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當代大學生對中華優秀戲曲情感的認知和價值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藝術教育時間:瀏覽:

  這篇戲曲藝術論文投稿發表了當代大學生對中華優秀戲曲情感的認知和價值,中國民族文化有著深厚的道德文化情感,推動著人的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情感的教育價值的認可理應成為高校情感教育的最佳資源,可以拓展情感教育渠道,改善大學生情感偏失的現狀,從而實現大學生全面自由的發展。

雕塑

  關鍵詞:戲曲藝術論文投稿,中國優秀傳統戲曲,當代大學生,情感教育

  中華優秀戲曲飽含了最具生命活力的情感價值。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大學生的情感偏失問題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結合大學生的情感需求和情感教育規律,挖掘并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戲曲的情感教育價值,不管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戲曲文化自身的傳承,還是幫助大學生發展積極情感樹立健全獨立人格,都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一、當代大學生對中華優秀戲曲情感的認知現狀

  當下,部分高校在情感教育中引入了傳統戲曲元素,旨在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戲曲的情感價值以促進學生的情感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大學生關于傳統戲曲及情感價值的認知進行了研究,面向國內部分高校大學生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950份,其中有效問卷908份,經過對有效問卷的統計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結論。

  一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戲曲關注度不高。大學生在回答“您對傳統戲曲的熟悉程度”(熟知數值越大代表熟悉程度越高)這個問題時,選擇對傳統戲曲非常熟悉的同學(選擇數值5)只有4.85%,而有41.19%的同學對傳統戲曲不太了解,有13.88%的同學對傳統戲曲完全陌生(如圖1所示)。在“到目前為止您參加過多少次戲曲教育活動”的回答中,有85.68%的同學只參加過不到3次(如圖2所示)。誠然,傳統戲曲因其自身與時代訴求之間存在的鴻溝而不被大學生所喜愛,晦澀難懂的詞曲,節奏緩慢的表演,大學生審美需求的時代變換,種種因素的交織導致了大學生對傳統戲曲的關注度相較于其他藝術形式偏低,使傳統戲曲面臨令人擔憂又尷尬局面。

  二是高度認同中華優秀戲曲的情感價值。不可否認,盡管中國傳統戲曲正面臨著種種問題,但當談及其情感教育價值時,大學生卻表現出一致的令人欣慰的認可態度。在進行“以下哪種戲曲文化對您產生了影響”的調查中,有超過一半的同學同時選擇了愛國主義、尊老愛幼、善惡必報、忠貞愛情和其他很多的情感(如圖3所示),認為傳統戲曲中的這些情感對其自身積極情感的培養,對健全人格的塑造產生過重要的影響,這是大學生對傳統戲曲情感認知現狀中讓人欣喜的一面。

  正如弗洛姆所說:“我們有豐裕的物質,卻沒有愉快的生活,我們比以前更富有了,然而,我們缺少自由;我們比以前消費多了,然而,我們卻更為貧乏空虛……”[1]。在這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物質生活更加美好、資訊更加發達的時代,人們的情感世界似乎會隨之變得更加健康明朗。但當我們去探究大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時,會發現一些殘缺,傳統戲曲固然有自身的缺點,但其包含著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思想情感,對大學生有著重要的情感教育價值,加之大學生對其中情感價值的認可接納,理應成為高校進行情感教育的良好資源。

  二、情感教育的感性特質和理性品質

  情感是人類所特有的復雜心理現象,是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應,如道德感、理智感、愛恨體驗等都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情感表達。情感屬于非智力因素,對意志、興趣等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情感教育能激發人的積極情感從而促進智力因素的發展。但關于情感教育,學術界對其概念界定說法不一,如學者朱小蔓認為:“情感教育就是關注人的情感層面如何在教育的影響下不斷產生新質,走向新的高度,也是關注作為人的生命機制之一的情緒機制,如何與生理機制、思維機制一道協調發揮作用,以達到最佳的功能狀態”[2]。

  學者魚霞認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真正成為品德、智力、體質、美感、勞動態度和習慣得到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3]。這些觀點揭示了情感教育的目標,指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歸納當下學術界的觀點,筆者認為,情感教育的特點首先在于其靈活性,情感教育并不局限于固定的形式,而是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個性特征采取具體的措施,使情感得到健康發展;其次是它的共融性,情感教育和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沖突,作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它與理智教育不僅不矛盾,而且可以在與理智教育的互補糾偏中發展學生自我調控的情感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再次是它的目的性,情感教育最明顯的目的就是促使大學生對生活、學習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形成獨立健全的主體性人格,作為人的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影響著大學生的情感生活狀態,促使其將消極的情感品質變為積極的情感品質。席勒在《美育書簡》中寫到:“有健康的教育,有審視力的教育,有道德的教育,也有趣味和美的教育。最后一種教育的意圖是,在盡可能的和諧之中培養我們的感性和精神的整體

  三、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戲曲的情感教育資源

  戲曲藝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它植根于中華文化,反映社會現實。當社會中的無賴和潑皮與政治相互勾結、當祖國受到外來敵人的侵略、當少男少女心中的悸動無處表達時,戲曲藝術家巧妙地將之濃縮在戲曲舞臺中,把這些人和事提煉成典型性的形象構件用以宣泄情感,這恰恰滿足了中國文化“情感滿足型”的審美需求,也正是這些情感的表達使其成為當下情感教育的優秀資源。

  (一)中華優秀傳統戲曲中的法治之夢,激發大學生的責任感

  傳統戲曲中的法治之夢就是秩序之夢,它的情感傾向是使社會回歸常情之理,多一些公平正義,多一些人間溫暖。中國的戲曲演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個民間法庭,通過藝術形象感受人間冷暖。如關漢卿的《蝴蝶夢》體現的是民間情理的道德法庭,面對包拯的審問,老母親為了保護其他兩個兒子,認定三兒子是兇手,但調查顯示只有三兒子是母親親生的,這一案件讓包拯頗為感動,他從中意識到了自己的責任,設法拯救母子四人。戲曲《合同文字》中,包拯根據《元史•刑法四》載“諸父有故毆其子女,邂逅至死者,免罪”這種不合理的法律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化腐朽為神奇,譴責了邪念,維護了合理的家常倫理和社會的公平正義,讓人民心中多了一份溫暖和希望。戲曲中的法治之夢來源于社會上真實的普遍不公,一般老百姓遇到冤情大多忍氣吞聲,或通過“公堂鳴鼓”祈求公正,如果這樣的祈求也無效,那么戲曲就是最好的情感宣泄方式了。誠然,這種宣泄來源于社會中的冷漠,但同時也是對愛和責任的追求。針對當下大學生對社會上諸多不公正、不為道德所接納的事情的冷漠和置之不理,責任心缺失的現象,傳統戲曲中的法治之夢以其內涵著愛和責任之情愫能激發大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喚起當代大學生的自我責任意識。

  (二)中華優秀傳統戲曲中的團圓之情,涵育大學生的愛情觀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是《西廂記》中最能表達對美好追求的呼喚,和人世間一切美好的理想一樣,這個宣言有足夠的廣泛性和深刻性,它以“情”為皈依,直通最先進的愛情觀。傳統戲曲中的團圓之情大多訴諸于圓滿的愛情,如《墻頭馬上》中的“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拜月亭》中的“愿天下心廝愛的夫婦永無分離”也同樣表達了這樣的意愿,這些都為大學生的愛情觀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西廂記》第一折描繪的便是張君瑞和崔鶯鶯的一見鐘情,表現了當時青年男女追尋自由愛情的艱難和急迫;《望江亭》中自居家用“你、你、你、我、我、我、他、他、他”頓挫的語言表現了譚記兒的濃情和羞澀。可以說,崔鶯鶯月下花陰的行徑與譚記兒月下江上的行程再現了在黑暗世界中爭取美好愛情的艱辛路途,這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具有極大的啟發作用。傳統戲曲中的愛情具有巨大的包容力,對于當時的社會環境來說,崔鶯鶯、紅娘、李千金等的婚姻觀念是不能被接受的,但這恰恰符合當今大學生的情感需求,愛情是自由的、平等的、美好的、是值得付出的,而不是強迫的、被動的、消極等待的,更不是精神空虛的消遣工具,傳統戲曲中的團圓之情表達的是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三)中華優秀傳統戲曲中的緬懷之境,堅定大學生的愛國情

  緬懷之境也就是呼喚之境,驕傲之境,復仇之境,一大批戲曲就是緬懷之境的情感表達。面對污穢的現實,人們除了期盼一個個正義的公堂,一個個具有大愛和責任感的包拯,人們還在精神上向民族情感靠攏。傳統戲曲的緬懷之境,在于不斷通過歷史故事揭示人們的亡國之痛,煽動復仇之志,渲染強梁之氣。以《漢宮秋》、《梧桐雨》為代表,在緬懷中烘托出漢人在民族斗爭中敗亡的景象;以《趙氏孤兒》為代表宣揚了百死不辭的復仇精神,以“三國戲”為代表繁復地渲染了強悍豪壯的英雄氣概,這幾個方面相輔相成、互為表里,共同組成中華民族的愛國表征。如在《漢宮秋》中,馬致遠不僅展現了漢元帝和王昭君間的故事,更是重重地觸及到了民族問題,在第三折漢元帝和王昭君在灞橋餞別時,兩人口口聲聲不離“漢”字,多次出現“大漢”、“漢家”、“漢朝”等,其情其境使遙遠的歷史故事也變得矛盾尖銳,這是指遙遠的漢代,更是指千年屹立不朽的愛國情。這些戲曲劇目中的緬懷之境無疑是愛國情感的最好表達,為當下大學生了解祖國歷史、感悟氣壯山河的民族英雄氣節、體會中華民族深沉的愛國之情提供了穿越時空的素材,大學生在感悟傳統戲曲的緬懷之境時,能激發其潛藏心底的愛國之情,激發起維護國家尊嚴與榮譽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促使其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洪流中,以熾熱的愛國心構筑起愛國、報國、強國的蓬勃熱情。

  四、把握中華傳統戲曲的情感教育規律,構建家庭、學校和社會一體的情感教育網絡

  “感性必須是一切科學的基礎。科學只有從感性的意識和感性的需要這兩種形式的感性出發……全部歷史都是為了使‘人’成為感性意識的對象和使‘作為人的人’的需要成為‘自然的、感性的’需要所做準備。”[5]誠然,感性和理性是一個完整的人不可或缺的要素,感性和理性的相互作用共同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情感教育作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對學生感性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長期以來,教育者往往只重視學生的智商,著重于培養其理性思維,殊不知,過于冷靜的理性思維易造成理性認知和情感體驗的非同步發展。對此,高校應重視大學生情感世界的建構,對大學生的情感教育應予以特別關注,遵循情感教育的規律,采用適當的情感教育資源。“中國戲曲終于成型之后,中和性也就規定了中國戲曲悲歡離合的完備性,規定了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式的大團圓結尾的普遍性,其抒情性也就規定了中國戲曲的寫意性”[6]。

  傳統戲曲植根于中華文化,記錄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其中濃厚的情感表達為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是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婚戀教育、愛國教育等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高校理應重視并發揮傳統戲曲對大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價值,采用恰當的方法,構筑健全的教育網絡,發展大學生的積極情感。一是充分開發利用家庭情感教育資源。社會是由一個個的家庭組成,每個人的一生都是起始于家庭。家庭對一個人的情感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大學生對戲曲的了解和熱愛也多來自于家庭的影響,發揮傳統戲曲的情感教育價值首先離不開良好家庭環境的塑造。具體來說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家庭生活環境的塑造,包括家中的室內陳設、裝飾設計以及周邊環境的選擇。

  例如門上貼有戲曲人物的畫像,這些人物是傳統戲曲中的典型代表,大學生在家中看到這些人物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與之相關的故事,在心里或產生敬畏,或產生崇拜的感情。家中書房還可陳設戲曲名家的卡通畫像,或將傳統戲曲中經典名句以書法作品的形式貼在墻上,長輩也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戲曲故事講給晚輩聽,幫助其發展積極的情感,引導大學生求真向善,追求人生之美。二是家庭閑暇時間的充分利用,為了能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積極情感,家庭在安排閑暇生活時應更加注重質量,除了讀書散步外,還可以適時選擇到劇院觀看戲曲演出,現場感受傳統戲曲的魅力,領會傳統戲曲中的真情感,這種情感教育效果遠比父母在家中的說教更深刻。二是構建良好的校園情感教育環境。

  校園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應該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在校園中營造良好的戲曲教育的“有形環境”和“無形環境”,能在不知不覺中提高情感教育的實效性。首先,應充分利用校園中“有形環境”,如在校園廣場樹立戲曲人物的雕像,配以介紹相應的事跡;在教學樓的走廊中懸掛傳統戲曲中的名句名畫和人物畫像,注明出處和簡要含義;在校園藝術館中專門陳列戲曲發展史、戲曲表演形式、戲曲服飾、戲曲唱腔等方面的書籍,讓大學生擁有足夠的資源去領悟傳統戲曲中的情感,這些外在“有形環境”的塑造使學校不僅成為學生的學習之地,也是陶冶良好情操的藝術園地。“無形環境”指校園的精神文化環境,當整個校園中彌漫著崇尚戲曲之美的氣息時,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感悟戲曲魅力,激起情感共鳴。

  利用傳統戲曲傳達的積極情感對大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使其能對周圍的人和物形成正確的認識和評價。三是不斷創新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社會是一個綜合的大課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離不開復雜多變的現實社會環境。教育者要時刻關注現實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在借助傳統戲曲進行情感教育時向受教育者適時傳遞新信息,更新傳統戲曲情感教育資源,并采用先進的教育手段,通過互聯網傳播傳統戲曲的積極情感,利用微博、微信、QQ、博客等新媒體平臺,為情感教育打開新天地。如此,大學生便可隨時隨地交流戲曲演出的信息,發表自己對戲曲演出的觀后感,也可以在網絡上創作“戲曲網絡劇”宣泄情感,使戲曲文化和情感教育有了新的發展平臺,也使傳統戲曲在無聲的傳播過程中被更多的人認識,成為大學生能動地接受情感教育的最佳方式。

  [參考文獻]

  [1]弗洛姆.人的呼喚:弗洛姆人道主義文集[M].毛澤應,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1:80.

  [2]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6.

  [3]魚霞.基礎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16.

  [4]席勒.美育書簡[M].馮至,范大燦,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63.

  [5]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6]余秋雨.中國戲劇史[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18.

  作者:朱梅梵 李盛婷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藝術中心

  推薦閱讀:《雕塑》(雙月刊)創刊于1995年,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主辦。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清市| 马鞍山市| 丰原市| 涿州市| 长治县| 松潘县| 易门县| 临城县| 阿拉善盟| 依兰县| 翁源县| 文化| 威远县| 渭源县| 汶川县| 鄄城县| 小金县| 洛阳市| 日土县| 武定县| 巨鹿县| 虞城县| 普兰县| 进贤县| 拜泉县| 岚皋县| 崇信县| 克山县| 恭城| 玉溪市| 宜良县| 金阳县| 永年县| 德兴市| 凌海市| 达日县| 宣武区| 陕西省| 通榆县| 天台县| 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