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目前有關心臟病的新治療管理措施有哪些呢?同時現在小兒得此病的越來越多,要怎么來治療和預防呢?本文是一篇預防類論文。在小兒先心病術后護理中,護理人員實行了整體護理,確定護理目的,制定護理措施,通過采取心理護理、吸痰濕化(霧化吸入)、翻身扣背、按壓等措施,在痰液排出,肺功能恢復上,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臟病圍手術期肺部功能的管理及并發癥的處理。 方法:術前做好心理護理,術中和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加強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 結果::所有患者經治療護理無肺部并發癥發生,均痊愈出院。 結論:先心病手術后肺部功能的管理是手術最終是否成功的重要一環之一。
關鍵詞:先心病;心理護理;肺部護理,預防醫學論文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 是胚胎期心臟血管發育異常而造成的畸形疾病,為小兒最常見的心臟病[2]。需開胸手術創傷大,術后肺功能低下,因此清楚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分泌物墜積發生肺不張、肺炎等非常重要。由于患兒年齡小,不配合,吸痰效果差,護理難度大,在術前術后肺部護理中,結合心里護理使患兒能夠配合護理工作,促進肺功能的回復使其盡早康復。
預防學論文推薦:《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促進國內外心血管領域與分子生物學的學術交流,創辦心血管病領域一流雜志。
1.1 一般資料:我科于xxxx6年1月至12月小兒先心病手術患者223例,其中男99例,女124例,年齡11個月~14歲。
1.2 治療方法:223例患兒均在全麻、低溫體外循環下仰臥位、胸正中切口行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手術。術畢進入心臟外科監護室(ccu)監護儀監護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呼吸機輔助呼吸,查血氣電解質及壓積,并準確記錄尿量及顏色,觀察胸引流管通暢情況和引流物的量及顏色。注意患兒的保暖,必要時用控溫毯。
2 結果:223例患兒術后機械通氣時間4~22 h,12 h內撤機297例。一次成功撤機221例,2例經2次上機,多次試用拔管,最后拔管成功。術后痊愈出院223例。
3 護理
3.1術前準備和心理護理
(1)對2歲以上小兒加強術前肺功能鍛煉。如指導患兒有效咳嗽、咳痰方法,練習吹氣球動作、憋氣等,增加肺活量。(2)對2歲以下小兒,因其不能很好配合,只能像做游戲一樣鼓勵患兒家屬教導其練習深呼吸動作。(3)向患兒及家屬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告知翻身、叩背的目的有利于排痰,減少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必要時吸痰。(4)術前常規聽診患兒雙肺呼吸音,利于術后肺部護理時與之比較,是否使肺部膨脹。
3.2術后護理 術后送患者進入ccu病房監護,遵醫囑監測并記錄心率、心律、血壓、呼吸的變化。
<表現>(1)患兒術后入ccu特護時,由于環境陌生易出現恐懼心理,懼怕醫護人員接近,對護理治療不配合等。(2)由于家長長期對其遷就、溺愛患兒較為任性,表現為不說話、難溝通,不能很好配合治療護理工作。(3)患兒害怕疼痛,拒絕治療及肺部護理,對刺激抗拒。
<措施> 心理護理(1)以和藹可親的態度接近患兒,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與患兒交談,稱呼乳名使其感到親切,消除恐懼心理,取得信任與配合。(2)年齡稍大的患兒多于其交談、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理解并配合治療及護理。(3)與家長交流溝通,取得家長理解配合,共同探討增進患兒協作性的方法,促進患兒早期康復。
3.3肺部護理問題及相關因素
3.3.1 清理呼吸道無效:與(1)氣管支氣管感染、阻塞(包括誤吸)、分泌物過多(2)損傷(3)疲乏(4)感知或認知障礙 有關。
3.3.2 氣體交換受損:與(1)供氧改變(2)肺泡——微血管膜改變(3)血流變化(4)血流攜氧能力改變 有關。
3.3.3 低效形呼吸形態:與(1)缺氧(2)疼痛(3)氣管支氣管阻塞(4)感知或認知障礙(5)恐懼、焦慮(6)疲乏、無力(7)肺擴張能力下降(8)神經——肌肉障礙 有關。
3.3.4 功能障礙撤機反應:與(1)清理呼吸道無效(2)睡眠形態紊亂(3)無法控制的疼痛或不適 有關。
3.4肺部護理措施及注意事項
3.41 術后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力呼吸時,應協助醫生做好血氣分析,調整呼吸機參數。為排除呼吸道分泌物,應定時吸痰,每1-2h吸痰1次,可有效預防肺部感染,肺不張。
<注意>(1)無菌操作(2)選擇適宜的吸痰管(3)動作輕柔、準確、真空吸力不可過大,避免用力(4)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秒,若仍有痰液未吸凈,應間隔1分鐘再重新吸痰直至吸凈為止(5)嚴格生命體征檢測(尤其時sao2變化)(6)若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時,可向氣管插管內注入無菌濕化液或生理鹽水1-2ml/次濕化痰液,而后將痰液吸干凈。也可通過呼吸機上加溫濕化裝置濕化吸入氣體或通過呼吸機霧化裝置稀釋痰液后再行吸痰(7)吸痰前后與fio2100%吸氧。
3.4.2 當患兒符合拔管指征時,經充分吸痰后拔出氣管插管,改為雙腔鼻導管吸氧
<注意>拔管時將吸痰管伸過器官末端,吸痰管與氣管插管一起退出,邊退邊將殘留在氣管內和咽喉部的痰液一并徹底吸出[5]。
3.4.3 良好的呼吸道管理可以有效地減少先心病手術后肺部并發癥,也是肺保護的重要環節之一。拔出氣管插管后或恢復期的患兒,為了改善呼吸功能可以進行體位引流、叩背、霧化吸入以及指導患兒正確的呼吸技巧與咳嗽的方法,必要時吸痰。
(1)體位:術后采取低半坐臥位,有利于呼吸,使患兒保持舒適臥位,并勤翻身,以減輕其疼痛及不適感。
(2)保持有效呼吸:胸帶不可包扎過緊,以免影響呼吸。鼓勵患兒深呼吸,已達到有效地氧氣交換。
(3)叩背:通過叩擊患兒胸背部產生振動力,使氣管內的痰容易脫落,并隨著纖毛的運動,通過咳嗽使痰液咳出。日間每2h叩背一次,夜間可酌減。
叩背體療方法:手呈環狀,手掌里胸壁不超過12cm,利用于手腕運動叩擊,自下而上,由兩側向中間的順序反復拍擊,用力均勻,節奏一致用力大小以患兒能耐受為宜 [1]。叩背時應避開傷口,骨突出部位,不可直接在裸露的皮膚上體療,并按壓胸部切口處,防止由于叩背刺激引起胸部切口處疼痛。
(4)霧化吸入:將水或藥物氣化與吸入氣一同送入呼吸道,加濕吸入氣,使氣管內分泌物充分濕化,隨著咳嗽將氣管內分泌物易于排除。
間斷霧化吸入:生理鹽水20ml,加氨溴索15mg,3-4次/日,我院現有的霧化器為piri roy和亞都超聲波醫用霧化器兩種類型。臨床觀察前者局部消炎效果好,后者痰液濕化作用好。根據患兒的療效恰當選擇和使用霧化器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有效咳嗽、咳痰:有效的咳痰是術后排除痰液,防止肺部感染和肺不張的最有效的方法。方法1:屏住呼吸3-5秒,經口慢慢呼氣盡可能呼盡;第二次深吸氣后屏住呼吸,然后用力從胸部深部咳出,再進行兩次短促有力的咳嗽。
有效呼吸能促進肺部膨脹,增加肺活量。方法2:縮進嘴唇呼吸方法。囑患兒用鼻吸氣,用半閉的口唇慢慢呼氣,邊呼吸邊數數,數到第七后發一“撲”聲。患兒因疼痛不愿咳嗽,年齡較小者通常不會咳嗽,可刺激其咳嗽或激發哭叫,以達到肺泡膨脹的目的[3]。
(6)按壓切口:患兒因切口疼痛,不敢咳嗽,向患兒說明咳嗽的重要性,在患兒咳嗽的同時,用雙手按壓切口處,減少張力,減輕疼痛,便于咳痰。
(7)咳痰:由于患兒年齡小,咳嗽效果不好,所以拔出氣管插管后,也需要靠經口鼻腔吸痰來幫助患兒排除呼吸道分泌物。
(8)應用抗生素:術后抗生素應用5-7天,對并發癥肺部感染的患兒,可根據痰培養結果及時調整抗生素。
(9)環境管理:保持良好的室內環境,定時通風換氣、消毒2次/日,或紫外線層流消毒2次/日,地面、桌面用消毒液擦拭,減少探視人員,限制人員流動。保持適宜的濕度、溫度。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10)康復指導:拔出氣管插管后,鼓勵患兒床上活動,如翻身、活動四肢、坐起等。
3.5 觀察肺部并發癥
先心病手術后每1-2h聽診肺部呼吸音1次,觀察有無氣胸,皮下氣腫,肺不張等并發癥。若出現并發癥應及時通知醫生,給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