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藝術省級論文發表敦煌壁畫與少數民族音樂的聯系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新聞傳播時間:瀏覽:

  這篇藝術省級論文發表了敦煌壁畫與少數民族音樂的聯系,論文嘗試從敦煌壁畫中有關的內容,即樂器、舞蹈、人物等方面,結合當下的音樂形態,探討中國古代東西方音樂文化交流的現象以及敦煌壁畫中的音樂元素與新疆現存音樂的關系。

藝術省級論文發表

  [摘要]敦煌壁畫洞窟中有非常多的反映音樂舞蹈的內容,不同時期、不同政權建造的洞窟中的壁畫風格各有不同。有的主要反映外來音樂文化(以中亞以及印度為主)、有的主要反映內地中原王朝的音樂文化,還有的則是反映中西方音樂文化交流時期的音樂文化現象等等。

  [關鍵詞]藝術省級論文發表,敦煌壁畫,新疆少數民族音樂

  敦煌,行政區劃屬于甘肅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界處。古代的敦煌,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要道,曾經以其輝煌、博大的文化聞名于世。在眾多留存于世的文化中,尤以莫高窟的壁畫最為有名。

  一、敦煌壁畫中有關音樂舞蹈的繪畫內容

  在敦煌壁畫中,共有數百個洞窟,其中有大量的洞窟壁畫與音樂舞蹈有關,這些壁畫無論從造型內容,使用樂器、人物形態等各方面,均與音樂和舞蹈有著莫大的關系,反映了當時人們對音樂舞蹈的理解及審美心理。下面,筆者就如下幾方面談談壁畫中的所反映的音樂舞蹈的內容。1.樂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當中有許多和樂器與器樂演奏有關的內容,也出現了很多的樂器演奏的圖像,這些圖像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演奏的動作幅度大、非常夸張,尤其是對于演奏手法細節之處的描繪,使我們得以了解古代樂器的演奏方法、形制等特征。至于樂器的種類,在敦煌壁畫中同樣展現得非常豐富多彩,不同的洞窟里有不同時期、不同形制及不同風格的西域、中原樂器。例如,琵琶類、笛簫類、打擊類等。并且,同樣一種樂器,在不同時期、不同的洞窟里,其形制也大不相同。2.舞蹈舞蹈類壁畫在莫高窟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敦煌壁畫中的舞蹈類圖像不僅種類繁多、并且繪畫手法高超,風格各異。在表演人物方面,畫師們不僅注意了整體的美感,尤其注意了細節的韻味,如手的動作、腿的動作等。此外,整個莫高窟壁畫中有非常多的造型與西域乃至中亞有關。正因為有了這種細致入微的描述,才能讓今天的人們能夠了解當時人們的舞姿,并且根據壁畫的內容進行舞蹈藝術創作。3.繪畫風格筆者這里所說“繪畫風格”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繪畫特點,而是指特定時代、特定地域影響下的繪畫內容所體現的風格。具體而言,是由于敦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即連接內地與西域(新疆)的關鍵點,并且是絲綢之路的重鎮,這樣特殊的位置,形成了敦煌壁畫在繪畫風格上的一個過渡:不僅有中原內地古典的繪畫風格,又有西域少數民族及外來繪畫流派的風格,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洞窟的壁畫中,可以看到內地、西域及中亞三類不同的繪畫風格的交匯碰撞通過以上敘述,可以看出,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畫作無論從繪畫風格、表現內容,或是反映的時代特征,都具有多樣性的特點。由于筆者的學習經歷及生活地域,更多的是關心敦煌莫高窟壁畫中有關音樂的部分與西域(這里特指新疆)的若干聯系。

  二、敦煌壁畫中的音樂元素與新疆現存音樂的關系

  眾所周知,絲綢之路是連接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一條歷史的通道,這條道路由絲綢緣起,發展為了一條貫通東西的歷史文化之路,直到當代,這條歷史之路仍然發揮著它的余熱,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貢獻。而甘肅和新疆作為絲綢之路歷史上的重鎮,不僅影響了整個絲綢之路上的經濟文化發展,同時,這兩個重要的文化之園相互也有影響,而這種影響的結果其直接體現就是敦煌莫高窟壁畫。1.歷史上的新疆與甘肅新疆新疆,古稱西域、西域新疆,早在漢代,自張騫出使西域后就正式納入了中央政府的管轄范圍中。歷史上的新疆,始終是多文化、多民族的交匯地。在民族方面,據統計,歷史上有高車、鐵勒、康居、烏孫、塞種、吐火羅等47個古代少數民族曾在這里生活,具有影響力的烏孫、月氏、回鶻等古代民族還曾建立過具有影響力的政權,號稱“西域三十六國”;游牧文化、農耕文化、商業文化三大文化形態聚焦于此;與多國接壤的優越地理位置更是使得西域這片土地具有了獨特的文化特點。除此之外,歷史上的西域與中原也有非常密切的交往,封建王朝用各種方式鞏固在邊疆統治的同時,也帶去了中原的文化;而西域同樣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向中原介紹了自己的音樂文化。如漢代張騫通西域,帶回了西域音樂《摩訶兜勒》,使協律都尉李延年創作了28首新的曲調;隋唐時期宮廷的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其中的“康國樂”“疏勒樂”“龜茲樂”分別是古代的康居人、龜茲人的音樂,而康居、龜茲又分別是現代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這也可以體現西域與中原音樂文化的交流。甘肅甘肅省是西北五省之一,處于西北邊境與內地的連接點,它的地形就像一只啞鈴,連接著新疆與內地,成為了西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界。2.敦煌壁畫中與新疆少數民族音樂有關的內容敦煌莫高窟壁畫中有非常多的形象與現代新疆的少數民族音樂有關,下面筆者就從樂舞、樂器兩方面來論述其中的聯系。(1)樂舞在敦煌壁畫中,舞蹈的姿態各式各樣,筆者認為從地域風格上可以分為如下三種類型:以中原漢族地區為主的舞蹈造型、以西域少數民族地區為主的舞蹈造型、由天竺(今印度)傳入中原的樂舞,本節主要論述第二種造型。在敦煌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造型,筆者將舉其中的旋轉舞姿、舉手舞姿來說明敦煌壁畫中的形象與當下新疆少數民族舞蹈的關系。敦煌壁畫中描述旋轉舞姿的手法非常特別,畫工們除了繪出了舞者的造型,還在舞者形象周圍畫出了旋轉的“臆想”,這樣就讓觀賞者清楚地看出這個舞姿的“動態造型”,這種造型的特點是兩膝微屈保持平衡,雙手高舉,同時朝一側快速旋轉。這個姿態在唐代尤為流行,由于是從西域傳入中原,并且其主要特點是旋轉,因此取名為“胡旋舞”。大詩人白居易詩作《胡旋女》有云:“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搖轉蓬舞。左旋右旋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這首詩描寫的是在鼓的伴奏下起舞的胡旋女的形象,詩中所體現的是胡旋女在跳舞時急速旋轉的狀態。另外,據史書記載,唐玄宗天寶年間的節度使安祿山善于表演“胡旋舞”,他雖然身體偏胖,但跳舞時“身輕如燕”,深得玄宗賞識,而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安祿山本人既是西域胡人,且官至節度使,因而他會跳胡旋舞就不足為奇,且這同樣體現出了胡旋舞在唐天寶年間非常流行。在當代新疆維吾爾族的舞蹈中,同樣有這樣一種舞蹈,其舞姿主要以旋轉為主。筆者曾聽老師描述,在采風時有一個九十多歲的維吾爾族老者,平時走路時都需要拐杖,而聽到音樂后,卻能持續很長時間地跳起以旋轉為主要動作的舞蹈,其持續時間連青年都自愧不如。維吾爾族在歷史上與西域的高車、鐵勒、回鶻、回紇等古代部族有族源上的關系,而唐代的“胡旋舞”與當代維吾爾族的舞蹈在舞蹈形態上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敦煌壁畫上的“胡旋舞”形象是古代絲綢之路樂舞文化流傳的結果。(2)樂器敦煌壁畫中除了樂舞以外,還繪有大量樂器及器樂演奏的形象,我們可以看出不少樂器都出自西域。如琵琶類、笛簫類中有許多樂器都來自西域少數民族區域,有的后來傳入內地漢族地區,逐漸演變為了漢族的傳統樂器,本節以琵琶為例,說明以敦煌為代表的內地音樂文化與以新疆為代表的西域音樂文化間的聯系。琵琶當下,或許一般的人都認為琵琶、二胡等諸如此類的樂器是中國傳統的樂器,這在現代意義上或許不算是錯誤,但如果細究,上述兩種樂器應是由西域傳入中原漢族地區,逐漸被漢族文化圈接受,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加之民族融29合等條件,逐漸融入了漢族音樂文化中。因而,在“中華民族”這個大的民族概念下,少數民族的文化理當屬于其中的一部分。琵琶的歷史非常悠久,其形制、名稱也就很多種,從形制上看,主要分為兩類:一類共鳴箱呈圓形,直頸;一類共鳴箱與頸連接呈梨形。秦漢時流傳的琵琶主要為前一種。隋唐時被稱為秦琵琶、漢琵琶,秦漢子。東漢劉熙《釋名》記載:“枇杷本出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卻曰杷,象其鼓時,因以為名。”[1]根據這段文字,我們可以得出如下信息:首先,從名稱上來看,從“枇杷”到“琵琶”,經過了一定歷史時期的演變。這種樂器既然是從西域傳入,必然會有一個“原聲性名稱”,但現在已不得而知。“枇杷”本是一種植物,當時的人們用它的讀音來代替這個名稱,隨后經過演變,才使用了現有的名稱。從這里可以看出西域文化對中原文化的影響。其次,說明了琵琶的演奏形態及演奏方法。“馬上所鼓”是說琵琶這種樂器本來是在馬上演奏的,進而也可以理解為它是在行進的動態中演奏的,聯系到它從西域傳入,我們可以設想,琵琶本來是游牧民族在長期的游牧生活中所產生的樂器,而現在我們所見到的琵琶的演奏形態是坐著,也就是靜態的。這也反映了西域少數民族樂器傳入中原后的一個演變過程。歷史上,尤其是唐代,琵琶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峰,極具盛名的演奏家有很多,如曹寶、曹善財、曹剛、疏勒樂師裴興奴、康昆侖、段善本等。上述曹姓、裴姓、康姓皆為少數民族,如曹姓與康姓皆為西域“昭武九姓”之一。以康姓為例,康姓是西域康國的國姓,康國是古代西域部族康居之后,而康居是現代哈薩克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可以說這是古代中原與新疆在音樂上的聯系。

  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古代新疆和中原地區在很早就有了音樂文化上的交流,這種交流是多領域、多層次、立體化的。在這種交流過程中,不僅中原內地向西域學習,西域也在向中原學習,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這種狀態延續到了今天,形成了中華民族傳統音樂的格局,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孫繼南,周柱銓.中國音樂通史簡編[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

  [2]胡同慶.敦煌壁畫中的民俗資料概述[J].敦煌研究,1998(03).

  作者:劉曉晨

  推薦閱讀:《藝術廣角》(雙月刊)創刊于1987年,由遼寧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是一份綜合性的文藝理論評論刊物,它自創刊以來的一貫宗旨是:高舉當代性、綜合性、學術性的旗幟,密切聯系我國和世界當代文藝的發展實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峡江县| 子长县| 嘉义市| 永康市| 西平县| 蓬溪县| 吉林市| 汾西县| 保康县| 博野县| 普陀区| 武汉市| 南漳县| 罗定市| 柘城县| 广东省| 丽江市| 漳平市| 延边| 靖远县| 海兴县| 科技| 增城市| 汨罗市| 苏尼特左旗| 合江县| 洛扎县| 浑源县| 泾源县| 苏尼特左旗| 介休市| 河北省| 井冈山市| 华蓥市| 塔河县| 海门市| 汝阳县| 探索| 汽车| 宽甸| 莎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