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本文以農村幼兒園“去小學化”教育為討論方向,對農村幼兒園教育“小學化”表現進行分析,結合了農村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成因分析,闡述了農村幼兒園教育“去小學化”的有效策略,實現了規避幼兒園小學化教育的同時,提高了幼兒園教學質量,推動了幼兒綜合發展。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去小學化;教育研究應用
教育資源均等化的推進,幼兒園教育在農村迅速普及,縮小了城鄉教育差異化的同時,保障了兒童成長過程中接受良好的學前教育,對幼兒的綜合發展有著積極促進的作用。但農村幼兒園教學理念、教學環境以及教學條件與城鎮幼兒園仍存在一定差異,導致了幼兒園教學逐漸趨向小學化教育發展,對幼兒階段思維發展造成影響的同時,不利于推動幼兒綜合發展。
一、農村幼兒園小學化教育的主要表現
(一)教學內容的小學化
農村幼兒園教學過程中,將文化知識培養作為幼兒學習的主要任務,教學內容過于書面知識,將小學內容提前教給幼兒,甚至多數農村幼兒園為了強化幼兒的學前知識,利用家庭作業的形式進行課外延伸,導致了幼兒園教育逐漸形成小學化。
(二)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幼兒園逐漸形成了課堂教學的形式,教學方法上,農村幼兒教師采取了主導的形式,沒有落實幼兒主體的同時,過于強調理論知識,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接觸的內容多數為書面課本。并且單一、固化的教學方式,導致了幼兒在幼兒園活動的過程中對學習產生了厭惡心理,對幼兒身心發展造成影響的同時,為幼兒造成了極大的心理負擔。
(三)教育評價體系不科學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突出表現中,教學評價體系小學化較為嚴重。在教育評價形式上過于注重結果性評價,缺乏過程性評價,且在評價的過程中,盲目將傳統義務教育考核評價方式貫穿于幼兒學習中,評價幼兒教育質量的高度,對幼兒掌握多少知識、學會多少知識較為關注,忽略了幼兒學習語言、肢體、反應等方面的過程表面,降低幼兒學習熱情的同時,不利于培養幼兒綜合素養。
二、構成農村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分析
(一)家長對教育方向認知不到位
農村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方向缺乏認知性,多數家長認為幼兒園的主要工作就是加強幼兒的知識理解,實現幼兒在小學上學中可以對知識有更好的把握,進而取得良好的成績,這種認知在農村中較為常見。農村家長多數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由于農務工作壓力太大,導致了家長對幼兒的期盼過于嚴格化、嚴謹化,且生活環境、生活條件較比城鎮居民差異較大,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家長對幼兒的學習情況趨向小學化。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幼兒園在長期加強教育性的要求下,處于多方因素的考慮,造成了農村幼兒園小學化教育的產生。
(二)農村幼兒園教師教學理念落后
農村幼兒園基本都是在農村小學中附設,教師也大多在小學和幼兒園兼課。近幾年,在農村小學合班并校進程中,師資力量向城鎮學?;蛘哙l鎮寄宿制學校調整幅度較大,農村幼兒園留下的教師大多年齡偏大,或為非學前教育專業教師,他們很少接受過規范的學前教育培訓,教育觀念比較落后,往往依靠老經驗、老辦法組織教學,不能規范地開展幼兒教學,導致農村幼兒園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小學化傾向。
(三)農村幼兒教師素質參差不齊
幼兒教育中,幼兒教師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幼兒教師是幼兒面向社會、教育機構的教師,教師的素質界定了幼兒教育質量的高低,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幼兒的學習意識、學習觀念。現階段我國農村幼兒園教師素質普遍角度,對幼兒教育的認知不到位,教學方式過于陳舊的情況,導致了幼兒教育成了小學化教育,造成了農村幼兒園快速小學化。農村幼兒園學生素質薄弱主要體現在了幼兒園招聘教育要求過低,多數幼兒教師非學前教育專業出身,甚至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專業教育,導致了教師在幼兒教育的觀念、方式以及幼兒教育的知識儲備相對欠缺。此外,他們簡單地替家長看住幼兒,做好幼兒識字的工作就可以了,對幼兒的教育形式、內容以及規律認知不到位,缺乏創造性以及創新性,教育手段過于單一,促使幼兒教育的公益性、基礎性以及啟蒙性特點被掩埋。
推薦閱讀:幼兒園老師怎么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