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藝術論文投稿發表了服裝設計中如何運用波普藝術,波普藝術對現代服裝設計有一定的影響,通過新鮮刺激的風格特點滿足了人們追求多元化的需求,波普藝術主要通過色彩和圖案兩個裝飾元素表現,使其距離消除,讓藝術并非凌駕于生活之上。
關鍵詞:藝術論文投稿,波普藝術,服裝設計,裝飾性元素,傳統元素
一、波普藝術概述
(一)波普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20世紀50年代現代主義藝術逐漸潰散,波普藝術則在此時應時而生。波普藝術又名新寫實主義,是流行藝術(popularart)的簡稱,因為波普藝術(PopArt)的POP是“流行的、時髦的”一詞(popular)的縮寫,代表了一種流行文化。“波普”一詞是由英國評論家勞倫斯•艾羅偉(LawemeAllonary)酌定,用來指代通俗的大眾文化,但推動這一思潮發展的重要人物是漢密爾頓。50年代后期,波普藝術在二戰后的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的通俗文化氛圍中迅速發展起來。例如:廣告、招貼、電影等。60年代之后,成為盛行于英美兩國的主要藝術流派之一,集中于波普藝術的創作,例如:連環畫、科幻小說和一些具有視覺沖擊效果的內容。
(二)波普藝術的內涵
波普藝術產生于通俗文化的憧憬,創作題材豐富且內容廣泛,利用大眾的材料和傳媒的方式刺激人們的視覺感受性,影響人們對世界的看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促進消費者品味的提升和商品流通,創造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
(三)波普藝術的表現特征
1.創作題材來自于日常生活波普藝術的靈感一般來源于日常生活用品,比如:照片、報紙、家具、交通工具等,將那些最為常見的物品用于創作之中,即“大眾題材”,使波普藝術風格的作品具有通俗性,成為易于人們普遍接受的大眾文化。2.拼貼和重復的表現手法在波普風格的圖案作品中,最常見的就是藝術家采用拼貼、重復的表現手法將生活中的流行元素進行隨意性的組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這樣的表現形式能強調作品內容,起到加深記憶的作用。3.豐富大膽的色彩藝術家對于色彩的重視是因其在藝術表現形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亦是區別于過去藝術表現形式沉悶、單調、乏味的圖案色彩的標志之一。色彩豐富有趣的藝術作品,具有較高的識別度,能迎合年輕人追求個性的特點,滿足了人們對于多元化的需求。4.商業化的傾向藝術作品的靈感來自日常生活物品,而這些物品都是具有商業化的產品。設計師采用實用主義的觀念,利用生活中的通俗文化,設計出具有商業性的藝術作品,所以波普藝術具有一定的商業氣質。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
(一)波普藝術的相關文獻研究
波普藝術家們主張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線,還原生活本質的思想與行為,利用生活中所接觸的材料和媒介創造出大眾理解的藝術形象。迄今為止,國內外的藝術家、設計師對于波普藝術熱愛也只增不減,使得波普藝術仍舊保持著新鮮的活力。隨著時代的變遷,關于波普藝術的理論研究也十分豐富,并且不斷地吐故納新。其中有對波普藝術背景發展的全面分析,也有對波普藝術裝飾圖案的理論分析。如:東石《解讀二十世紀60年代波普藝術》、劉曼《波普藝術裝飾圖形生成與流變研究》、古登娜《解析波普藝術中的裝飾語言》等,這些相關的文獻理論研究對于開展波普藝術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二)傳統藝術的相關文獻研究
我國優秀的傳統藝術文化是一座底蘊極其豐富的寶庫,是數千年積累的成果,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時至今日,這些文化藝術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譬如建筑、園林、繪畫、工藝美術等藝術形式。我國學者對于這些傳統藝術財富的挖掘研究也從未間斷過,相關的理論文獻研究非常豐富。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藝術家也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拓展思維,將各個領域都與傳統結合,發展多元文化,體現時代特色。如:王艷《傳統的意蘊》、侯鵬飛《傳統文化與服裝設計的融合創新》、高揚《中國傳統紋樣的審美情趣》等。
三、波普藝術與服裝設計
波普藝術起源于英國,繁盛于美國,發展于歐美各國。波普藝術廣泛的應用到各個領域,如:平面設計、服裝設計、建筑、雕塑等。波普藝術作為新的藝術形式,影響甚遠,尤其是在服裝領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具有獨特的時代氣息。
(一)波普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時代在變化,服裝也會隨之改變,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影響不同時期的設計領域,所以這個時期的藝術作品也會隨之豐富。波普藝術對20世紀60年代的服裝界影響較深,先后出現一批標志性的設計,比如瑪麗•奎恩特(MaryQuent)的“迷你裙”風靡了全世界,令男士瘋狂,引領了潮流;伊夫•圣•洛朗(YvesSaintLaurent)的設計靈感來自街頭,使服裝更加大眾化,具有通俗性,與生活息息相關,摒棄了高貴典雅的風格,吸引了追求獨特的年輕一代。
1.波普藝術圖案的運用圖案是一種裝飾性很強的藝術形式,直接影響著服裝本身的風格特點。同時,圖案的選取與設計也需要考慮到服裝的整體性。波普藝術的圖案素材間接取材于大眾化的日常生活,再通過藝術家的特別處理,用各式各樣的手法,創造出全新的藝術形式。
(1)風格特點首先,波普藝術圖案元素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應具有藝術性;其次,它是一種時代的體現,也具有時代性;最后,隨著時代的變遷,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它必須具有實用性。波普藝術圖案種類繁多,變幻無常,帶給人們的視覺體驗也是多種多樣、新穎特別的。其圖案形式多變的特點,使得其風格神秘莫測,具有獨特的魅力。
(2)在服裝中的運用波普風格的服裝滿足了人們的要求,將人們喜愛的頭像、標語、物品等,甚至是一些有趣的線條或者形狀,進行夸張、變形、組合等手法,再運用到服裝上,使其具有與眾不同的趣味,否定傳統,追求獨特。范思哲不僅將頭像印在在了高級服裝的面料上,還將一些風趣植物圖案印在面料上,掀起了一陣浪潮,也體現了波普主義服裝的特性與活力。除此以外,簡單的幾何圖形、字母、可樂瓶、標語、沙灘、香煙盒等圖案也出現在了服裝設計中,大膽靈動展現得淋漓盡致,強有力的視覺刺激,充滿了波普藝術激情,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2.波普藝術色彩的運用色彩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與人的感情存在著微妙的聯系,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成為時尚與流行的象征,直接傳達了藝術作品本身的風格特點。波普藝術色彩元素追求大膽、新穎的組合方式,常常用強烈的對比色調進行搭配,給人以視覺的刺激體驗,感受色彩散發出來的魅力的同時,激起人們的審美認同感。
(1)風格特點波普藝術色彩較過去的服飾色彩完全不同,波普風格的色彩靚麗、驚艷、明快、奪人目光。富于挑戰性的色彩搭配也在波普藝術風格的服裝上屢見不鮮,那些性感艷俗、新奇傲慢的色彩搭配,或興奮、或華麗、或頹廢,這些都展現了波普藝術色彩的多元化風格特點。
(2)在服裝中的運用在色彩方面,打破了以往簡約、單一,優雅的藝術色彩,將波普風格的色彩運用到服裝設計中,如:深紅、亮黃、暗藍這幾種顏色,進行組合搭配,制造出一種新穎特別的感覺,讓服裝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給人以感官刺激,激發大眾的購買欲望。當然,設計師需要考慮如何使各種程度的對比色彩組合在一起時,是和諧統一的。例如:通過面積的大小或搭配輔助色系等。趣味的線條和夸張的配色,無一不體現了波普藝術的風格意蘊,給服裝作品也帶來了更多的生機。
3.其他波普藝術元素的運用波普藝術的裝飾性元素除圖案和色彩之外,材料也具有裝飾作用。受波普藝術的影響,服裝的面料也不再單一和傳統,曾經那些不受喜愛的材料瞬間成為設計師們的首選,像亮片、塑料、人造皮革、金屬等這一類的材料也逐漸加入時尚界。如安德烈•庫雷熱(AndreCourreges)設計的具有“太空時代”的前衛時裝,營造了未來感的面貌,白色的聚氨酯和塑料等合成材料也造成一種極具現代化氣息的感覺。盡管這些材料在如今看來比較普遍,但在當時,這些材料確是剛發明的新產品,代表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四、波普藝術對服裝設計的影響與啟示
(一)波普設計對服裝的影響
波普藝術從產生到發展再到流行,以其大膽前衛、新鮮刺激的風格特點,滿足了人們追求多元化的需求,恰到好處的迎合了社會大眾的生活方式。隨著時間的流逝,波普藝術仍舊保持著新鮮的活力,是因為服裝設計師能夠敏銳并且巧妙地把握人們的心理需求,運用圖案和色彩等裝飾性元素,將服裝設計的有趣、時尚并且滑稽,使得波普藝術文化精神永遠擁有年輕的生命力。波普藝術對于服裝設計的影響可以說是“天翻地覆”的,設計師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力,打破了傳統的形式、色彩單一的概念,把波普藝術帶入高雅的時尚界與通俗的大眾生活中,將兩者融合,使其距離消除,讓藝術并非凌駕于生活之上。
(二)發展傾向啟示
當今的設計師們,應多加關注生活中的事物,考慮大眾的需求。現如今,時代在發展,消費者們也愈加重視特殊化、年輕化、多元化、平民化的設計作品,未來的服裝設計的發展趨勢也只會是更現代化、更科技化。波普藝術與服裝設計的結合,也表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
五、結語
波普藝術是一種極具影響力的藝術之一,它代表了一種青年文化,也代表了一種思想追求。我們需要理性的思考探究,使這種藝術文化不會隨著時間的飛逝,漸漸被人們淡忘,而是通過被合理的使用,以不同的、嶄新的形式成為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驚喜。所以說,在生活物質、精神文明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要正確的認識對待不同的文化藝術,如何讓這些優秀的藝術文化永遠的演繹下去,是需要我們研究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張承志.波普設計[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
[2]齊桂華.波普藝術的解析與反思[D].保定:河北大學,2006年.
[3]張源.淺析波普藝術中的裝飾語言[J].文藝生活,2013,(02).
[4]馬金輝.論波普藝術對流行服飾設計的影響[J].裝飾,2007,(08):98-99.
[5]王惠.波普藝術與大眾文化關系探略[J].藝術研究,2013,(02).
[6]林穎旭,王律菲.波普藝術探析[J].國際美苑,2010,(08).
[7]劉一萍,梁明玉.20世紀60年代波普風格與時裝設計[J].美術大觀,2008,(06):48.
[8]何新聞.創造設計的生命力———設計藝術源流及發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張靜怡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
推薦閱讀:《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是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主辦的在全國設計藝術界有較大影響的設計藝術類重點期刊,面向國內公開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