小能.資產負債觀與收入費用觀的比較研究[J].會計之友(上旬刊),2007(06).
[5]楊樂,徐芳.對新會計準則采用資產負債觀的思考[J].財會月刊,2007(09).
[6]楊海燕.論資產負債觀的確立[J].經濟師,2007(02).
[7]武海英.作業成本法在公路施工項目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1(19).
[8]涂南,張丹橘.產品的制造成本——以某中國電子制造廠的產品生產成本核算方法為例[J].價值工程,2011(23).
[9]劉意懷.發電企業作業成本法實施設計[J].財會研究,2011(16).
[10]孫守禮.ERP在鋼鐵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J].冶金財,2011(07).
作者:姚孟良 單位:湖北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推薦閱讀:《經濟問題》是山西省社會科學院主管主辦的一份面向國內外讀者的綜合性經濟理論學術月刊,創刊于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