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電子商務進入快速的發展階段, 但跨境電商的發展相對緩慢, 跨境電商能否在國際市場中復制國內的發展模式, 將取決于新型物流模式的運行效率。在此背景下, 文章將對當下跨境電商的物流模式進行分析, 并提出具體的轉變路徑。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 物流模式; 轉變路徑;
隨著互聯網終端的高速普及, 近年來我國的電子商務進入快速的發展階段, 以阿里巴巴、京東為首的電子商務企業, 已經占據了我國零售業市場約20%的份額, 截至2017年底, 電子商務企業零售總額約為61000億元人民幣, 直接從業人員310萬人, 間接帶動就業人口2100萬人。據權威專家預計2020年電子商務平臺將成為我國零售業的主要流通渠道, 市場占比將達到50%。這一發展趨勢將對我國的經濟結構、社會運營模式、居民消費觀念帶來深遠的影響。與國內電商的快速發展相比, 跨境電商的發展相對緩慢, 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因素是物流條件的制約。
1 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的意義與條件
1.1 跨境電商的重要性
近年來在我國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 跨境電商企業也取得了突破性發展。2017年跨境電商企業銷售總額達到904億元。跨境電商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首先, 近年來我國產能過剩的情況較為嚴重, 生產企業的銷售遇到了困難, 通過跨境電商平臺, 我國中小企業的銷售渠道將得到拓展。其次, 我國在國際市場分工中, 長期處于較為低端的位置, 難以獲得品牌、研發等環節的利潤, 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因素是我國缺乏面向國際市場的零售流通渠道。跨境電商的發展, 將會逐漸打破國際零售巨頭的壟斷, 使我國在國際零售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最后,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 我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商業交流將更加緊密, 電商平臺可為中小企業提供國際商務對接的窗口, 使中小企業也可享受到國際貿易發展的紅利。
1.2 物流環境的重要性
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條件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 電子商務需要良好的互聯網環境以保證足夠的市場份額。其次, 電子商務需要以發達的物流體系為依托, 電子商務的物流模式, 通常采用點對點的服務模式, 以保障電子商務體系的相對獨立。因此發展電子商務需要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作為保障。最后, 考慮到運輸成本的問題, 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地區通常是人口較為密集的地區, 人口密度高, 會減少運輸過程中的倉儲以及短程運輸的成本。
2 電子商務物流的現狀
2.1 我國電商物流現狀
我國當下的電子商務企業主要采用的物流模式分為以下幾種。首先是京東公司, 通過高成本投入打造了完善的物流體系, 使企業自身掌握了物流環節的主動權。其次是眾多小型電商企業, 其配送方式主要是與“四通一達”展開合作, 這樣的合作方式既可滿足物流服務的基本要求也可將運輸成本壓低。再次是選用順豐、郵政等大型物流企業, 順豐的特點是服務較好, 但價格偏高, 郵政的特點是服務種類豐富, 且網絡覆蓋面廣。最后部分發貨數量大且頻率穩定的B2B電商常常會與中小物流企業合作, 制定更加符合個性化需求的物流服務。
2.2 跨境電商的物流模式
當下跨境電商主要是采用與物流企業模式開展運輸服務。在合作企業的選擇中, 70%的用戶選擇通過郵政網絡進行配送。2002年國際郵政聯盟KPG組織成立, 通過該組織的運作, 國際主要國家的物流體系完成了對接工作, 因此多數的物流企業會選擇郵政系統投遞包裹。另外, 部分對運輸服務要求較高的業務, 電商通常會選擇DHL、TNT、FedEx以及UPS等國際物流企業進行配送, 但這些企業的服務費用相對較高。
2.3 傳統跨境物流模式中的問題
當下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的因素主要是運輸問題, 電商在跨境運輸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首先跨境運輸的成本較高, 零售產品很難獲得價格優勢。其次由于語言文化的障礙, 電商常常會出現地址填寫錯誤的現象, 以致電商受到較大的損失。加上部分地區的運輸網絡建設不足, 商品難以直接送抵顧客指定的地址。
3 跨境電商物流模式轉變分析
3.1 轉變物流模式的必要性
物流體系對商業模式往往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進入信息化時代后, 集約化、信息化的批量運輸模式已經成為人類運輸的主要模式, 沃爾瑪等零售業巨頭通過這一運輸模式, 使商品的總成本大幅下降, 從而開創了現代化的商業模式。我國利用獨特的交通環境, 開展了符合電子商務使用的物流模式, 使得部分商品配送到家的成本低于消費者在商場采購的成本, 這樣的運輸優勢是電子商務成功的關鍵。但在國際市場中, 受到居民密集度以及人工成本的影響, 送貨到家的物流成本往往較高, 使得多數國家的電商企業只能經營書籍等運輸成本低且毛利率高的產品。因此我國電商在跨境發展的過程中, 應當主動創造新型的物流模式。
3.2 合理選擇頭程運輸模式
頭程是指運輸中的第一程, 在國際運輸中通常是指國與國之間的運輸過程。在當下頭程運輸中, 最為常見的運輸方式是海運、鐵路以及空運。在建立垮境電商轉變運輸模式的過程中, 頭程運輸方式的選擇對于產品成本以及服務質量的影響極為關鍵。首先在頭程運輸中, 空運方式無疑是最便捷、服務最完善的運輸方式, 在產品利潤空間允許的情況下, 空運是最為穩妥的選擇。其次大航海時代以來, 海運一直是人類最為倚重的跨境運輸方式, 其具有容積大、成本低的優勢, 但受到航運速度的影響, 運輸時間通常較長。再有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 以我國技術為主的鐵路項目已經大范圍開工, 在可預見的將來, 鐵路將成為連接世界的主要交通工具。鐵路運輸具有較強的優勢, 首先其運輸時間較快。從我國義烏出發的貨運列車只需要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可抵達英國。這樣的運輸速度基本可以滿足跨境運輸的需要。同時鐵路運輸的成本通常較低, 綜合統計約為航空運輸的1/3。因此跨境電商在選擇頭程運輸的過程中, 應當重點關注由我國推動建設的全球鐵路網絡。
3.3 建立新型海外儲運模式
在新型物流模式的建立過程中, 應當使用信息化工具完善倉儲管理。首先電商企業應當運用大數據分析系統, 對不同地區的用戶進行跟蹤分析, 并預估標準集裝箱商品的銷售周期, 通過這樣的方式, 企業可節約一定的儲運成本。其次物流企業應當在當地選擇合適的位置建立現代化的倉儲基地, 在實踐中通過我國的港口援建項目, 建立跨境電商物流園是較為合理選擇。最后物流企業應當建立符合當地的特色短途運輸模式, 使商品可以順利到達分揀中心。在短途運輸的選擇上, 企業可采取與當地企業方式, 以減少意外因素帶來的損失。
3.4“最后一公里”的多樣化措施
在境外電商物流體系的搭建過程中, 解決好“最后一公里”的成本問題極為重要。針對這一問題, 物流企業可在部分發展中國家建立電商服務中心, 在該中心內, 可布置購物專用的計算機, 以吸引當地居民進行網購。同時該中心可兼具服務與分揀功能, 通過該中心的工作, 可靈活運用當地的運輸方式, 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總之, 電子商務的發展與物流條件有著緊密的聯系。當下的跨境電商通常會通過國際運輸企業完成商品的運輸, 但這樣的方式導致商品的運輸成本大幅提升, 以致失去了競爭優勢。針對這一問題, 我國企業應當積極打造新型的跨境物流體系, 首先企業可將鐵路運輸作為頭程運輸的優先選擇。其次企業可運用信息工具建立物流工業園, 最后通過基層的運營中心解決終端運輸問題。
參考文獻
[1]徐建群.基于電子商務環境下對跨境國際物流模式創新的探析[J].中國商論, 2016 (10) :128-130.[2]張夏恒, 郭海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機理與路徑[J].中國流通經濟, 2016, 30 (11) :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