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客家傳統文化融入 幼兒園食育課程的策略探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學前教育時間:瀏覽:

  摘 要:所謂“食育”,指的就是“飲食教育”。而幼兒食育課程與其他幼兒健康教育課程有一定的區別,幼兒食育不僅包括良好的就餐習慣、用餐禮儀,還需要幼兒對傳統的飲食文化、農耕文化有一定的認知。而客家傳統文化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飲食文化是其中之一,包括飲食技藝、飲食風俗、食物制作以及品食感受等。因此,將客家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食育課程當中,能幫助幼兒樹立真善美的飲食意識、飲食記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從而培養愛家鄉、愛家人的情感,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客家傳統文化;食育;食育文化;課程實施策略

傳統文化論文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客家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FJJKXB18-262)研究成果,課題負責人:周梅芳。

  食育作為一種飲食行為教育,對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感受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使得幼兒養成良好的攝食禮儀,同時能引導幼兒更好地認識客家傳統飲食文化。而在客家傳統文化的傳承下,其不僅僅是一道食品、一種行為,更是一種生活教育、禮儀教育、愛的教育和家鄉文化的傳承教育,因此食育對幼兒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幼兒園食育課程為主線,探究將客家傳統文化融入幼兒食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實施策略。

  一、結合地域文化,開展食育活動

  客家傳統文化雖然只有幾百年的歷史,但客家人所創造的飲食文化算得上是源遠流長的,使得客家飲食民俗具有較為濃厚的古風氣息[1]。為了有效傳承客家優秀的傳統文化,應當從幼兒抓起。并且不同的傳統節日都有其獨特的故事和飲食,包括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冬至的餃子等,這就要求幼兒園在開展食育教育時,應當根據不同的節日特色為幼兒展示不同的飲食文化,并在班級中融入節日教育、親情教育、飲食教育以及了解家鄉飲食文化的教育,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并向幼兒宣導客家傳統文化的優秀之處。同時,為了讓幼兒更了解客家傳統歷史文化,進一步提升幼兒對飲食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民俗節日,在園區內展開各具特色的飲食主題教育活動,以此增強幼兒對飲食的興趣。例如,冬至時,教師可以指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珍珠丸,以此提升幼兒的成就感,使其對珍珠丸有不一樣的感受;端午節時,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各式各樣的粽子,以此幫助幼兒深切感受到節日的魅力,進一步激發幼兒的飲食興趣,從而使得幼兒園食育課程能更順利地進行。另外,在探究客家菜系和飲食習俗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隨著時間的演變,對烹飪技藝中古法的繼承,涵蓋著許多禮儀禮規,這都足以證明客家人很好地傳承了古代中原文明,使其代代相傳,促使客家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因此,在幼兒園食育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客家文化融入實際教學中,以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更好地認知客家傳統文化。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充分展示客家傳統優秀文化,并且能帶領幼兒深切感受到客家飲食文化的源遠流長,使得幼兒能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引領下逐漸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2]。

  二、融入健康元素,開展食育活動

  幼兒園在開展“食育”課程時,可以將課程內容與生活元素相融合。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吃得飽”已經是常態,而如何讓幼兒吃得健康、吃得科學成為無法忽視的問題。同時,幼兒教育面對的是3-6歲的孩童,僅是以單純的說教來展開教育教學,幼兒是無法理解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實際的行動將食育理念融入生活當中,以此保證幼兒的飲食健康,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為培養幼兒的飲食興趣奠定一定的基礎。另外,精巧的烹飪技術是客家人聰慧、勤勞的智慧結晶[3]。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在客家人與自然的斗爭當中,逐漸使得其磨煉了頑強的生存意志,并使其具備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在食育課程中向幼兒介紹客家傳統烹飪技術,讓幼兒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樹立學習客家傳統文化的優秀意識,促使幼兒健康成長。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客家傳統美食、文化習俗、用餐禮儀等優秀文化融入食育課程當中,在幼兒園中展開特色飲食活動。以二十四節氣為例,當寒露來臨時,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滋潤溫補的黃兔湯;當酷暑來臨時,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清熱解渴的“清補涼”;當清明時節到來時,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口味獨特的清明桃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幼兒充分了解不同的節日風俗,同時讓幼兒品嘗到不同季節中食物的魅力,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進一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4]。

  三、構建主題內容,開展食育活動

  在幼兒園食育課程中,教師應當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幫助幼兒更好地吸收飲食知識,并在系統的飲食知識指導下,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在農藝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指導幼兒種植一些農產品,如地瓜、芥菜、葫蘆瓜、蔥姜蒜等,對于不同年齡層次的幼兒所布置的種植任務是不同的,小班的幼兒應當安排其種植較為簡單的農作物,中班和大班的幼兒則應當適當提升難度。在快樂廚房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制作簡單的飲食,如溜溜子、地瓜餅、地瓜干、包粽子、做米桃和珍珠丸等,同樣也要根據幼兒班級層次的不同安排其展開不同的飲食制作活動。在客家飲食民俗中,具有極為鮮明的養生保健意識。在歷史的長河中,客家人以生活實踐對養生之道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并總結出了保健經驗。我們可以把食育文化融入幼兒的膳食中,將養生之道融入食譜之中,養生食譜有:連城兜湯、連城爛粉、本地黃兔湯,讓幼兒明白良好的飲食習慣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多大的影響[5]。另外,在實際食育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客家傳統美食的繪本來展開教學活動,例如,客家傳統美食釀豆腐、九門頭、炸燈盞糕等制作過程的繪本。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針對幼兒實際情況的不同,對其展開有針對性的食育教學。同時,教師可以以小組方式來開展食育游戲(如戶外游戲——燈盞糕溜溜圓),并根據幼兒的性格、認知水平等方面的能力,采取最大差異化的組合方式,促使幼兒能在各方面的互補作用下有效展開食育游戲,促使幼兒健康的成長。

  四、結語

  新時代的幸福生活中,美食作為一種文化、一種傳承,成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美食的營養廣泛傳播,用美食講述百味人生,用美食講述中國故事,成了傳播中國特有文化的最佳途徑之一,成了中國軟實力的特有體現。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幼兒食育課程的開展和創設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將客家文化融入幼兒園食育課程當中,能讓孩子更加了解連城地域文化、傳承優秀美食文化、共享健康文明理念,激發愛國愛鄉情感,促進幼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幼兒度過美好童年,為今后的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曉萍.以兒童食育為抓手將傳統文化融入幼兒生活中[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9(05):138-139.

  [2]田愛玲.小班幼兒食育教育中的開展與優化[J].新一代:理論版,2020(05):213.

  [3]韓靜燕.食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實施[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7(20):234.

  [4]李智燕.食育文化感知生命美學情懷滋養童年[J].山西教育:幼教,2019(10):41-42.

  [5]王宏軍.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一日生活[J].新校園:閱讀版,2018(02):188.

  [6]陳采煌.地方傳統文化在幼兒美育中的傳承與運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7(35):70-71.

  [7]翁敏,吳麗芳指導.閩西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實踐探究——以“巧頭”為例[J].福建教育,2019(15):44-45.

  推薦閱讀:廣西幼兒教師如何發表論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益阳市| 抚顺市| 布尔津县| 囊谦县| 禄丰县| 潮安县| 宜兴市| 淮阳县| 松江区| 布拖县| 黄平县| 阳东县| 来安县| 肥东县| 海口市| 承德县| 天峻县| 拜城县| 弥渡县| 射洪县| 尼勒克县| 曲松县| 镇坪县| 枣庄市| 嘉定区| 绩溪县| 邻水| 武冈市| 通州区| 莲花县| 大田县| 吐鲁番市| 牟定县| 宜兴市| 宣化县| 朝阳县| 山东省| 乌拉特中旗| 正宁县| 绵竹市| 嘉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