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正確認識現在腦膠質治療預防的新應用技術有哪些呢,要如何來加強對醫學的新發展呢?本文是一篇醫學論文。腦膠質瘤為顱內最常見惡性腫瘤,以星形膠質細胞瘤較多見。腦膠質瘤病例特點為浸潤性生長,手術盡管可改善病情,但仍無法徹底清除,如全切術后經影像學檢測顯示干凈,但仍有較高的復發率,預后不佳。本次研究患者術后均接受放療治療,但放療后效果仍可能因為患者個體差異發生變化,因此開展術后放療相關因素的研究對預后的判斷有重要意義。
摘要:目的研究腦膠質瘤術后放療效果的影響因素。方法132例腦膠質瘤患者,分析其性別、年齡、手術切除程度、級別、放療方式、手術至放療時間、腫瘤直徑、卡氏(KPS)評分、術前水腫、放療劑量等臨床資料與術后放療效果的相關性。結果高齡、全切、高級別腫瘤、長時間放療、低KPS評分是導致放療后預后較差的主要因素,而性別、放療方式、腫瘤直徑、術前水腫、放療劑量對放療效果無明顯影響(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病理分級、KPS評分、切除程度為影響術后放療效果的獨立因素,手術至放療時間對術后放療效果無明顯影響。結論年齡、病理分級、KPS評分、切除程度為術后放療效果的獨立影響因素,需引起臨床重視。
關鍵詞:腦膠質瘤,影響因素,放療效果,醫學論文
膠質瘤為原發性神經系統腫瘤常見疾病,臨床多為惡性星形細胞瘤及膠質母細胞瘤,包括惡性星形細胞瘤、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等,惡性程度較高,預后不佳,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1]。手術切除為目前臨床主要的治療方式,但腫瘤浸潤程度較高,手術難以完全切除。同時大多化療藥物難以通過血腦屏障,且對該類腫瘤多不敏感。因此放療已成為術后輔助治療的有效方式。但眾多研究顯示,不同患者術后放療效果存在明顯差異,開展有關術后放療影響因素的研究能提高放療療效,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2]。本次研究分析以本院2010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32例腦膠質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術后放療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0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32例腦膠質瘤患者為研究對象,住院期間均曾行開顱腦膠質瘤切除術,且術后經病理檢查證實,術后給予患者放射治療。其中男74例,女58例,年齡31~68歲,平均年齡(56.36±4.84)歲,包括星形膠質細胞瘤109例、膠質母細胞瘤8例、混合性神經膠質瘤2例、室管膜瘤2例、少支膠質細胞瘤10例、膠質肉瘤1例;低級別腫瘤74例、高級別腫瘤58例;臨床癥狀多表現為惡心、嘔吐、頭暈、頭痛等,術前經過CT檢查,可見周邊不同大小的水腫帶,邊界多不規則,且可見較多的不規則強化。
醫學論文:《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是心、腦、肺血管病專業學術雜志,為我國實用系列雜志。本刊以實用為主,報道國內有關心腦肺血管疾病的預防、醫療、科研成果,并介紹基礎理論、新技術、新知識、新經驗,及時反映國內外醫學科學的動向與進展,促進國內外的醫學科技傳播與交流。
1.2方法常規放療在患者經腦膠質瘤開顱切除術后病情相對平穩,手術切口甲級愈合后及早進行。采取局部照射治療,靶區結合MRI、CT檢查結果,于可見病灶范圍外放2~3cm,常規分割,5次/周,2Gy/次,局部大野照射36~40Gy后給予縮野加量10~20Gy。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影響因素采用Cox回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2.1術后放療效果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高齡、全切、高級別腫瘤、長時間放療、低KPS評分是導致放療后預后較差的主要因素,而性別、放療方式、腫瘤直徑、術前水腫、放療劑量對放療效果無明顯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Cox多因素分析結果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病理分級、KPS評分、切除程度為術后影響放療效果的獨立因素,手術至放療時間對術后放療效果無明顯影響。見表2。
三、討論
本次研究顯示,年齡≥60歲患者生存率明顯降低,考慮老年患者易發生Ⅳ級膠質瘤,腫瘤侵襲性較高,故預后較差。另手術切除程度、病理分級對預后均有一定影響,本次研究中非全切術患者及低分化程度者生存率明顯增高,與相關研究相符[5]。KPS評分≥70分者生存率明顯高于<70分表示術前KPS評分可作為腦膠質瘤預后危險因素。本次研究尚未發現手術至化療時間對化療后效果有明顯影響,但單因素分析顯示,30d內實施手術患者生存率高于30d。為縮短時間,醫師應注意對手術后常見并發癥進行預防,從而縮短手術至放療時間,及時進行放射治療[6]。
綜上所述,年齡、病理分級、KPS評分、手術至放療時間、切除程度是惡性腦膠質瘤術后放療效果獨立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