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文學核心期刊發表中外名記新聞專業主義精神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新聞傳播時間:瀏覽:

  【摘要】新聞專業主義(professionalism)是資產階級新聞學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聞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聞職業規范。“中國的西北角報道”,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產生于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別具一格的一種新聞報道現象,本文以《中國的西北角》、《西行漫記》和《北行漫記》為藍本,探討范長江、斯諾、福爾曼等中外名記在采寫“中國的西北角報道”中表現出來的新聞專業主義精神。文章發表在《藝術評論》上,是文學核心期刊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中國的西北角報道”,范長江,斯諾,福爾曼,新聞專業主義精神

  新聞專業主義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觀性新聞學,一是新聞媒介和新聞工作者的獨立地位和獨特作用。新聞專業主義、客觀性新聞學和新聞媒介的獨立性這些概念,是相互交叉的,它們都是歷史的產物,經歷了發展變化。

  筆者認為,在新聞專業主義精神方面,他們至少在三個方面存在共通之處:一、強烈的神圣的使命意識;二、獨立的自由探索的精神品格;三、不畏艱險、嚴謹細致的采訪作風。這些精神,庶幾可為探討當代媒介轉型中之傳播規范問題提供借鑒。

  本文所稱之“中國的西北角報道”,指的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外記者在抗戰大背景下,沖破國民政府對紅色中國的重重封鎖和對記者的種種阻撓而采寫完成的,主要以反映中國西北部情況為目的的報道;這些報道都發表或結集出版在抗戰結束或新中國成立之前,其中反映中共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以延安為中心的紅區面貌之篇章尤其引人注目。

  在現代新聞史上,“中國的西北角報道”著名的有:中國《大公報》記者范長江的《中國的西北角》、《紅軍與長征》、《塞上行》等,美國《紐約太陽報》和英國《每日先驅報》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又譯《紅星照耀中國》),斯諾的妻子、美國作家兼記者尼姆?威爾斯的《續西行漫記》(又譯《紅色中國內幕》),美國合眾社和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哈里森?福爾曼的《北行漫記》(又譯《紅色中國報道》),美聯社、《曼徹斯特導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記者G?斯坦因的《紅色中國的挑戰》,美國《時代》雜志、《紐約時報》、《同盟勞動新聞》記者伊斯雷爾?愛潑斯坦的《中國未完成的革命》,等等。

  在艱苦卓絕的采訪過程和震撼世界的采寫成果中,范長江等中外名記雖然風采各異,但在新聞專業主義精神方面,他們至少在三個方面存在共通之處:

  一、強烈的神圣的使命意識

  作為記者,范長江、斯諾、福爾曼等人都有強烈的神圣的使命意識,以報道事情的真相為己任。

  范長江的中國的西北角系列報道,創造了中國新聞史上的“三個第一”:他是“在國內報紙上公開如實報道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人”[1],他是向國統區報道“西安事變”真相的第一人,他是國內以記者身份進入延安采訪毛澤東等領導人并如實報道陜北革命根據地情況的第一人。

  福爾曼能寫出轟動世界的《北行漫記》,源于其客觀、正直的立場和不畏險阻尋求事情真相的堅強信念。在解放區,福爾曼曾說:“作為一個記者,我的任務在于尋求事情的真相,以便向美國人民忠實報道。”[8]他和許多外國記者表示,“他們此行的目的在于研究這一地區的全部真相,把中國共產黨的作戰努力的實況,告訴世界人民,以期對中國國內的團結和民主有所貢獻。

  他們要做‘全世界人民的眼睛’”[7]。 正如范長江所言,新聞紙本身自然難免各有其背景,雖然范長江、斯諾、福爾曼分屬不同報刊、有不同背景,但是他們在專業主義精神方面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以報道事情的真相為己任并把它看成記者神圣的使命。他們具有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說的“天職”意識。正如馬克思在論述報刊的使命時指出的那樣,“報刊按其使命來說,是公眾的捍衛者,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無處不在的眼睛”[9],作為記者,范長江等中外名記以完成報刊使命為自身職責,具有強烈的神圣的使命意識。

  二、獨立的自由探索的精神品格

  斯諾夫人尼姆·威爾斯在《續西行漫記》題記中寫道:“謹以本書獻給自由探索的精神,特別是我那位心地誠實風標獨立的工作伴侶。”“自由探索”、“風標獨立”,也適用于范長江和福爾曼等人。獨立的自由探索的精神品格是這些中外名記在采訪報道中表現出來的共同特點。

  通讀名記們的著作,我們會發現,記者們報道事情的真相,不是簡單地“有聞必錄”,他們的采訪報道,是對中國社會狀況長期關注和思考的延續,是帶著一系列深刻問題深入實際的自由探索——其中表現出來的不畏強權、不輕易受外部勢力左右的獨立品格,尤其令人動容。

  范長江在1936年11月寫的《中國的西北角?四版自序》中寫道:“記者在綏遠前線工作,深覺有許多朋友,對于我們西北一角在當前戰爭中的戰略情形,缺乏正確了解。往往中了對方虛偽理由的毒害。”“記者以為中國人必須根本認定:日本侵略的主要目的地是我們中國。其‘防蘇’只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故日本之攻略西北,不是‘借地防赤’,也不是簡單的領土擴張,而是一種非常狠辣的對華軍事大策略的實施。記者希望大家能用這種眼光來看中國的西北角。”[2]范長江能有此遠見卓識,并能通過其報道引發大家對日本侵華戰略的認識和思考,其功不僅在深入西北部采訪的幾百天,而且在比此更早的三五年。

  三、不畏艱險、嚴謹細致的采訪作風

  在“中國的西北角報道”的采寫過程中,范長江等中外名記表現出的不畏艱險和嚴謹細致的采訪作風,足以垂范后世。他們的采訪,時間長,地域廣,過程充滿艱險,連生命也難免有不測之危險。

  范長江采寫《中國的西北角》,歷時十多個月(1935年7月~1936年5月),行程近五千里。他自成都出發,足跡遍及四川、甘肅、西康、青海、陜西、寧夏等省區的數十個縣市。其間要翻越大雪山,入祁連山、焉支山、賀蘭山等,要穿越內蒙古草地和戈壁灘,要經過“汽車最害怕的冰灘”[2]、要乘皮筏過黃河大峽、紅山峽、黑山峽,道路相當艱險。[2]

  斯諾采寫《西行漫記》,歷時近5個月(1936年6月~10月),足跡自東而西而北而東,從北京出發經西安到陜北,輾轉寧夏和甘肅,再回到陜北,最后在“西安事變”前夕回到西安,其間僅明顯有生命危險者有三:一是隨處可能存在的傳染疾病和瘟疫的威脅,斯諾為此“注射了凡是能夠弄到的一切預防針”[11];二是進入國統區和蘇區交界處的過程中“遭白匪追逐”,“險遭不測”[11],幸被邊區赤衛隊所救;三是斯諾與紅軍在一起,上了紅白對峙的前線,還親身經歷了殲滅民團的戰斗。其他諸如物質匱乏、環境惡劣等困難,自不必說。

  文學核心期刊發表須知:《藝術評論》雜志是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一本大型綜合性的藝術評論刊物。《藝術評論》雜志注重權威性、學術性,努力做到風格清新、雅俗共賞。雜志以說真話為己任,力求公正、準確、獨到地評價重要的藝術作品,尤其是對那些產生較大影響的、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或有爭議的作品都要做出權威性的評論。

  參考文獻:

  [1]胡愈之.不盡長江滾滾來——范長江紀念文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4.

  [2]范長江.范長江新聞文集[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3]龔舉善.走過世紀門[M].北京:紅旗出版社,20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龙县| 长子县| 万山特区| 阿拉尔市| 靖江市| 嵊州市| 建湖县| 丹东市| 辉县市| 开封市| 加查县| 政和县| 镇坪县| 榆社县| 鸡泽县| 上饶县| 攀枝花市| 镶黄旗| 石狮市| 横峰县| 五原县| 宁安市| 射洪县| 双柏县| 巩义市| 福安市| 曲麻莱县| 玛多县| 公安县| 昌黎县| 郁南县| 三明市| 宣汉县| 清水河县| 大同市| 铅山县| 许昌县| 沂源县| 铜梁县| 武汉市| 青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