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森林立地是指某一區域內對林木的生長能夠產生巨大影響的所有環境條件,主要包括地質地貌、氣候、水文等條件。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地形均有不同,在林業生產時需要因地制宜,根據具體環境種植適合的林木。為此,需對立地進行分類,以更好地促進林業的發展。
關鍵詞:森林,立地分類,調查設計
中圖分類號: S757.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0-8772(2013)35-0000-02
立地分類技術在國外開始的較早,我國自上世紀50年代才開始采用這種方法,然而由于當時各種條件有限,并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系統,技術也不統一。直到80年代末,這種情況才有了新的改變。
一、立地分類原則
林木生長有其自身生長規律,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因此,森林立地分類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第一,地域分異原則。地域是各種環境存在的空間基礎,是自然環境的綜合體現。第二,分區分類原則。我國國土面積遼闊,南北跨度大,森林類型呈多元化,需采用劃分區域的方法,根據不同區域制定與其相應的規劃方式,而且常是分區分類并存。第三,多級序原則。林木生長用地有一定的層次,由于受客觀條件的影響,往往會出現許多不同等級的差異,對森林經營分類的完善化有很大影響。
二、立地分類理論
1.系統論
森林的環境因子多種多樣,且受其影響很大,結構較為復雜,主要有土壤、氣候、地形、植被等,所以應將森林當成一個系統,注意每一個部分的具體作用,只要部分結構合理,才能保證整體的功能得到最大發揮。在分類時,應從大局著眼,站在整體的角度看問題,采用分類管理的方式,實現各個環節的優化,以提高林業生產效率。
2.生態經濟
林業生產的最終目的就是維持保護生態平衡,提高國民經濟產值。生態經濟是指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建設同時進行,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物質條件得到了滿足,就轉向精神層面。目前,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經濟既要用來做環保工作,環保才能同樣反作用于經濟,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3.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如今,我國面臨著資源短缺的危機,為使其得到很好地解決,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森林資源是一種相當重要的資源,既要滿足當代的各種需求,還應為后代留下寶貴的財富。同時,還應保證不同地域之間林業資源的平衡發展。因此,森林立地分類,應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做具體劃分。
三、分類的步驟
1.準備工作
在試點進行實地考察,對其地理條件及林業規劃現狀有一定的了解,并將各種不同類型的立地進行初步分類,掌握各自特征和其間的關系即差異,把握它們在當地環境下的大致規律。
2.準備分類系統表
在影響林木生產的諸多因素中,選出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如土壤、水分或溫濕度等,根據不同法立地因子排列組合,建立逐級立地分類系統的試用表。
3.分組調查
以試用表為基礎,對其中所列的各種類型進行實際調查,按照要求,每個類型至少要有三個調查點,將其各自詳細信息一一填入表內。進行立地分類工作的可行性調查和現場繪制立地分類的界線。
4.全面整理
按照分類因子排列組合的立地類型,對現場進行調查,并仔細分析,然后將本區域的立地分類與省市級的立地分類區進行銜接,形成本區域最終的立地分類系統,繪制出立地圖。
四、森林立地分類在塞罕壩林業調查中的應用
1.有助于造林工作
植樹造林是緩解資源危機的一項重要舉措,造林工作意義重大,十分復雜,必須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和先進的技術,立地分類是近些年來較為理想的選擇。每一個類型都有與其相適應的造林技術,樹種的選擇、造林施工工藝以及管理結構等各個方面都要依據不同分類進行具體設計。在造林規劃中,選擇林種是首要工作,為提高規劃的科學性,除了當地的經濟條件,還應主要考慮立地分類。
2.在森林撫育和主伐更新中的應用
林木的生長狀況與外部環境有著密切聯系,其撫育工作也應結合具體的立地條件而定,在各項因素相對較好的立地環境中,林木吸收營養多,生長速度快,適宜采用撫育間伐的方法,該方法強度較小,而且間隔期短,適合生長快的林木。而立地條件較差時,首先要做好相應的保護工作,將人為的砍伐等降到最低。對次生林進行改造時,同樣也要考慮立地分類。
在森林主伐更新時,方案的制定、方法技術的選擇以及林場等級劃分等工作同樣要結合具體的立地條件類型而定。皆伐可能會導致跡地小氣候、土壤、植被條件化,對森林更新不利的小班;沼澤、水濕地、水位較高排水不良及坡度較大、水土容易流失的小班;降低森林涵養水源作用的小班,均避免選用皆伐。與草原鑲嵌的林緣,高山森林帶上限的森林應禁止采伐。
3.在森林資源調查設計中的應用
在對森林進行專業調查之后,可根據所得數據信息對立地類型進行明確劃分,從而編制出專用的立地類型表,為以后的森林調查工作提供方便。如此在調查中,只需將各小班的具體情況與立地類型表作比較,即可得出小班最終的立地類型,在此基礎上進行面積統計,給出各自所占比例,對立地質量做出正確評價,并據此編繪出相應的立地類型分布圖。
此外,小班經營法即把小班調查設計和林業生產措施落實到地塊的一種集約經營方法,立地類型在其中發揮著巨大作用,揭示林地自然條件的差異,為劃分經營范圍、確定小班經營措施和組織經營類型提供了前提條件。按立地類型組織經營類型的方法,是在同一林區內,把地域上不相連接。但立地條件、林況和經營目的相同,表現為同一立地類型的林分,制定統一的經營方針、相同的經營措施和計算技術,組成一個整體,按立地類型單獨組織經營類型。
五、結語
森林資源是我國的主要資源之一,對人類的發展影響甚大,相應的林業生產工作顯得無比重要。我國地域廣闊,受氣候、地域等條件的限制,各地的林木種植狀況各有不同。為此,必須對其進行明確分類,以選擇適當的林種,即立地分類方法,從而保證林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彥芳,李文立,陳智卿,等. GPS與羅盤測量在林業調查設計中的應用比較[J].河北林果研究,2007(2).
[2]楊東. GPS在三類調查中的應用[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6(6).
[3]王淑萍,胡曉娟.GPS在森林資源調查中的應用[J].森林工程,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