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通過對近年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新生的專業水平和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發現新生的身體素質及運動技能水平偏低、在校期間綜合素養和能力培養不得力、就業選擇單一化,是影響就業率的主要因素。該文從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導師責任的確定,學生職業規劃的制訂、綜合素質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就業渠道拓展等方面進行探討,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就業率。
關鍵詞:體育教育專業;現狀;職業規劃;就業率
隨著近幾年高校的大規模擴招,大學生就業競爭壓力大,就業難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大學生就業成為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與此同時,體育教育與社會生活結合也越來越大。但是,作為社會發展的產物,高校體育教育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以及經濟體制的改革而不斷變化,必須培養具有社會適應性、社會發展性和現實針對性人才,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學校體育工作發展,也直接關系到學校體育目標的實現和人才培養的質量。
1 現狀分析
畢業生就業方面,在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中發現,由于專業限制,體育專業學生就業的方向單一,基本是應聘學校體育教師,畢業生報考教師資格證的合格率也不高。在應聘過程中,畢業生與招聘單位的要求有差距,主要表現在與應聘相關的理論基礎能力薄弱,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向教學能力的轉化不足,與結構化面試相關的實踐能力對應聘過程的支撐不足等。畢業生眼高手低,怕吃苦,不愿意去鄉村或條件艱苦的地方工作,造成求職意愿和實際招聘崗位不一致,不少學生“畢業就失業”了。
體育高考方面,隨著不斷的改革和進步,以往全國統一的高校招生考試逐漸改變為由各省自行負責,學科組合和考試方式也有多樣組合,另外也放權給更多高校自主招生。這樣一來,也許是為了統一組織管理和考試的公平公正, 越來越多的省份在體育教育專業考試中只考有統一標準和評分的身體素質項目,專項技能考試被完全淘汰。截止到2017年,已有河北、山西等15個省份取消了專項技能考試,直接導致學生無專項、無特長。在具體實施中,有一部分體育教師使用了“應試教育”的策略,安排考生“考什么就練什么”,批量化“生產”了同一個模板的體育高考生。還有部分地區為了達到高的大學錄取率,把文化成績較差的學生改成考體育,并且“什么專項分好拿就練什么”,導致一部分體育專業的新生身體素質和專項水平偏低,例如高考乒乓球專項相對容易得分,導致較多學生選考乒乓球專項,但實際的技術水平并不高。
2 提升就業率的手段和措施
面對現狀,必須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不放過一個學生,不浪費寶貴時間,在大學生涯開始階段就要為每個學生優化培養方案,強化能力培養,把他們鍛造成合格人才。
在對高校學生培養目標確立中,體育教育專業同樣也不斷演進,經歷了多次修訂。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由專門的體育教師向復合型體育教育人才轉變。由原先的從事中等學校的體育教學、課外運動隊訓練、競賽組織與裁判、場地設備管理等體育教育領域的工作,向復合型人才轉變,即除能勝任各級、各類學校教育領域工作外,還要能從事體育科研、學校體育管理和社會體育指導工作。2016年頒布的《高等學校體育學類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還是主要培養能勝任學校體育工作的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與方法,以及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課外體育鍛煉和訓練競賽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備一定的運動技能和較強的體育教育教學能力。可以看出,盡管國家一直提倡培養復合型人才,但在具體實施上還是沒有跳出原來培養體育教師的框架,職業規劃還是趨向保守。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在國家全面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推動下,要鼓勵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拓寬專業培養口徑,鼓勵就業方式的多樣化和自主性。就業服務人群的年齡跨度可以從幼兒一直到老年人,從幼兒身心的運動啟蒙,青少年生長發育的體育干預,成年人的運動保健,到老年人的運動康復療法,都可以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今后的就業定位。
學生的專項發展也不是短期培訓就能夠完成的,為高考而考的選項不一定適合他們今后的專項發展。他們自身的身心特點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今后的專業發展。因此,根據學生性格特點、身體素質基礎和自身的興趣愛好,盡早對入學新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和人生規劃的指導,規劃職業生涯目標和實施路徑,幫助他們確立自己的專項定位和發展方向,明確學習目標并按計劃實施。
而大學期間的職業生涯規劃,并不是讓學生確定單一的就業方向,而是督促學生及早確立全方位的目標,制訂總體學習計劃,并且分步驟分階段實施。在這過程中,需要有相對固定的教師進行對接,可以像研究生一樣實行導師制,一個教師負責幾個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全程進行指導和督促,避免學生盲目走彎路或倦怠迷茫虛度光陰。也可以在選擇主副專項后,由專項教師負責,從主副專項的精力分配,到畢業論文的及早考慮和分階段準備,都由專項教師負責,做到師生結對,隨時溝通,及時反饋,高效地實施學習計劃。
結語;大學生就業是當前政府、高校、社會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2014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戰略,2015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于2018年9月又出臺《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升級版”的意見》,目的就是要讓創新創業成為時代潮流,匯聚起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新動能。尤其在今年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又疊加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中央在“六穩”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六保”的新任務,而穩就業、保居民就業是其中一項重要任務。作為體育教育專業的大學生,同樣面臨著教師職業不再是單一選擇,憑著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拼搏精神、頑強的意志力、團隊意識和善于溝通等方面的優勢,通過自身努力、掌握多項技能,選擇自主創業,定會成為一種現實的選擇,成功的就業。
參考文獻:
[1]楊文軒,楊霆.體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78-80.
[2]王斌.人際溝通[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56-57.
推薦閱讀:《當代體育科技》是由原新聞出版總署批準,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主管,黑龍江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體育類專業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