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溝通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思想的交流與觀點的表達,溝通雙方為了共同的目的而進行各種手段的交流,班主任與小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與保障,因此,班主任應當掌握平等溝通、尊重學生、寬容學生、真誠關心學生的基本溝通藝術,接下來將對此展開詳細探究。
關鍵詞:溝通藝術;小學;班主任管理;應用
在一個班級中,班主任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班主任是一個班級溝通交流的紐帶,起到溝通學生、教師、家長三方關系的作用,因此小學班主任需要掌握溝通的藝術,做好溝通交流的工作,協調各方并調動各方積極性,共同推動教學的高質高效完成。班主任工作是否做得到位直接影響整個班級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班主任應當明確自身的責任,樹立強烈的責任感,積極扮演好自身的角色,盡最大可能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小學生就像是祖國的花朵,如何讓花朵嬌艷地盛開,關鍵在于班主任的澆灌。班主任巧妙的溝通就像及時的露水給學生滋潤,那么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應當如何將溝通藝術應用到教學管理中呢?
一、以平等形式開展的溝通,保證交流的質量
班主任與學生應當是平等的關系,絕不存在“服從”關系,平等的溝通交流才是有質量的溝通模式,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的溝通才能拉近雙方的距離,班主任也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和學生成為朋友般的關系。居高臨下的命令學生只會使學生產生排斥、逆反的情緒,加劇班主任與學生關系的惡化,導致小事化大。
例如,有學生喜歡繪畫并將自己的大部分時間用于繪畫,導致課業學習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此時,班主任不應該語氣嚴厲地批評學生,命令學生不準再用這么多時間繪畫而耽誤課業學習。班主任應當始終保持溫和的語氣與學生交流,在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平等與學生溝通,班主任可以先真誠地夸贊學生的繪畫作品,鼓勵學生可以把這些優秀的繪畫作品用畫框裱起來,還可以積極推薦學生參加學校的相關活動,讓學生的特長有發揮的舞臺。
接著班主任再循循善誘,引導該名學生認識到學習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的意義,并和學生一起尋找既不影響學習又能盡情繪畫的辦法。當班主任本著平等交流的態度和學生相處時,學生也才能體會到班主任的用心,積極聽取班主任的建議。
二、以尊重小學生為前提的溝通,保障溝通的順利進行
班級中學生的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學生的能力也有所差異,因此一個班級中會存在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作為班主任應當尊重每一個學生,對所有的學生都一視同仁,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尊重學生體現在許多方面,例如班主任不能對表現不好的學生進行言語的打擊、侮辱,而應看到學生的閃光點,認可學生,用溫和、堅定的語言與學生溝通,讓學生由衷地喜歡班主任,信賴班主任。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而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外向,部分內向的學生較為敏感,一旦受到批評就容易自卑,班主任要掌握溝通的藝術,尊重學生,例如對于有的問題班主任可以私下找一個機會單獨和學生交流,言語不要太重,盡量避免打擊學生,導致學生產生負面情緒甚至一蹶不振。
三、以寬容對待小學生為基礎的溝通,促進溝通的深入
小學生天真爛漫、單純可愛,也時常會調皮、不配合教學管理、做錯事,班主任應當以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學生。用寬容的態度來處理一些非原則性問題更有利于獲得學生的尊重,讓學生更加愿意表達自己,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如果班主任凡事過于苛責,不能以寬容之心待人,那么學生容易產生排斥情緒,逐漸關上心扉,師生之間難以進行深入有質量的溝通。例如,有的學生調皮搗蛋,在課間游戲的過程中不小心把一個學生的書撕壞了,引得另一個學生號啕大哭。
此時班主任不是盲目地對調皮的學生嚴厲批評一通,而是心平氣和地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接著再安慰哭泣的學生,對調皮的孩子進行教育,讓犯錯的孩子及時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接著再想辦法處理好撕壞的書,而此時調皮的孩子主動提出幫忙整理撕壞的書頁或者是用自己的新書換。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調皮的孩子本身是不小心犯下了錯誤且敢于承認錯誤和勇于承擔責任,作為班主任應當對學生表示贊賞,告訴學生敢于承認錯誤和勇于承擔責任的行為很棒!班主任要保持寬容的心,諒解學生犯下的錯,及時加以引導和教育,既可以調和矛盾,還能在無形中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漸漸地學生也會成為一個具有“寬容”之心的人。
掌握溝通的藝術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推動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另外通過對學生的循循引導可以大大增強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情商,健全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新時代的班主任必須提高自身的修養,熟練應用溝通藝術,以輔助者的身份讓小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溝通藝術如雨露般滋潤學生,使祖國的花朵盡情綻放!
參考文獻:
[1]彭強,楊靜.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未來英才,2017(23).
[2]張敏.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