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藝術類職稱論文投稿發表了赫哲族音樂的藝術價值和美學特征,民族音樂在不斷的發展,赫哲族是一個具有藝術特色的民族,中華民族音樂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論文分析了赫哲族音樂的美學特征,探討了赫哲族音樂的藝術價值,直接反映出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現中華民族的情感和追求。
關鍵詞:藝術類職稱論文投稿,赫哲族音樂,美學特征,藝術價值
當今,民族音樂文化不斷得到發展。赫哲族音樂具有民族藝術特性。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它能直接反映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現中華民族的情感和追求。我國的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同江、撫遠、饒河地區,散居在佳木斯、富錦、樺川、依蘭等地區。赫哲族的生活方式以漁獵為主,信仰薩滿教。
1赫哲族音樂的美學特征
赫哲族音樂是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音樂的主要形式有:“伊瑪堪”(說唱藝術)、“嫁令闊”(小調音樂)、宗教音樂和舞蹈音樂等。在王次昭《音樂美學》一書中提到:“當我們在說一種藝術美或者一部藝術作品美的時候,常常首先是針對這種藝術或這部藝術作品的物質材料而言的。”在赫哲族的音樂世界中,我們必須看到,民族音樂是一件藝術品。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當我們靜靜地聆聽著名的赫尼那小調《烏蘇里船歌》、嫁令調《松花江相會情歌》的同時,正是由于民族調性的特征、曲調的高低不同、節奏的長短規律等一系列的聲音要素激發了我們美學的藝術感官。
在赫哲族民族音樂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個性藝術的內涵,大家通過聽覺形象的展現,作用于欣賞者,在聽覺的領域內通過語音來傳達。從音樂欣賞的角度來講,人們對民族音樂的把握離不開聽覺體驗,沒有聽覺體驗就沒有音樂欣賞。在著名的嫁令調《松花江相會情歌》中我們可以體會出,音樂創作是生活的產物,一首音樂作品的誕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它同時還必須通過演唱者的表演活動與聲音完美結合。
筆者認為,赫哲族民族音樂的藝術本質就是音樂材料本身的美學價值,我們能從民族音樂素材中通過聲音感覺到音樂的獨特藝術價值。民族曲調一旦被藝術家所認可并采用的時候,就會形成特殊感性的音樂藝術語言。赫哲族音樂中的薩滿調《跳鹿神鳩神歌》《跳神歸來歌》《家祭神歌》等民族藝術語言的表現,都是以音響和舞蹈形式為標志性存在的,都是最具有藝術魅力、民族性的音樂。同時,赫哲族音樂還具有傳達人們生活、思想、情感內容的作用。通過民族音樂的聲音去表現民族生活的客觀存在和物質現象。在赫哲族民族音樂中充分地將表情性的語言作為主導全曲的核心因素,具有一種獨特的民族音樂魅力。
從赫哲族民族音樂中,反映出了較合理的音樂基本要素組織以及結構關系。音樂的基本要素包括旋律線、音色、力度、速度、織體、節奏、調式調性等。在赫哲族音樂中我們發現了音樂要素的使用。音樂具有很明顯的色彩技巧,通過曲調來呈現獨特的音樂民族特色。充分發揮藝術美學思維的創造個性,還可以有助于主觀情感的展現與表達,將不同的民族音樂曲調進行處理和再創作。筆者認為,民族音樂的美感特征主要是被人們所塑造的,以激情為出發點,直接去感染聽眾,根據自己對民族音樂的理解來重新創造它們。
形成原生態音樂表現的藝術原則與表演方法,試圖將原樣的音樂素材再現到當今民族音樂真正的藝術再創造,使我們能夠從聽覺美學的角度完美地感受民族音樂。通過民族生活來解讀音樂,運用聽覺經驗,依靠長期積累的民族聲音印象在內心構想實際的音響效果,使聽者擁有一個完美的體驗。赫哲族民族音樂通過這樣的渠道來表達民族音樂的主觀經驗。因此,筆者不打算把赫哲族民族音樂當作一種表情藝術的理論結晶。因為在民族音樂流動的音符中,正體現了人們在生活中創作藝術思想的內涵,使赫哲族音樂最大限度地體現民族音樂的美學概念。
2赫哲族音樂的藝術價值
在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世界里,民族藝術應該以向往美好、憧憬未來的趨勢向前發展。不能僅僅依賴民族精神來約束人們的思想。在以往的藝術理論中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一個道理:音樂作品的內容決定藝術形式,藝術所表現的內容決定了藝術的形式結構。在對這些民族聲音進行藝術化的組合過程中,在赫哲族民族音樂中所體現的音樂形式正是力圖表現人們最真摯的情感或思想方式,赫哲族人對聲音結合的審美需求對民族音樂總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再好的音樂語言假如沒有人們生活體現的支撐是不能達到應有的審美效果的。反之,很多音樂往往并沒有明確的現實或情感內涵。赫哲族藝術價值的體現就是在于民族音樂的靈魂,這種音與音之間的關系、連接等音樂組織方式正是對民族性獨特的表現方式。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在赫哲族民族音樂的世界里,審美與創造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經常發現很多純粹的音樂形式的藝術價值。對于每一個音色的把握、每一個音符力度的控制都是赫哲族人心中最真實的表達,沒有外界的一些因素來干擾。所以,在民族音樂的世界里,在音樂藝術中形式的審美特征對赫哲族民族音樂的藝術價值的評價往往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是從人們主要的審美心理的角度來論述音樂構成的基本音樂形式與對音樂優劣的評價。
我們應主要從審美心理的角度來討論音樂構成的基本依據——音樂形式美的藝術價值體現。綜上所述,赫哲族民族音樂作品可以表達人的情感,用不同的創作手法來表現物質對象。赫哲族民族音樂具有音畫的藝術美感,是音樂藝術創造的一種有效手段。盡管是輔助性的手段,但它的價值也隨著人們對客觀對象的主觀經驗的增強而提高。反之,主觀的經驗是通過人們實際接觸到的音樂來表現的。面對赫哲族民族音樂所表現出強烈的美學特征及獨特的藝術價值,我們有義務將赫哲族音樂傳承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劉雪英.赫哲族“伊瑪堪”的生存現狀[J].中國音樂,2010(01).
[2]…趙雷.民間原生態說唱音樂——蒼南漁鼓[J].中國音樂,2010(01).
[3]…蕭梅.不該忘卻的里程碑——《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J].中國音樂,2003(04).
[4]…徐天祥.《中國民間音樂研究提綱》版本考[J].中國音樂,2010(01).
作者:郭玲玲 李利佳 單位:佳木斯大學
推薦閱讀:《書畫藝術》(雙月刊)由無錫市文化局主管、《書畫藝術》雜志社主辦。是學術性兼顧普及性的中國書畫專業刊物,為適應新形勢,充分調動社會辦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