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正確認識當前高血壓對城鄉居民的危害有哪些,我們應該怎么來預防及治療呢?本文從高血壓的各種癥狀及治療的新措施等方面做了論述。本文選自:《中華高血壓雜志》,《中華高血壓雜志》中華預防醫學會優秀期刊二等獎;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醫學文摘內科學收錄核心期刊、福建省科技期刊三等獎(96)、CA化學文摘(美)(2009)、CBST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Caj-cd規范獲獎期刊。
摘要:高血壓的癥狀因人而異。早期可能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僅僅會在勞累、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后發生血壓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復正常。隨著病程延長,血壓明顯的持續升高,逐漸會出現各種癥狀。此時被稱為緩進型高血壓病。緩進型高血壓病常見的臨床癥狀有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悶、乏力等。當血壓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時甚至會出現劇烈頭痛、嘔吐、心悸、眩暈等癥狀,嚴重時會發生神志不清、抽搐。這就屬于急進型高血壓和高血壓危重癥,多會在短期內發生嚴重的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和病變,如中風、心梗、腎衰等。癥狀與血壓升高的水平并無一致的關系。
關鍵詞:高血壓,醫學治療,論文發表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6年4月~2009年4月468例有完整資料的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男315例,女153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46.8歲。其中城鎮居民288例,農村居民180例。
1.2 方法:對468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在患者常規平靜休息5~15 min后用水銀柱臺式血壓計測量血壓。分別采用korotkoff第1音和消失音確定收縮壓和舒張壓。實驗室檢查的血液均為空腹靜脈血,并詳細記錄測量結果。
1.3 診斷標準:采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標準,把收縮壓(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DBP)≥90 mm Hg定義為高血壓。體重指數(BMI)≥25為肥胖,≥28為超重。根據2005年國際糖尿病聯盟標準[1]:把空腹血糖超過5.6 mmol/L定義為空腹血糖調節受損(IFG),任意時間血糖≥11.0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并伴有糖尿病相關癥狀,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11.0 mmol/L定義為糖尿病患者。血漿總膽固醇(TC)≥5.6 mmol/L和(或)血漿三酰甘油(TG)≥1.7 mmol/L為高酯血癥。
1.4 統計學方法:對所有患者的數據進行一般的統計學描述。
2、結果
本組城鎮居民288例中,高鹽飲食者49例(占17.0%),有高血壓家族史者23例(占8.0%),經常過量飲酒者138例(占47.9%),吸煙者172例(占43.8%),體重超標者173例(占60.1%),高血糖者128例(占44.4%),高血脂者172例(占59.7%);農村居民180例中,高鹽飲食者36例(占20.0%),有高血壓家族史者22例(占12.2%),經常過量飲酒者69例(占38.3%),吸煙者126例(占70.0%),體重超標者43例(占23.9%),高血糖者57例(占31.7%),高血脂者64例(占35.6%)。
3、討論
本組病例中,城鎮高血壓患者體重超標、高血脂、過量飲酒、高血糖、吸煙是最明顯的影響因素,而農村高血壓患者以吸煙、飲酒影響為重。城鄉居民高血壓影響因素的差別與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高血壓主要影響因素中所占比重不同有關,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而得到改善。對部分工作過于緊張和睡眠障礙的人群也應該引起必要的重視。
3.1 流行病學因素:高血壓的患病率總體上呈明顯的上升趨勢,推算我國現有的高血壓患者已超過一億。城鎮高于農村;青年時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新。
3.2 飲食因素:不同地區人群高血壓水平和高血壓患病率與鈉鹽攝入量顯著相關。而鉀的攝入量與血壓呈負相關。高蛋白飲食攝入屬于升壓因素,動物和植物蛋白質均可引起血壓的升高。有研究證明飲酒量與血壓水平線性相關,尤其是對收縮壓的影響,每天飲酒超過50 g乙醇者高血壓的發病率明顯增高。
3.3 體重因素:超重和肥胖是血壓升高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中有1/3以上有不同的肥胖,并且血壓與體重指數呈顯著的正相關。
在以上的主要影響因素中,除性別和家族史以外,其他影響因素都可以通過干預進行預防:①保持平穩的心態,控制情緒波動,增強性格上的自我修養;②控制體重;③高血壓患者應戒煙戒酒,堅持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每天攝鹽量應在5 g以下;④平時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⑤高血壓患者要堅持定時定量服藥,如果要減少藥量或者停藥,必須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⑥選擇固定的時間測量血壓,并做好記錄;⑦一般要控制血壓在正常高線140/90 mm Hg以下,對于老年高血壓應該使其維持在150/90 mm Hg左右;⑧定期進行血液、心臟功能等檢查,隨時觀察病情變化,以免延誤對某些并發癥的控制和治療并及時調整治療方案[2]。
通過健康教育,改變不良的健康方式,提倡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控制體重、戒煙、限酒、勞逸結合保證睡眠而得到改善或消除,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