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結核菌屬于放線菌目,分枝桿菌科的分枝桿菌屬,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為人、牛、鳥、鼠等型。對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人型與牛型結核菌株皆是專性寄生物,分別以人與牛為天然宿主。兩者對人、猴和豚鼠有同等強度的致病力。文章發表在《世界臨床醫學》上,是中級醫學職稱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病例解析,結核性腹膜炎
結核性腹膜炎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腹膜慢性、彌漫性炎癥。本病的感染途徑可由腹腔內結核直接蔓延或血行播散而來。前者更為常見,如腸結核、腸系膜淋巴結核、輸卵管結核等,均可為本病的直接原發病灶。以中青年多見,女性略多于男性,為1.2~2.0︰1。女性多于男性可能是盆腔結核逆行感染所致。
由于本病常合并有腸系膜淋巴結核病、胃腸道結核、女性盆腔結核等,故又常統稱為腹部結核病。是常見的肺外結核,其臨床表現復雜多樣,診斷和鑒別診斷較為困難[1],誤診率高?,F對我院2005年至2010年以來診斷的結核性腹膜炎68例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組男23例,女45例,年齡15~68歲(平均41.5)歲。其中40歲以下49例(72.05%),病程8d~19個月(平均6.2個月)。有明確結核接觸史13例。
1. 2 臨床表現
腹痛腹脹52例,盜汗50例,發熱43例,消瘦、乏力40例,腹瀉12例,便秘9例;腹瀉與便秘交替15例,食欲不振48例,貧血20例,閉經3例。黏液血便2例。體征:腹水57例,腹壁柔韌感51例,腹部壓痛60例,腹部包塊12例(其中2例合并腸梗阻);合并肺結核13例,胸腔積液15例,腸結核5例,胃結核1例,淺表淋巴結結核1例,心包結核2例(其中1例心包結核合并肺結核),子宮附件結核2例。
1. 3 實驗室及輔助檢查
腹腔鏡檢查10例,9例確診,腹膜活檢和淋巴結活檢,檢查2例,2例確診。宮腔鏡子宮黏膜活檢2例,確診2例。腹水檢查59例,54例為黃色或草黃色混濁滲出液,2例為乳糜性,1例為淡血性,比重>1.018,李凡他試驗陽性 ,蛋白 >30g/L者 ,細胞數 >0.5× 109/L48例,以淋巴細胞為主52例,腹水腺苷脫氨酶(ADA)檢查48例陽性(>33U/mL)。
其中50例腹水涂片找抗酸桿菌2例陽性。腹部B超CT檢查均提示腹水,發現腹膜增厚25例,腸粘連8例,腸系膜淋巴結鈣化7例,腹腔包塊10例。PPD試驗強陽性35例。血沉增快52例。胸片及胸部CT發現肺結核13例,胸腔積液15例,有肺部鈣化點或鈣化灶者20例。結腸鏡檢查并活檢確診5例,胃鏡檢查確診1例。
1. 4 確診方式
腹腔鏡檢查確診15例,腹膜活檢和淋巴結活檢確診2例。子宮黏膜活檢確診2例,結腸鏡檢查活檢確診5例,胃鏡檢查確診1例。腹水查到抗酸桿菌2例。其余均經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綜合診斷并予試驗性抗結核治療效果而確診。
2 結果
本組2例腸梗阻行手術治療后正規抗癆治療,其余66均經正規抗結核治療后好轉出院。
3 討論
結核性腹膜炎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彌漫性腹膜感染,約占結核病的5%,僅次于肺結核和腸結核,是目前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慢性腹膜炎。腹膜病變的來源有二:(1)腹腔病灶;(2)血行感染[1]。前者更為常見,如腸結核、腸系膜淋巴結核、輸卵管結核等,均可為本病的直接原發病灶。女性略多于男性。本病常伴其它部位結核,以肺結核和腸結核最多見。
結核性腹膜炎的臨床表現多樣[2],本組資料顯示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盜汗、發熱、消瘦、乏力、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以及食欲不振,這些癥狀又往往缺乏特異性。體征主要表現為腹水,腹壁柔韌感,腹部壓痛,腹部包塊。中青年患者多有結核中毒癥狀,而老年患者往往無結核癥狀,僅表現為腹水或腹痛腹瀉或腹部包塊等。
對于結核的臨床表現我們認為患者若同時具有結核中毒癥狀、腹壁柔韌感、腹水為典型滲出液對診斷該病意義最大,若同時有其他部位結核病灶,更具診斷意義。PPD試驗、血沉、影像學檢查、腹水檢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缺乏特異性和敏感性,陽性不能確診,陰性不能排除結核病,因此,僅能供臨床參考。本組僅2例通過腹水查到抗酸桿菌。腹腔鏡診斷快速,確診率高,本組資料經腹腔鏡檢查16例,確診15例,確診率為93%,因此,腹腔鏡檢查是可疑結核性腹膜炎最好的診斷方式,但有一定創傷且價格相對昂貴,手術并發癥等,所以應用受到一定限制,且基層醫院無腹腔鏡設備,難以開展。另外胃腸鏡檢查、宮腔鏡檢查等對疾病的確診也很有幫助。
對于伴發其他部位的結核也應及時做相關檢查,尤其是胃鏡、結腸鏡、宮腔鏡等能夠進行活組織檢查的侵入性檢查[3],本組資料顯示這些方法是其他器官結核確診的較好方法。對于具有結核病的臨床表現及體征,以及影像學檢查支持結核診斷,且又缺乏確診依據的患者,可進行抗癆的試驗性治療,但觀察時間不宜過久,一般以2~4周為宜,如果為結核患者,一般治療均有效。
如果觀察時間過久則會延誤病情。結核性腹膜炎一經確診,原則上以內科抗結核藥物治療為主。對營養不良者,予靜脈高能營養支持;對于腹水量大者,可行適當放腹水(每次1000~2000mL)及使用利尿劑,在抗結核藥物控制下可適當使用糖皮質激素,20~30mg/d,連續2~3個月,以期減少纖維黏連[4 ]。對黏連性腸梗阻患者可行手術治療。
中級職稱論文格式要求:《世界臨床醫學》雜志是由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科技部批準在海內外公開發行的傳統醫藥行業發展與學術研究綜合性月刊(國內統一刊號:CN11-5576國際統一刊號:ISSN1009-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