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寫作教學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教學活動,是語文學習中特別重要又很難突破的環節。培養與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認清寫作能力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找準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困難;設法讓管理層重視寫作教學;研究學生學情,有針對性地提升其寫作能力;善于借助專業特點,積極滲透寫作教學;還要通過開展多種活動,綜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 鍵 詞] 學前教育;語文寫作;能力培養
推薦閱讀:學前教育論文題目和范文摘要
語言是人們在工作與生活中進行人際交往與表情達意的工具,語文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性學科。一般來說,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多數將來會走向幼兒園的講臺。而如何與幼兒們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將知識、能力與情感的教育有效地傳遞給幼兒,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的關鍵能力。但是,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偏重技能的培養,忽視文化教育的現象很嚴重,這讓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及書面寫作能力越來越低下。通過革新語文教育理念,采用新的策略培養、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字寫作能力,顯得特別重要。
一、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寫作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幼兒教育”職業崗位的能力素質需要
學前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基石,培養和提高幼兒語言文字的使用能力,需要幼兒教師具備較好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所以,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書面寫作能力非常必要。作為未來的幼兒教育啟蒙者,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文字寫作能力,這是學前教育工作崗位的需要。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把“教書”和“育人”當成我們的使命。熟練掌握語文的基本功,順利完成幼兒成長與發展的教育引導任務,是學前教育工作者能力的主要體現。
(二)學生個體自我提升發展的需要
現代社會,學習不是一陣子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只有堅持“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在知識更新和儲備上與時俱進,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走向社會,踏上幼兒教育的工作崗位后,擺在面前的是學歷提升、知識拓展、能力增長等現實的要求。從目前來看,可以通過考試入學、單獨招生等方式提升學歷進入高一級學府進行深造,通過系統的學習,更新提升自己的知識能力系統,獲得更高的學歷。不管通過哪種途徑進行深造,語文都是招生入學的必試科目,而寫作考試則是其考查的重點。所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是學生個體自我發展的需要。
二、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寫作能力的主要困難
(一)學前教育專業“重技能、輕文化”的現象突出
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基本上把學生的就業目標放在最為重要的位置,學校的教育教學把如何提升學生的“技能、技術”作為中心任務。顯然,這種急功近利的狹隘教育思想是有害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的,雖然“重技能”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在學生的就業上占有優勢,但這種優勢缺乏根基和營養,長遠看來,是不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的。重技能、輕文化的教育模式把老師的角色逐漸變成“教練”,把學生的角色逐漸變成“學徒”,缺乏文化熏染的學前教育變得“面黃肌瘦、營養不良”。
(二)學科課程安排有失偏頗,語文學科被邊緣化
不可否認,大多數學生選擇就讀學前教育專業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學成績并不優異,這些學生的文化科的成績相較于其他升入高一級學府的學生而言要差一些。也正因為如此,學前教育專業在課程的設置上,也會有意無意地淡化基礎文化課程的地位,而把“技能至上”作為重要的培養理念。所以,音樂、舞蹈、游戲、鋼琴及美術等學科在課時安排上往往占有較大的比重,學生的學習評價也注重對這些“技能性”學科的考查評價;而語文、數學等學科則安排較少的課時用于教學,被置于邊緣化的地位。
(三)語文教師缺乏激情,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氣氛沉悶
語文可以教化人,使人獲得智慧;語文可以陶冶人,使人具有“真、善、美”的精神品質。語文的課堂需要教師的“文”,更需要教師的“情”,需要教育者以極大的興趣和激情投身于語文課堂。但現實情況是,學校不重視語文教育,學生也對學習語文沒有多少興趣。因為存在忽視“語文教育”的學校大環境,再加之教師長期形成的職業倦怠,思想的鈍化,久而久之,語文教師自己都不重視語文教學工作了。這導致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缺乏激情,教學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對寫作知識的教學主要停留在傳統老套的層面,教學手段單一,語文課堂成為沒有生機與活力的沉悶課堂。
(四)學生缺乏“學習寫作”的動機,導致“寫作教學”難見成效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更喜歡學習音樂、游戲、舞蹈、鋼琴等專業課程,而對語文則報著“學與不學一個樣”的態度。他們認為,學好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有利于未來的就業競爭。很多學生的中學成績原本就不夠好,沒有打下扎實的寫作基礎,對寫作認識不到位,害怕寫作,對“語文寫作”是敬而遠之,表現出一種“逃避寫作”的現象。學生學習“語文寫作”的動機不強,致使寫作教學難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