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幼兒園歌唱教學不僅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還可有效促進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表達力以及社會交往等多種能力的發展。本文發表在《音樂大觀》上,是音樂教育論文發表范文,文章探討了如何設計指導幼兒歌唱活動,供幼兒教師職稱評審參考。
關鍵詞:中職學生;幼兒歌唱活動;設計指導
幼兒園音樂教學主要包括歌唱、韻律活動、打擊樂演奏和音樂欣賞四個方面,其中歌唱活動的表現形式最多,占據主要地位。歌唱教學不僅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還可有效促進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表達力以及社會交往等多種能力的發展。然而對于學前教育專業頂崗實習的中職生而言,設計并組織好一節歌唱活動非常困難,有時看似生動有趣、準備充分的歌唱活動,可任憑“老師”又唱又跳、手舞足蹈,卻常常面臨“幼兒不配合而唱獨角戲”的尷尬場面,而達不到預期效果。那么如何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和孩子的興趣需要以及經驗水平來設計組織歌唱活動,使幼兒愿唱樂唱,并真正唱起來,還須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開始部分的導入
3~6歲幼兒的有意注意短暫,可結合具體內容清楚明了的導入課題,語言要情趣化,形象化、直接化,還可用體態語等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形式,來激發其學習興趣,以推動活動的開展。
1、談話導入
即運用與幼兒聊天的方法導入活動,話題要與內容有關。例如《表情歌》,可與幼兒交流人的不同表情,然后談談高興的時候會有哪些表現?從而引出歌曲內容,使幼兒自然的進入學習狀態。
2、回憶、遷移經驗
對于與幼兒生活、學習有關的歌曲,可以幫助幼兒回憶已有的經驗。如歌曲《辦家家》,可引導幼兒回憶《娃娃家》游戲,結合他們玩法總結歸納出歌曲內容,幼兒便可以輕松理解記憶歌詞、并學習歌曲了。
3、合理的情境導入
即根據教學內容設置適合的教學情境,讓游戲貫穿其中。這種方法能使幼兒很快的投入到情節中,對活動產生興趣,并有助于幼兒對歌曲內容的初步理解。如歌曲《小貓釣魚》,可先請幼兒觀看情景表演,通過看表演,而對歌曲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為理解歌詞、學唱歌曲做好鋪墊,從而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活動中。還有故事導入、動作導入等方法,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巧妙運用合理的導入方式,為生動有趣的開展教學活動打好基礎。
二、基本部分的組織:
幼兒音樂活動的組織方法是:示范講解、指導練習、引導探索和組織創編相結合。
1、范唱:
有的歌曲范唱在前,有的則需在理解掌握歌詞后進行,使幼兒學習起來會更輕松。范唱時要注意:①清唱效果較好,要輕聲入口、口腔共鳴。②要完整范唱,并具感染力,給幼兒完整的印象,增強對歌曲形象的整體感受。可通過眼神、動作、語調等帶動幼兒的情緒,調動幼兒的興趣,使孩子產生積極學唱的愿望。比如:《迷路的小花鴨》要唱得深情并配以輕柔的手勢,《理發店》要唱得輕快跳躍。
2、理解學習歌詞:.
學唱歌曲須先理解歌詞,熟悉旋律。因而及時有效的引導是幼兒歌唱活動成功的關鍵。可出示與歌曲有關的美麗畫面,引導幼兒觀察,說出圖中的內容,理解歌詞。還可借助圖譜、圖片等,直接感知歌曲內容,既具體生動,又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如歌曲《迷路的小花鴨》,運用圖片或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的教學課件,不僅幫助幼兒很快理解歌曲內容,記住歌詞,還通過看圖回答“小鴨怎么了、是誰幫助了它 ”等一些問題,使幼兒有親臨其境的之感,在進一步理清歌詞順序的同時,也有利于對歌曲中情緒的處理。
掌握歌詞之后,可引導幼兒隨音樂節奏說歌詞,即熟悉歌曲旋律,為學唱歌曲做好過渡準備,學唱起來就很輕松容易了。當然不一定每首歌曲都要邊彈琴邊念歌詞,對于有些節奏較快的歌曲,如果邊彈琴邊說詞反而會增加孩子負擔,因此要避免這種誤區。
3、學唱新歌:
一般要采用整體練習的方法進行,這種方法能使歌的意義情緒保持完整,易引起幼兒的情感體驗。為了讓幼兒較快的學會歌曲,要依據歌曲內容,采用合適和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有針對性地去突破。如歌曲《小雞在哪里》具有游戲性質,就可以采用游戲的口吻,增強幼兒學唱歌曲的趣味性。如歌曲《小貓釣魚》有五段歌詞,可借助圖片的直觀提示作用,讓幼兒一邊看圖一邊唱。便輕松快捷的學會歌曲。再如歌曲《鞋匠舞》中“繞繞線,拉拉拉拉,釘釘釘”等歌詞,可利用相應的動作提示法,即教師用自己的肢體動作幫助幼兒理解、聯想、并快速記住相應的歌詞。
4、進一步表現對歌曲的理解:
(1) 引導幼兒運用不同的演唱方式表現對歌曲的理解
歌唱教學的目的是讓幼兒理解歌曲,運用自己的聲音去詮釋歌曲,從而獲得愉悅的情緒體驗。這就需要引導幼兒去感受音樂,大膽想像、體驗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那么只有創設一種與音樂作品相協調的情境與氛圍,才有可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進而表達對作品的理解。比如:歌唱活動《迷路的小花鴨》、《勤快人和懶惰人》等,就可以引導孩子們體驗、講述傷心時怎么唱,高興時怎么唱,并學習體驗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緒和聲音來演唱。從而感悟使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或速度來演唱的效果;還有不同的活動形式也可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
(2) 遷移經驗創編歌曲
有些歌曲有發散和創編的空間,就要指導幼兒把自己的已有經驗遷移到現在的活動中,也就是歌唱活動的創編,目的是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歌曲,同時獲得思維和語言的發展。編歌要在原歌曲唱得較熟的情況下,通過設置情景讓幼兒遷移、拓展原有經驗,從而為學習注入新的元素。創編時一定要讓幼兒了解句式,一個人編出后大家一起來唱。
(3) 引導幼兒用動作表達對歌曲的理解。
當幼兒對歌曲的理解達到一定程度時,他們往往會按奈不住,手舞足蹈起來,這時我們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孩子運用肢體語言和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及美好的情緒體驗。
(4) 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理解歌曲、體驗游戲的快樂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在歌唱活動中如果將游戲滲入其中。將會更加有效地促使幼兒獲得積極主動、全面和諧的發展。例如在歌曲《小貓釣魚》活動中,可引導幼兒玩貓捉老鼠的游戲,既復習了歌曲,又增加了趣味,使活動達到高潮。再如:我們比較熟悉的《拔蘿卜》、《小兔乖乖》《小花貓和小老鼠》等等歌曲,我們可在歌唱活動中多設計由幼兒扮演的環節,這對調動幼兒的參與的積極性作用極大,這些歌中的角色比較豐滿,扮演起來豐富簡單,準備一些頭飾、服裝等道具,就十分出彩,幼兒可從中找到無窮樂趣。
三、活動結束的策略:
活動的結束要做到語言簡練,緊扣主題,完美有趣。
1、以游戲的口吻結束活動:
如學唱《小貓釣魚》,并組織玩“釣魚”游戲后說:“我們和貓媽媽一起回去做魚吃吧!”結束活動。
2、拋出問題,延伸活動:
如在《表情歌》中提出:“人還有哪些表情?當你們有這些表情時會怎么做?”讓幼兒帶著問題結束,為下次活動做好鋪墊。
3、欣賞的策略
從情感、方法等方面進行正面積極的評價之后,還可讓幼兒欣賞一段音樂,通過感知為下次活動做好鋪墊,同時也體現了動靜交替的原則。
總之,教無定法,但要得法。每首歌曲內容、風格各不相同,就需要選擇和把握最佳的教學模式,運用更好的指導策略,在調動幼兒唱歌興趣的基礎之上,讓幼兒充分參與、大膽想象、積極表現,也只有讓歌唱活動生動活潑地開展起來,才會教得輕松,學得主動,唱得愉快,從而達到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的目的。
幼兒園教師論文發表須知:《音樂大觀》雜志創刊于1955年,由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山東省音樂家協會主辦的自由性、評論性、理論性的音樂文化多媒體刊物。以思想創新、專業整合發展而成為音樂刊物中旗幟,是熱愛音樂藝術、研究音樂人員的必備之選。以藝術傳播、文化交流為辦刊理念,深受音樂、藝術界和愛好者們的喜愛與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