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目的 探討雙源CT三維重建對病因可疑的兒童喘息性疾病的診斷價值。 方法 對我院兒科于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表現為喘息、胸片或多層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MSCT)考慮為支氣管肺炎或支氣管炎、懷疑誤診或漏診的患兒行DSCT三維氣道重建檢查,對比DSCT三維氣道重建檢查前的入院診斷與檢查后的診斷是否相同。 結果 入院診斷為支氣管肺炎的38例中于檢查后發現合并支氣管狹窄3例、合并氣管軟化1例、合并肺氣腫2例、合并肺不張3例、合并胸腔積液3例,發現氣道異物3例,發現肺結核1例。入院診斷為毛細支氣管炎的5例中,于檢查后發現為閉塞性細支氣管炎1例。入院診斷為支氣管炎7例中,檢查后發現支氣管肺炎1例,發現氣管性支氣管炎2例。共發現誤診8例,誤診率為16%,發現漏診12例,漏診率為24%。 結論 DSCT氣道三維重建技術能清晰顯示氣道及其周圍組織的結構,對明確小兒喘息性疾病的病因診斷、減少誤診及漏診有著重要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 喘息;雙源CT;三維重建;兒童;診斷
《兒童與健康》(月刊)是科普性刊物。雜志是適合于0~6歲兒童的教育、保育和智力開發的科普類雜志。以“為兒童身體一心理-社會適應全方位健康服務”為宗旨,介紹優生、優育、優教等育兒的知識和經驗。本刊是《兒童與健康》——媽媽寶寶之友雜志的電子版。
兒童喘息性疾病既往多采用胸部X線或多層螺旋CT作為輔助診斷的影像學檢查。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雙源CT三維重建技術能更清晰地顯示呼吸道及其周圍器官組織的結構,為氣道及其周圍病變的診斷提供更有價值的依據。本文收集我科于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臨床表現為氣喘患兒的臨床資料,對比其進行雙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三維氣道重建檢查前后的診斷,發現誤診8例、漏診12例,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科收治住院的50例患兒,均表現為氣喘,病程1周~2個月不等,年齡3個月~4歲。所有患兒均有咳嗽,入院時均可聞及喘鳴音,其中13例伴發熱,16例有慢性咳嗽[1],男女比例為28:22。入院前胸片或多層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omputed tomography,MSCT)提示支氣管肺炎38例,其余12例均顯示為支氣管炎。入院診斷為毛細支氣管炎5例,入院診斷為支氣管炎7例,其余38例入院診斷均為支氣管肺炎。所有患兒于入院后均給予抗炎、支氣管擴張劑等治療5~7 d,喘息改善不理想。
1.2檢查方法
對入組患兒采用西門子公司雙源(Somatom Definition)CT機小兒掃描模式掃描,安靜或睡眠狀態下仰臥位。掃描范圍:由下頜掃描至膈面。掃描條件:管電壓100 kV,管電流根據患兒體質量自動調節,層距3.0 mm,螺距1.4,層厚3.0 mm,重建層厚1.5 mm。
1.3三維重建
掃描結束后由雙源CT工作站通過計算機圖像后處理方法進行氣道三維重建。圖像后處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 IP)、容積重組(VR)透明法、仿真內鏡(CTVE)。
2 結果
入院診斷為支氣管肺炎38例中,檢查后發現合并支氣管狹窄3例,合并氣管軟化1例,合并肺氣腫2例,合并肺不張3例,合并胸腔積液3例,發現氣道異物3例,發現可疑肺結核1例。入院診斷為毛細支氣管炎的5例中,檢查后發現為閉塞性細支氣管炎1例。7例入院診斷為支氣管炎的患兒中,有1例檢查后發現支氣管肺炎,2例發現氣管性支氣管炎,另有2例檢查后無異常發現。其中可疑肺結核患兒轉傳染病專科醫院,行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查找結核桿菌陽性、結核感染T細胞檢測陽性,經抗結核治療后咳喘及低熱等癥狀消失。合并支氣管狹窄、氣管軟化、氣管性支氣管炎的患兒及檢查后診斷為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的患兒作支氣管鏡檢查,結果與DSCT三維重建相同,行灌洗治療后咳喘癥狀緩解。發現氣道異物的患兒經支氣管鏡取出異物后咳喘癥狀消失。其余患者于調整抗感染用藥及繼續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等治療后痊愈。DSCT三維重建檢查后發現50例患兒中共有8例誤診,誤診率為16%,發現漏診12例,漏診率為24%。
3討論
喘息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癥狀之一[2]。兒童喘息性疾病最常見的病因是感染[3],但其他原因如先天性氣道畸形、氣道異物、小氣道病變等也可引起喘息。先天性氣道畸形是引起喘息的重要原因,包括先天性喉軟化、先天性氣管食管瘺、先天性氣管支氣管軟化、先天性氣管支氣管狹窄、氣管性支氣管炎、支氣管閉鎖、先天性肺發育不良、先天性肺氣道畸形等多種類型[4,5],部分患者可合并先天性心臟病等其他畸形[6]。先天性氣道畸形常表現為反復喘息、咳嗽、呼吸困難,易并發呼吸道感染[7],是導致肺部感染加重、預后差的重要因素[8]。對于反復喘息咳嗽及呼吸道感染、經抗炎及支氣管擴張劑等治療效果不佳的患兒,應考慮是否存在先天性氣道畸形。多數先天性氣道畸形臨床癥狀及體征無特異性表現,胸部X線平片和MSCT難以顯示氣管、支氣管及其周圍的解剖結構,容易漏診、誤診[9],因此選擇有效的檢查方法對提高氣道畸形的檢出率具有重要意義。氣道異物是嬰幼兒喘息的常見病因,往往由于患兒及其家屬未能提供異物誤吸史、部分異物X線陰性等原因造成誤診。氣道異物如未及時取出,可能引起肺不張、肺氣腫、肺部感染、氣胸等并發癥,甚至導致窒息死亡。因此,選擇有效可行的檢查方法對及時明確氣道異物的存在極為重要。小氣道病變是指發生于吸氣時內徑≤2 mm的周圍支氣管(包括全部細支氣管和終末細支氣管)的病變,主要呈阻塞性病變,往往引起通換氣功能障礙、肺功能降低,在兒童常見于閉塞性細支氣管炎、哮喘等[10]。小氣道病變常引起慢性咳嗽、喘息、呼吸困難,部分合并呼吸道感染,由于其臨床癥狀、體征、X線及MSCT等影像學檢查大多無特異性表現,對診斷造成干擾,所以選擇更準確有效的檢查方法對小氣道病變的確診有重要意義。對于引起喘息的特殊病原體感染如肺結核等,以及肺不張、肺氣腫、胸腔積液等并發癥,普通X線檢查在疾病早期無特征性表現,選擇更有效的檢查方法對明確肺部早期病變具有重要意義。
支氣管鏡檢查通過清晰直觀地觀察氣道內病變,能夠快速、準確地作出診斷并進行一定治療,因此是診斷氣道內病變引起兒童喘息性疾病的理想檢查方法[11,12]。但支氣管鏡存在以下不足之處:不能觀察到氣道外病變,無法進入管腔較小的小支氣管,無法通過嚴重狹窄氣道的狹窄部位,容易出現出血、感染、穿孔甚至窒息等并發癥。而DSCT三維氣道重建成像技術作為一種無創性檢查,通過計算機圖像后處理功能對掃描到的氣道圖像進行三維立體重建,不僅能夠清晰地顯示氣管、支氣管樹的形態,還能同時發現氣道管腔內、管壁及氣道外毗鄰組織器官的結構改變。DSCT三維重建能清晰顯示氣道梗阻的位置、原因、病變的范圍、病變程度、狹窄遠端氣道的改變[13]。由于能夠清楚檢測到X線陰性的氣道異物,因此對氣道異物的檢出率明顯高于X線檢查,對氣道異物的診斷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14]。通過對DSCT三維重建下氣道異物的位置、大小、形狀進行分析,能夠為異物取出術提供一定幫助。DSCT三維重建能夠及時發現小氣道病變,并清晰顯示出病變的程度和范圍。相比MSCT,DSCT掃描速度更快、對患者配合度要求更低、輻射劑量更低[15],因此更適合應用于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