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紅色音樂伴隨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我國思想政治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中,創新性地開展“構建高中紅色音樂思政課堂”工作。把紅色音樂引入中學進行傳承,將紅色音樂資源與高中學生道德教育聯系起來,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崇高的信念。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踐行跟黨走的理想信念。將紅色音樂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使紅色音樂文化走進教材、走進課堂、進社團,走進高中學生心靈,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紅色音樂點燃“思政”之光,唱響紅色經典,賡續紅色血脈。
關鍵詞:構建;中學;紅色音樂;思政課堂
一、背景
2017年,國家發布《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指出: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這意味著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價值實現。習主席在2021年6月25的講話中強調:“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我們構建中學紅色音樂思政課堂,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科特征,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革命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學生通過接觸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紅色音樂,了解了黨史。伴隨著激昂的旋律,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審美,提高學生音樂核心素養。
二、創新舉措
1、向“光”而思,深度開發紅色音樂課程資源。
1.收集、整理、開發紅色音樂文化的教學資源。
傳承革命傳統離不開紅色音樂資源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積極思索、探尋,精選集藝術性與群眾性、政治性與時代性相結合,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紅色音樂作為教學內容。廣泛而有效度地從我國紅歌精粹中,發掘并將其轉化為適宜高中生循序漸進學習、理解、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材料,從中探尋紅色文化基因,在廣大學生的文化記憶中存活,真正使學校教育成為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渠道。
2、建立紅色音樂文化傳承基地校。
建立3所紅色音樂文化傳承基地校。我們通過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有關于新時代學校美育教育文件的學習,對各項文獻資料的查閱,對調查數據的分析,讓紅色音樂文化傳承基地校音樂老師,明確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其研究方向。秉持“走出去,引進來”的研究方法,收集紅色音樂文化素材,理清思路、團隊協作并整理成冊,在專家的指導下和在新時代核心素養的理論指引下,創設高品質的紅色音樂課堂,強化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革命文化,以音樂為媒介,讓學生感知美、表現美、理解美,在潛移默化中傳承本地區的紅色音樂文化。
紅色音樂資源中,蘊藏著革命先烈艱苦奮斗、勇于奉獻、敢于擔當的優秀傳統,這是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承的重要內容。開發本土紅色音樂文化教學資源,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呈現形式,讓學生銘記革命歷史、繼承優良傳統,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3、向“光”而行,深入開展紅色音樂課堂教學。
中學紅色音樂思政課堂,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通過音樂思政課教學,使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紅色音樂作品的音域、音區跨度、咬字是學習的難點。所以怎樣才能保留音樂革命風格特點,怎樣簡化才能讓不同年齡的學生更好地掌握?怎樣創新改編才既能符合現代青年的喜好,又能保留傳統紅色音樂的風格,民族與原創并進,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思想性、趣味性、針對性、生動性和深刻性。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要把紅色音樂的文化精神融入學生的血液,讓他們喜歡紅色音樂愛上紅色音樂,讓紅色音樂在課堂上流行,深入人心。
2021年6月,我們舉行了“紅色音樂課程”研討會。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做好新代美育工作,堅持用紅色音樂文化引領和推動立德樹人,推動音樂與思政同向同行,用思政為音樂注入靈魂,用音樂為思政插上翅膀。研討會通過兩堂音樂思政融合課的展示方式進行交流。《紅歌中的黨史》將音樂藝術與黨課有機融合,生動詮釋黨的性質和宗旨,再現黨的奮斗歷程;《采花新曲》表演唱熱情活潑的表現形式,展示紅色歌曲《盼紅軍》音樂鑒賞課教學,讓師生體會紅軍長征途徑南坪(九寨溝縣)時軍民的魚水情深。兩節課都將我們的紅色音樂與中國紅色文化相結合,老師通過語言、活動、教演唱方法等方式展現了兩節特點鮮明的中學音樂思政課,為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音樂思政課是我們的一次創新實踐和探索,將四川地區紅色音樂作為課程資源引進課堂,把四川本地經典紅色旋律與黨史有機融合,開發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
4、向“光”而歌,成功舉行紅色音樂藝術實踐。
開展以傳承紅色音樂文化為主題的系列校園音樂活動(如:紅歌班班唱活動、紅色歌曲展演、紅色音樂藝術表演作品晚會等)學生通過參與紅色音樂演唱、演奏、舞蹈等多種音樂體驗活動感受紅色音樂文化的魅力。積極組建紅色音樂文化社團、藝術團,讓更多熱愛紅色文化、喜歡紅色音樂的的同學加入進來。
在2021年6月,我們開展“歡歌新時代、頌歌獻給黨”紅歌大傳唱活動。通過紅歌大傳唱活動展現當代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感恩奮進、向善向上的精神風貌,展現當代學生與黨同行、與祖國同行、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行、與夢想同行的價值追求,展現教育系統奮進新時代、擔當新作為、煥發新氣象的拼搏風采。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增強文化自信,培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時代新人。
三、顯著成效
我國紅色音樂文化傳統,與我國教育方針中的美育相對應,彰顯音樂課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有效促進學生審美與人文素養的培育與提升。構建中學紅色音樂思政課堂,對學生的成長以及學校的發展,均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和意義。通過采風、欣賞、傳唱、演奏、創編等多種方式,增強學生對本土紅色音樂文化藝術體驗的豐富性、豐富對紅色音樂認知和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感受美的熏陶時,提高藝術素養,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積極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學生愛國情懷,陶冶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愛國情操。培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建立共產主義人生信仰。
參考文獻:
[1]《巴渠民歌文化研究》,趙英、何元平,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淺析巴山 民歌的風格特點》,蒲文彬, 《戲劇之家》,2015 年第5期
[3]《紅色文化資 源話語功能探析》,楊帆,《理論月刊》,2018年第2期
[4]《紅色音樂文化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探究》韓天壽,《黃河之聲》,201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