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本文發表在《音樂大觀》上,是藝術論文發表優秀范文,文章探討了大提琴演奏者的情感與交響樂演奏的關系,并指出了情感運用對于交響樂演奏技巧的作用以及如何在交響樂演奏中正確運用情感。
關鍵詞:大提琴交響樂;演奏技巧;作用
前言
交響樂作為一種表現力豐富、對人的精神有極大影響的豐富多樣的音樂體裁形式,在音樂藝術形式中它是具有較高品位的高雅的音樂種類。交響樂的演奏需要用到多種樂器,而每種樂器的使用又都需要一定的演奏技巧,用來表現交響樂作品主題、風格及內涵。本文主要介紹了大提琴演奏技巧進行交響樂的演奏,需要演奏者融入自身的情感,發揮情感在交響樂演奏中的作用。
1、大提琴與交響樂演奏的關系
音樂是情感的產物,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情感表達方式。音樂通過樂音的組織來表達人類的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如同其它音樂藝術一樣,交響樂也是情感的產物,沒有情感的交響樂是枯燥、空洞和乏味的音樂。對于演奏者來說,演奏者只有充分的把自身的情感融入交響樂作品之中,才能準確的把握好作品的演奏,而交響樂作品的演奏又可以使演奏者的情感得到升華,提升其二度創作能力。
1.1 演奏者必須深刻領悟大提琴交響樂作品的思想內涵,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到作品之中,才能準確把握好作品的演奏,表現作品的思想主題。因為認為任何一部交響樂作品都是作者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完成的,作者的民族意識、所處的時代特征、作者自身的人生態度、創作作品時的情緒特征都會融入到所創作的交響樂作品之中,也就是說作者在作品中投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演奏者只有充分的了解和體驗交響樂作者的這種情感特點,才能準確的把作品的情感演繹出來。
1.2 通過對交響樂作品的演奏又可以使演奏者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培養演奏者的審美情感,提升其二度創作能力。演奏者通過對交響樂作品的演奏,對作品思想的把握,對作品情感的融入,可以使自己的審美情感得到釋放、培養和升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演奏者可以通過這種反復的情感的獲取和表達過程來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在準確把握原作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進一步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表現出自己獨特的藝術技巧,充分的發揮情感在交響樂演奏技巧中的作用。
2、情感運用在大提琴交響樂演奏技巧中的作用
大提琴交響樂的演奏技巧是指演奏者在進行交響樂演奏時所運用的器樂技巧。演奏者在表現某一交響樂作品時,不僅要熟練運用技巧,更要運用感情的力量發揮情感在交響樂演奏技巧中的作用。演奏者情感的運用,對于交響樂演奏技巧的表現具有以下作用:
2.1 幫助演奏者準確把握節奏、節拍與演奏速度
演奏者正確的運用情感可以幫助其準確的把握作品的節奏、節拍與演奏速度。節奏、節拍與演奏速度可以說是交響樂作品的靈魂,正確的把握作品的節奏、節拍、速度對于交響樂演奏來說至關重要。但是,對于演奏者來說,在演奏中往往難以把握樂曲的節拍、節奏與速度。例如:在大提琴演奏時,演奏者往往在樂曲的節拍、節奏與速度方面不能自制,往往會出現慢則拖,快則趕的情況。在演奏一些速度快,節拍變化多,節奏復雜的樂曲時,由于對技巧把握不當導致演奏速度越來越快。而在演奏一些舒緩、柔和的樂曲時,又往往由于技巧把握不當導致演奏速度過慢,跟不上節拍。對于演奏者而言,除了需要通過技巧上的嚴格訓練和長期的實踐來提高自己對節拍、節奏以及演奏速度的準確把握外,還可以通過正確的情感運用來幫助其把握作品節拍、節奏以及演奏速度。在演奏時,既要投入自己的情感,又要注意控制自身的情緒,把自己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合二為一,從而達到準確把握作品的演奏速度,準確、生動、完美的演繹作品。
2.2 有助于把握演奏中的音準與發音
在演奏過程中正確的運用情感,還有助于在演奏時準確把握音準與發音。優美的音色和絕對的音準對于表現交響樂曲的藝術魅力尤為重要。例如:在大提琴演奏時,動人的音色既可以表現交響樂中溫柔纏綿如少女般楚楚動人的形象,也能表現交響樂中堅強有力如勇士般氣壯山河的氣勢,交響樂片段中時而如行云流水般連綿不斷,時而像暴風驟雨狀急促猛烈等情景也都通過音色來表現。這一切都需要演奏者準確的把握大提琴演奏中的音準與發音。演奏者可以通過長期的音準訓練,培養音準概念,而在這一過程中演奏者準確運用自身的情感,可以有助于提升音準訓練的效果,可以提升耳朵對音準判斷的分辨力。同樣的,在大提琴發音訓練和實踐的過程中,演奏者融入自身的情感,也可以提升發音訓練的效果。這是因為情感的投入和正確使用可以提升演奏者的注意力,領會作品的內涵,從而有助于演奏者對音準的把握和最佳發音點探索。
2.3 提升交響樂演奏技巧的表現力
演奏者準確的運用情感可以提升和豐富交響樂演奏技巧的表現力。演奏技巧的把握和運用需要演奏者長時間的訓練和實踐,而情感的投入正好可以使演奏者體驗和領會交響樂曲的情緒內涵,體悟樂曲情感的發展邏輯和色彩變化,使技巧的運用更加純熟,提升其表現力。
3、正確把握與運用大提琴交響樂演奏中的情感
3.1 注意演奏技巧與情感的高度融合
在大提琴交響樂演奏中正確把握與運用情感,必須注重將情感與演奏技巧高度融合,兩者必須并重,缺一不可。這是因為,沒有好的演奏技巧,就無法真正的體現交響樂作品的魅力,情感的投入也就毫無意義,而演奏者在交響樂演奏過程中缺乏情感的投入,其技巧的運用就會大打折扣,缺乏表現力,失去了情感運用的價值。因此,兩者在交響樂作品的演奏中必須進行高度的融合。貝多芬曾經說過:“音樂不是在譜上,而是在譜子之間。”這句話充分的暗示了作曲家的個人情感和思想蘊涵于其作品之中,需要通過演奏者進行展現與傳遞。情感是展現作品藝術內涵的方式,交響樂演奏不僅僅要把樂譜中的音符等表現出來,更重要的是反映器樂作品的內在涵義。交響樂演奏者可以通過對于作品的合理理解,運用技巧和情感融合的方式把交響樂作品中蘊含的內在精神意蘊體現出來,從而實現作曲家的創作意圖。
3.2 培養對大提琴交響樂的審美情感
大提琴交響樂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特征,這些特征主要體現在其內容和情感表現的非具象性、時間性、運動性、感覺性及感情性等方面。演奏者的審美情趣往往決定了其是否能把格調高尚、趣味純正的交響樂帶給聽眾,培養聽眾的審美鑒賞力,演奏者的使命在于通過自己的表演把交響樂的美沁入千千萬萬聽眾的心靈之中, 使他們在音樂的熏陶下心地變得更高尚、更純潔, 使聽眾感覺生活充實而有意義。這就要求演奏者要培養對交響樂的審美情感,通過想象、聯想等途徑來欣賞與領略交響樂的內容美與形式美。
3.3 提升演奏者的綜合素養
要想正確把握大提琴交響樂演奏中的情感,還要逐步提升演奏者的綜合素養。這是因為每一部交響樂作品都有其自身的創作背景和思想內涵。演奏者要想正確的把握這些作品的風格,就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演奏者可以通過加強文化素質,結合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在演奏者的綜合素質中,演奏者還要注意加強自身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演奏者成功運用情感進行交響樂演奏的必要保證。這是因為人的心理素質控制著人的行為活動,并且使這些行為活動具有很強的個性特點,并以此來指揮自己參與社會活動。
4、結束語
大提琴交響樂蘊含著深層的意境與意韻, 具有其它音樂藝術不可替代的審美價值, 它可以使人的情感變得更豐富, 使情感的世界更有內涵和深度, 使人獲得一種精神的超越。在交響樂的演奏中正確的運用情感因素,可以幫助演奏者準確把握節奏、節拍與演奏速度,準確把握演奏中的音準與發音,提升交響樂演奏技巧的表現力。
參考文獻:
[1]張延春.論音樂的感知與審美.藝術研究.2008(3).
[2]黃綺.論鋼琴演奏中的技術與情感表現.安徽文學.2008(4).
[3]楊雙勇.小提琴的演奏技巧.科教文匯.2008(4) .
[4]蒯陽.技巧與情感——演奏小提琴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二度創作.2009(3).
論文發表期刊簡介:《音樂大觀》雜志創刊于1955年,由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山東省音樂家協會主辦的自由性、評論性、理論性的音樂文化多媒體刊物。以思想創新、專業整合發展而成為音樂刊物中旗幟,是熱愛音樂藝術、研究音樂人員的必備之選。以藝術傳播、文化交流為辦刊理念,深受音樂、藝術界和愛好者們的喜愛與熱衷。從早期名為《山東歌聲》、《音樂小雜志》的單一內容選登,過度到今天《音樂大觀》內容多元化的音樂藝術雜志,涵蓋中外音樂藝術理論研究、創作、表演、教育等音樂藝術領域的各門類,有專家的精辟論述,也有大眾的率真感言,有音樂家的創作心聲,也有明星的成長歷程,有藝術家們經久不衰的老歌,也有新生代的新人新曲,還有眾多愛好者的精良作品,我們的宗旨在于為廣大愛好音樂藝術讀者(專家、學者、科研人員、教師、演藝人員、中青年等)提供一個學術交流、自我展示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