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新科技新發展的今天對于美術教學的新管理方式有哪些呢,要如何來促使現在美術教學上的新管理制度呢?本文是一篇藝術教學論文。我們也知道現在在學校美術教育者方面,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各種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先進教師和骨干教師從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有發展。但目前的狀況還不能盡如人意。首先,中小學美術教師業務水平整體上不高,個別優秀與整體不成比例。其次,教師本身對美術教育的價值的和功能認識模糊。
摘要:中小學校美術教育目前在基礎教育中仍然是一個最薄弱的環節,導致了中小學校綜合素質和創造力的全面發展受到嚴重抑制。從而,在理論上、觀念上、教學方法上等幾方面進行切實有效地改革,顯然是發揮美術教育作用的重要途徑之一。
關鍵詞:中小學校美術教育,現狀,分析,改革方法,藝術教育論文
20世紀晚期,訊息科技的突破發展,集成了數千萬人類歷史的精華。美術教育在中國美術教育歷程中也受到沖擊,但普通學校美術教育的誕生卻是本世紀初的事。盡管它在中國存在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但真正出現突破性的發展卻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事。近些年來為了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黨中央、國務院于1999年6月13日作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學美術教育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不僅改變了它原來作為“調節課”的地位,而且成為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學科,從根本上說人們對美術教育自身的價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近幾十年的教育改革實踐,成績是顯著的,不僅加強了基礎美術教育,培養了各級各類美術人才,并且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美術教育向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使我國藝術教育走上了穩步發展的新階段,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學校美術課開課率大幅地提高,藝術教學體系逐步建立。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課堂教學質量明顯提高,藝術教學科學研究有所發展。過去十年的學校藝術教育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和帶有普遍指導作用的基本經驗,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由于學校教育中提供給美術教育的體制不夠健全、不夠完善,我國美術教育還存在著諸多方而問題,藝術教育仍然是整個學校教育中的最薄弱環節之一。
藝術教育論文:《湖北美術學院學報》,《湖北美術學院學報》Hubei Institute of Fine Arts Journal(季刊)1998年創刊,是美術期刊,全文彩色印刷,至1999年我院正式創刊至今,我們的辦刊思想始終以推進學院美術教學、美術創作和美術理論建設為主旨。不僅立足本院,同時也放眼于國內外美術學科的建構和當代進程。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從我國學校教育的實質來看,藝術教育的開展還是極其薄弱的。如何才能使美術教育順應時代要求,如何為培養新時代人才作出自己獨特的貢獻,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是一個值得人們思考的大問題,也是美術教師面臨的嚴肅課題。
當前,我國美術教育事業在理論上、觀念上的缺陷,影響和剝弱了美術教育作用的發揮,“理論認識始終是教育領域中的一個大問題。”多年來,出于急近功利,滿足于數字的提高和表面的繁榮,不僅在導向上出現了混亂,在教學行政、教師方面也無所適從。社會的浮躁和對美術教育的偏見,助長了人們的“實利主義”觀念。
由于對美術教育缺乏正確和深層的認識,美術課被降至可有可無的副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因此,具體形象的運用和實際的技能操作少而不系統,在以考試為指揮棒的教育制度下,這種現象越演越烈,致使一些教育者斷定“獲得穩固和有用知識的唯一途徑是理智途徑,理智在其中得到訓練和運用的唯一領域是文學和數學語言的領域。”學校教育中抽象的認識性的語言學習被放到優先地位,而感覺的身體的體驗受到忽視,由于連續地在詞語世界里生活,視覺意識的發展受到限制。
我國的美術教育是沿著“藝”和“技”兩條脈絡發展的,對應著美術教育效能的兩個側重面,但在美術教育效能的發揮上,仍以技術性為主,技術作為美術教育目的,在教學中被追求。如藝術的傳統功能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讓他們正確描繪對象,畫出照相般畫來。這些都導致了沒有把美術技能與人的感受和主觀意識加以聯系,主體很少去發展和感受“對象中”那種有生命的形式,忽略了對感受力和特征的注意。在我國教學大綱中,也忽略了用跟以外的其它感覺體驗,體驗感受僅限在美的領域,沒有強調他們的作品表達感性,他們的愿望、想象、恐懼,對同一個審美問題沒有強調用不同的美術表達。
以上種種原因,致使我國中小學校美術教育雖然走過了大半個世紀的歷程,但始終沒有突破性進展,不少青少年走向社會生活以后,“再通過自己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取得的新的領悟,來沖刷教育給他留下的某些無用乃至有害的印記,從而為自己的發展尋找新的支撐點。”“美術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教育觀念的改革。因為對待美術教育方方面面問題的態度和處理方法取決于教育觀念。”轉變學校美術教育觀念的目的,是保障中國學校美術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中國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的困惑、釋然,改革保障和持續發展都有賴于教育觀念的更新、確立、以及諸多智者實實在在的研究與實踐。陳腐落后的教育觀念制約著行動,導致了保守和安于現狀。因此,應減少和消除學校美術教育觀念變革、更新的阻力和障礙,營造美術文化生態,尋找建立促進美術文化于學生內化積淀與外化顯現的教育機制與方法,給予美術教育學術研究的自由與保障,以及中小學校美術教育發展的可能性條件和美術教育者真正的教育教學自主權和學習的自主權。從目前學校美術教育教學實際來看應對創造性與情意學習予以重視,應克服美術教學中的幾個誤區,如失去學科教學的特征、價值取向的誤區,以訛傳訛以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誤區。
我們的學校、家庭、社會美育不能繼續滿足于灌輸“一技之長”,要更新觀念而“由理入道”,重視以藝術理論培養審美能力這一重要環節。21世紀的美術目標不僅是整體性或全民性,而重要的是培養具有綜合創作能力的通才或復合型人才。因此,加強學校美術教育是時刊發展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只要我們行動起來,勇于實踐,善于積累經驗,就一定能克服中小學校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讓中小學校美術向著健康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