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維納斯是從海里升起來的。據說世界之初,統管大地的蓋亞女神與統管天堂的烏拉諾斯結合生下了一批巨人。后來夫妻反目,蓋亞盛怒之下命小兒子克羅諾斯用鐮刀割傷其父。烏拉諾斯身上的男根落入大海,激起泡沫,維納斯就這樣誕生了。文章發表在《文藝理論研究》上,是新聞傳播論文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人體藝術,維納斯,審美歷程
維納斯是古代羅馬神話故事中的女神,相對應于希臘神話的阿芙羅狄忒(Aphrodite),小愛神丘比特(Cupid)就是她的兒子。拉丁語的“金星”和“星期五”等詞都來源于此。維納斯也出現在諸多歷代文學作品和西方油畫里。影響力最大的藝術品是1820年在愛琴海米洛斯島的山洞中發現的維納斯雕像。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 凡有神話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愛神。只是因為有了愛神, 人們才發現: 今天的太陽和昨天的不一樣。能撼動大力神所不能撼動的男子漢的心靈的, 也唯有愛神的力量。女性的誘惑, 是誘惑中的誘惑。愛情的向往, 是向往中的向往。
一、巫, 性為主的威林多夫的維納斯
這是一座石灰巖女性雕像, 大約產生于公元前二萬至二萬五千年之間, 因出土于奧地利南部的威林多夫, 故被西方學者尊奉威林多夫的維納斯。這尊雕像很小, 只有11 厘米。而卻很有特色: 細密而蜷曲的頭發像一頂帽子, 喜劇性地遮蔽了大半個臉。
臉部沒有五官更沒有呈現表情的細節。雕像的下端呈錐形, 沒有腳。手臂也異樣細小, 卻緊抱住胸前兩個碩大腫脹的乳房。與臉部、四肢的簡化、淡化相反, 與生殖相關的部位卻被極度夸張、強化了從背脊起便開始拱突的龐大的臀部、滾圓的腹部、凸起的陰部等。然而這個臃腫丑陋粗鄙的裸女卻是人類早期最精致最迷人的作品, 是舊石器時代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雕刻。自19 世以來, 世界各地都陸續發現了早期維納斯雕像, 目前出土的已達80 多座。其中著名的有法國的洛塞爾的維納斯( 又稱持角杯的少女) 、捷克的多尼維斯托尼斯的維納斯等。
正是由于這種觀念的驅使肖像與原型同一,表象的占有等于實際的占有, 原始人才創造了維納斯雕像。她作為/ 執行戀愛巫術的時候, 執行者, , 拍打著、撫摩著, 表現出害相思病的情人, 眼里出西施. 的顛三倒四的樣子 (巫術科學宗教與神話第55 頁) 的象征物, 宣泄著人類如/ 波濤洶涌般的熱情, 而她下肢呈錐形而無腳, 究竟是因為在舉行儀式時便于將其插入地面, 抑或是預防性措施, 以免她擅自出逃呢? 這的確是耐人尋味的, , 。如果說裸像體現了原始人的審美觀, 那么, 她們體現的是以生殖為美的審美觀。
二、美, 性為主的米洛的維納斯
黑格爾認為: 把阿佛洛狄忒雕成裸體是有正當理由的: 因為她所要表現的主要是由精神加以節制和提高的感性美及其勝利, 一般是秀雅、溫柔和愛的魔力。也就是說, 阿佛洛狄忒作為一個特殊的這一個, 她與雅典娜、阿耳忒彌斯等不同的獨特之處便在于: 她的肉體方面的女性美本身, 便既是一種感性的美, 又是一種精神的美, 是感性美與精神美的水乳交融、互為表里、和諧統一。它們統一于自然、統一于肉體。
因此, 在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中, 我們看到: 女神不僅用右手下意識地作出一種似乎含有幾分嬌羞的遮掩姿態, 而且面部的表情還蒙上了一層游離于靜穆之外的淡淡的愁云。米洛的維納斯所體現的, 也正是同樣的美學風格。不過, 她的獨特之處不僅在于她的長裙欲褪未褪, 只裸露出上半身, 更在于她面部的表情實際上是沒有表情, 而沒有表情又恰恰正好是她的表情。這種既沒有絲毫的歡樂也沒有絲毫的悲哀, 仿佛像清泉一般純凈, 像寒星一般冷漠, 像夢幻一般飄忽的表情, 頗有些/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 至樂無樂的意味。
三、神性為主的中世紀人體藝術
古希臘神人一體。古羅馬神人分離。中世紀神人敵對。當精神摒棄了肉體的有限存在而朝著無限存在的境界飛騰, 究竟是主體性的失落, 還是主體性的上升? 在羅馬時代神性的喪失使人體藝術成了滿足人的聲色需要、官能享受的工具。德國著名詩人海涅曾經這樣說過: 唯物主義在羅馬帝國發展到驚人可怕的地步, 大有摧毀人類精神的一切輝煌成果之勢, 基督天主教的世界觀作為克制這種唯物主義的一劑靈藥, 是必不可少的。
四、美, 性的復活, 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
中世紀正好經歷了一千年。文藝復興的第一道曙光便照在了象征愛和美的維納斯身上, 人體藝術在沉睡千年后復活了。一位金發碧眼、豐滿修長、婷婷玉立的裸體少女, 宛若出水芙蓉, 從碧波蕩漾的藍色的大海中冉冉浮出。她踏著蓮花般舒展的貝殼, 正輕盈地、儀態萬方地朝我們走來。這就是15 世紀佛羅倫薩的著名畫家波提切利的充滿了時代精神的代表作維納斯的誕生。
油畫約作于1485 年。畫面上的維納斯, 猶如一顆晶瑩透明的珍珠, 婷婷玉立于貝殼之上, 在風神和玫瑰花雨的護送之下, 正向岸邊緩緩飄來。岸上的季節女神或山林女神, 正揚起綴滿鮮花的斗蓬在迎接著她。在蔚藍色的天空和大海的映襯下,維納斯飄逸綣曲的金色長發顯得格外明麗。那流暢柔婉的曲線、豐腴圓潤的肌膚、優美恬淡的情調、輝煌而雅致的色彩, 使得整個畫面充滿了一種澄明溫馨的氣息。
圣母也是文藝復興美術一再表現的對象。因為在她的身上, 藝術家既可以發掘出人類文化心理深層的神話感情, 自由地實現自己對于大地之母的追憶與思戀; 也可以表現出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情, 把世俗的理想人生價值的認同物化在母親的身上, 還能寄托自己對于女性的情感體驗,比較涵蓄隱蔽地表達對于女性美的渴望與追求。盡管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各有不同的精神個性和藝術風格, 但他們表現了人的理想和理想的人, 則是共同的。
五、美, 性, 神的現實主義深化, 人化, 戈雅的裸體的瑪哈
文藝復興以后, 藝術史加快了步伐。巴洛克出現了, 不久又為洛可可所取代。古典派、浪漫派、寫實派、唯美派、印象派相繼涌現, 彼此消長,各領風騷。新的審美規范在自然法則和理想法則的沖突碰撞中, 不斷拓展、嬗變、深化。19 世紀20年代, 沉睡了十多個世紀的米洛的維納斯出土了。
一種新的美學思潮。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的人體美, 歷來都限定在圣經或神話的題材內。
瑪哈6所表現的, 卻是現實生活中的女郎。瑪哈, 亦即西班牙語中的/ 俏女郎0之意。神的裸體是自然的、約定俗成的、合乎文化傳統的, 人的裸體卻是違反習俗的、不符合道德規范和審美規范的。古代世界的裸體狂歡是借娛神的名義娛己。文藝復興的裸體藝術是借頌神的名義頌人。近代的藝術家再也不屑于裝模作樣、羞羞答答, 而要率直坦蕩、無所忌諱地表現自己的美學理想了。17到19 世紀的人體藝術正是從神, 從唯美走向現實主義的人性。
觀形式的條件下, 又最大程度地歪曲她??傊? 維納斯正在復活并已經復活在雕塑中、在繪畫中、在攝影中、在舞蹈中、在小說中, 在形形色色的藝術樣式和藝術流派中。不管未來的路還有多么漫長, 也不管未來的路還有多么曲折, 可以確信的是: 維納斯是不朽的, 人體藝術是不朽的, 她的生命力與人類一樣久長。
文學學術期刊網投稿推薦:《文藝理論研究》為中國文藝理論學會、華東師范大學聯合主辦的雙月刊。于1980年6月創刊,為全國從事文藝理論教學、研究、評論和編輯出版的同志提供學術園地。為提高教學、深化研究、活躍評論、繁榮創作、建立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文藝理論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