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野生稻抗白葉枯病多菌系鑒定情況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學前教育時間:瀏覽:

  栽培稻經過長期人為地定向選擇,遺傳基礎日益狹窄,許多優良基因已經被過濾掉了。野生稻作為栽培稻的近緣種,長期生長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受到各種不利條件和逆境的自然選擇,其中必然含有許多優良抗病種質材料。國際水稻所的研究表明,從野生稻中尋找到抗病蟲基因的機率比栽培稻高出約50倍,某些抗病基因僅在野生稻中發現。

  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尤其在廣西,水稻播種面積占全區糧食播種面積的63%左右。因此,水稻產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全區的糧食安全問題。而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受到各種病蟲害的威脅,嚴重的影響著水稻生產。

  其中,白葉枯病是水稻生產上的三大病害之一,該病是由革蘭氏陰性菌黃單胞桿菌水稻變種(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Xoo)引起的,一般情況下,可使水稻減產20%——30%,嚴重時高達50%,甚至絕收。白葉枯病被認為是亞洲水稻上破壞性最強的病害之一。

  是我國南方稻區的主要病害,一直對廣西乃至全國的水稻高產、穩產構成嚴重威脅。目前,除了新疆、西藏和東北的北部以外,全國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我國長江以南(包括華南和云南)和江淮平原秈稻產區為白葉枯病的常發區。

  目前,控制白葉枯病發生的策略主要有兩種:施用化學農藥和培育抗病品種。化學農藥的使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害的發生,但長期大量施用農藥會使病菌產生抗藥性,導致病菌對化學農藥的敏感性降低,使得農藥逐漸喪失藥效。而且,農藥的過量使用將會污染環境,以及產生農藥殘留問題,殘留的有害物質將會影響糧食的食用安全。

  生產實踐已證明,利用水稻品種自身抗病性是最經濟、有效和環保的控制病害發生的途徑。因此,培育攜有抗白葉枯病基因的水稻品種是水稻育種研究、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課題之一。篩選優良抗病材料、鑒定并分離抗病基因則是培育水稻抗白葉枯病新品種的基礎和關鍵環節。

  自二十世紀以來,各國的育種學和遺傳學家就已經開展了抗白葉枯病水稻材料鑒定、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克隆等研究,已獲得了一批有價值的抗源材料。至今,國內外已報道鑒定出約30多個水稻主效抗白葉枯病基因,編號已排至Xa32(t),有19個基因被定位在水稻不同的染色體上,其中顯性基因Xal、Xa3、Xa21、Xa23、Xa26、Xa27和隱形基因xa5、xal3已被克隆。

  但由于抗譜狹窄或隱性遺傳特性等原因,大多數抗白葉枯病基因并未被用于育種實踐。目前,在我國水稻抗病品種中主要是由Xa3和Xa4基因提供白葉枯病抗性,這些抗病品種在生產上的應用有效抑制了白葉枯病的爆發,但由于大多數水稻抗病品種的抗白葉枯病遺傳基礎過于單一,極易被白葉枯病菌新突變類型所突破。

  白葉枯病菌新類型的不斷出現將會很快克服現有的抗病基因的抗性,長期的研究已表明,在水稻品種中導人不同遺傳背景的新抗性基因或聚合多個抗病基因將可以有效預防病害的發生。因此,必須加快篩選新抗源材料和鑒定新抗病基因研究為水稻抗病育種服務。

  因此,各水稻生產國都極為重視野生稻資源的鑒定、利用研究。本研究希望通過人工接種鑒定方法,從國家種質南寧野生稻圃所保存的新收集的野生稻種質資源中篩選到新的廣譜高抗白葉枯病種質材料。從而為下一步采用常規技術和生物技術將抗病基因導入栽培稻中,構建野生稻片段滲入系,為水稻抗病育種和水稻抗白葉枯病的分子機理研究提供物質基礎和材料準備。該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國家野生稻圃新收集的野生稻種質資源中鑒定篩選出廣譜的新抗源,為廣西糧食安全提供材料和技術保障。

  1、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來自廣西各地的普通野生稻和藥用野生稻,其中,普通野生稻1609份;藥用野生稻211份;對照水稻品種為金剛30號,抗病對照IR26。參試菌系為4號、9號,復鑒時增加使用1號、2號、3號菌系。

  1.2 鑒定方法

  把鑒定材料種植在鑒定圃內,在2011年6月下旬接種,接種后10d調查1次,持續到20d,感病對照品種病斑到90%——100%的時候,再調查1次,以后1次結果為準。具體鑒定方法見《野生稻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中8.1白葉枯病抗性的技術方法和標準,并嚴格按照技術標準進行多年度重復鑒定。

  1.3 數據分析

  綜合多年度的鑒定抗性數據,按照野生稻種質資源白葉枯病抗性評價標準進行抗性級別劃分,篩選出具有廣譜高抗的野生稻種質。2結果與分析

  2.1.4 號菌系抗性鑒定結果

  鑒定時間是:在6月23——24日進行接種,在7月4——5日和7月13——14日進行2次鑒定數據采集,以最后1次數據為鑒定結果。統計結果見表l。鑒定對照品種為金剛30號,采集數據時對照金剛30號的病斑90%——100%,為高感的9級水平。

  從表l可以看到,參試的1820份野生稻中有16.59%的材料對4號菌系達到1級抗性,有29.73%的材料達到3級抗性。說明野生稻種質資源中擁有白葉枯病新抗源,但是本次參試的藥用野生稻沒有抗4號菌系的1級材料。

  2.2.9 號菌系抗性鑒定結果

  9號菌系的鑒定時間與4號菌系的鑒定時間相同,對照品種也是金剛30號。接種后,分別在7月4——5日和7月13——14日進行2次鑒定數據采集,以最后1次數據為鑒定結果。統計結果表明,普通野生稻有13.11%的材料高抗9號白葉枯病菌系;藥用野生稻有1.42%的材料高抗9號菌系。

  再次證明野生稻種質資源中存在高抗水稻白葉枯病抗源(見表2)。參試的1821份野生稻種質資源中有11.75%的材料對9號菌系達到1級抗性,有47.23%的材料達到3級抗性。對照品種金剛30號的病斑90%——100%,達9級高感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沽区| 安多县| 桃园市| 临洮县| 台北县| 三穗县| 和硕县| 汨罗市| 石河子市| 乌兰察布市| 汽车| 淮安市| 资溪县| 德钦县| 江永县| 淮阳县| 德州市| 泰安市| 泰兴市| 丹江口市| 达日县| 博乐市| 保亭| 夹江县| 临桂县| 兰考县| 固镇县| 彩票| 略阳县| 义马市| 德安县| 新巴尔虎右旗| 兴和县| 广元市| 双柏县| 龙山县| 昌乐县| 增城市| 江阴市| 富裕县| 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