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近幾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全省新聞出版業繁榮發展、實力增強,已經站到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面對新的形勢與任務、機遇與挑戰,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找準位置,勇于擔當,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加快跨越式發展步伐,力爭早日建成西部新聞出版強省。
一、“十一五”時期全省新聞出版業取得輝煌成就,為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過去的五年,全省新聞出版系統創新體制機制,強化社會監管,深化行業改革,突出公共服務,著力加快發展,工作特點鮮明,實力明顯增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出版方向,新聞出版事業健康繁榮。加強政策引導,做好精品生產,涌現出一批精品力作和名報名刊。初步統計,有2種圖書榮獲“國家圖書獎”,1種圖書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裝幀設計獎”,2種音像制品和1家雜志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10種出版物榮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華商報》進入中國最具競爭力報紙20強,并穩居前5位,《陜西日報》、《西安晚報》等先后被評為全國地方報紙經營管理先進單位;《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等10多種科技期刊被國際公認的6大期刊檢索系統收錄,62種期刊入選“中文核心期刊”。組織首屆“陜西圖書獎”的評選、表彰工作,33種出版物獲獎,提升了陜西精品出版物的影響力。
——堅持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圖書產品結構調整效果初顯,教材教輔類圖書的比例有所下降。從“十五”末到2010年初,圖書出版品種由4533種增加到5780種,圖書總印數由1.76億冊增長到1.98億冊,總印張由12.47億印張增加到14.8億印張。報刊經過幾次治理整頓,結構更趨合理,市場更加規范。報紙品種87種,總印張由31.39億印張增長到41.75億印張。期刊品種由266種增加到268種,總印張由2.72億印張增長到3.17億印張。音像制品出版品種由200種增長到340種。印刷業正逐步走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數字出版進程加快,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多種經濟成分進入出版、印刷、發行領域,并有長足發展。全省民營圖書、音像發行銷售收入占全省出版物發行銷售收入總額的45%,民營印刷企業總產值占全省印刷總產值的46%。全省新聞出版業銷售收入由99億元增長到149億元,利潤總額從5.8億元增長到12億元,資產總額從145億元增長到179億元。全省新聞出版從業人員已達10萬人。
同時,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認真編制全省新聞出版業“十二五”規劃,10個項目進入全省“十二五”文化改革與發展規劃,4個項目進入全省“十二五”規劃。
——堅持體制機制創新,發展活力初步顯現。組建了陜西出版集團、陜西新華發行集團,順利完成了政企、政事分開,管辦分離,政府職能發生了根本轉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現了審批事項統一受理。積極穩妥地推進了全省出版發行體制改革,省內出版社基本完成轉企改制任務。國有印刷企業在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方面有了較大進展。
——堅持項目帶動,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增強。創建兩個國家級基地取得突破性進展,與西安市經開區共同制定《創建西安國家級印刷包裝產業示范基地方案》、與西安市高新區共同制定《建立西安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實施方案》,兩個基地創建方案經省政府同意,已上報新聞出版總署。陜西金版圖書工程、大報名刊培育工程、數字出版工程等項目工程順利實施。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版權貿易數量穩步增長,版權貿易逆差的局面有所改變,女友雜志社、華商傳媒集團等出版單位積極在境外創辦報刊,傳播中華先進文化,提高了我省新聞出版業的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
——堅持依法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高。規范了行政行為和審批程序。始終保持“掃黃打非”的高壓態勢。加強版權管理,打擊侵權盜版。加大了對出版、印刷、發行單位的管理力度,為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行業社會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創新 “農家書屋”運行方式,提升農家書屋的知名度和社會關注度,共建成農家書屋5800個;以“三秦書月”為主要載體的全民閱讀活動打造了行業公共文化服務新品牌。深入開展行業產業發展專題調研,形成全省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研究總報告和四個發展研究子報告,為行業發展和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