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在我國快速發展的道路上,體育學科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對體育人才的需求龐大。其中,體育專業人才的來源之一是普通高中體育特長生。據資料顯示,普通高中體育特長生大部分學生是經過9~10個月高強度訓練后直接參加普通高考體育術科考試。在平時的體育訓練中,學生通常會出現下肢小腿下1/3處疼痛,后經查實是脛骨骨膜炎。此病的發病率較高,一旦發生在學生身上,就嚴重影響學生訓練效果和運動成績。學生不得不停止訓練,下面是筆者對脛骨骨膜炎的發病原因及其防治進行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特長生 脛骨骨膜炎 防治
推薦閱讀:《體育健康知識畫刊》(月刊)創刊于1995年,是由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主辦、國家教育部主管。
脛骨疲勞性骨膜炎是常發生的運動性損傷之一,是由于參加過度的體育運動訓練,加上練習方法不科學、不合理引起的。易發群體是參加運動訓練時間不長且跑跳次數過多的人群,經常造成脛骨骨膜損傷。主要原因是學生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骨骼的應力會引起骨骼結構和形狀的變化。在一定的壓力刺激范圍內,骨吸收重建處于動態平衡或強度逐漸增強的狀態,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然而,當刺激超過生理負荷時,Haversian系統的血液循環受到干擾,骨吸收加快,而骨重塑不能相應增加,導致骨組織缺氧、骨細胞壞死、骨膜充血水腫、骨膜下出血等,導致疲勞性骨膜炎的發生。學生的脛骨中下、內側疼痛影響運動訓練。損傷嚴重者會出劇烈的疼痛感,甚至失去參加訓練的能力,嚴重影響學生訓練效果和運動成績。學生完成體育訓練計劃是一大障礙。甚至導致一些學生害怕運動訓練或放棄運動活動。為此,通過訪談、閱讀文獻的方法,收集相關數據并作分析,通過邏輯推理法尋找在訓練過程中引發這種病痛的原因和預防該病的方法。為普通高中體育特長生對脛骨骨膜炎的認識提供幫助,從而通過合理的訓練,提高運動成績。
1 脛腓骨骨膜炎的癥狀
脛骨骨膜炎在體育特長生群體中是一例常見的運動性疾病。但是很多學生甚至老師都對此有膚淺的理解。常常會誤解為是運動量過大后乳酸堆積產生的酸痛,卻不清楚骨膜炎癥狀的表現,給老師、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帶來諸多不便。為此,每當訓練后出現脛骨疼痛時,學生應加強自我監督和醫學監督。必要時進行X光片檢查,骨膜炎X影像結果表現為骨膜增厚,臨床上一般根據此現象確診。它也排除了骨斷裂的可能性。脛骨骨膜炎的初期,小腿脛骨下1/3出現疼痛,休息后疼痛很容易消失。如果你再鍛煉,疼痛會加劇,且手觸、走路支撐時均有疼痛感;局部按壓疼痛明顯,壓痛點可以感覺到骨表面,有的比較有限,有的比較分散;局部軟組織腫脹,輕度點狀水腫。個別患者會出現夜間疼痛,主要是隱痛、牽扯痛;嚴重者會出現刺痛和灼痛。
2 體育高考生發生脛骨骨膜炎的原因
2.1 運動量安排過大
大多數都是以跑、跳運動為主,屈拇(趾)肌群和脛后肌群收縮頻繁,引起肌肉、韌帶與骨膜的摩擦,造成骨膜充血、腫脹、骨膜下出血等情況。
2.2 準備運動不充分
很多時候一些老師不根據訓練計劃、訓練項目來制定準備運動,經常出現流于形式。學生們得不到充分的熱身,很難激活肌肉和提高體溫。因此,人體韌帶的彈性和肌肉粘度較低,不利于參加運動訓練。
運動場地過硬。較多學校經費有限,往往運動場地達不到國家標準或破損后不及時維修。因此,學生在進行跑類、跳類項目練習時,要是不能準確做好落地的緩沖動作,對下肢骨骼的沖擊力比較大,脛骨形變過大會造成骨膜炎的產生。
2.3 運動疲勞
運動疲勞往往是骨膜炎發生的一種隱形原因,通常能不能及時消除運動疲勞與骨膜炎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而體育特長生往往由于學習壓力大以及家庭收入低的困難,學生在休息時間和飲食營養方面得不到保障、運動疲勞難于消除,從而增加了骨膜炎的發病率。
3 體育高考生脛骨骨膜炎的預防措施
3.1 合理安排訓練
老師在組織訓練過程中,應該合理、科學安排訓練的運動量和強度,負荷適當。應遵循“循序漸進”,并注重上、下肢平衡發展,不要盲目單次大強度發展下肢力量,增加下肢的運動負擔,從而對脛骨產生損傷。
3.2 重視準備活動、放松拉伸部分
每次訓練由熱身運動、基礎部分和放松拉伸部分組成。學生應認真對待每一次訓練,充分熱身、激活肌肉,提高肌肉的溫度,降低肌肉、韌帶的粘性,從而減少肌肉與脛骨的摩擦。高要求練習技術動作,每一個動作都具有科學性,錯誤動作往往會增加骨骼的負荷,增加受傷的概率。整理部分屬于訓練內容其中的一部分,很多時候大家都會忽略這一部分從而對身體產生傷害。
3.3 消除運動疲勞
運動疲勞與骨膜炎是相互影響的。因此,學生應增加營養補充劑,提高睡眠質量。老師要準確地指導學生,合理地安排運動量以及提供一份補充營養方案,從而有效地防止骨膜炎的發生。
3.4 把學生健康放在首位
往往很多老師為了給學校爭取榮譽,作出了一些不科學、不合理的訓練計劃。應該先培養健康觀念,健康應該放在首位。教師應自覺拓寬知識面,在掌握相關訓練方法和方法的基礎上,掌握運動心理學、運動醫學、運動生理學等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動作技術的正確性,并要針對不同學生的身體狀況科學、合理安排運動強度。比如,某學生患有輕度骨膜炎,那么要更重視康復手段,而對于重度骨膜炎患者,教師應讓其適量運動,得到充分的休息。
3.5 加強醫務監督
在訓練過程中,注意向每個學生交代“自我監督”事項,讓學生通過填寫自我監督表來記錄自身身體指標的一些變化,以便及時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也有利于教練及時找到幫忙學生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校醫和教練團隊也要加強醫務監督,系統地存檔學生的訓練日記,以便對出現的問題能及時溯源、診斷、治療。
4 結語
普通高中體育特長生,如何在短時間內把自己的運動成績達到高考的標準,這不僅僅對學生是一個大挑戰,對帶訓練的老師也是一個大考驗。學生要重視每一次的訓練,做到充分熱身,高質量完成基本部分的訓練,放松拉伸部分不馬虎,當出現過度的疲勞或下肢疼痛感加重時,應該及時向老師請求幫助。教師應科學合理地安排體育計劃,使學生每次訓練后都能恢復到理想的水平。制定一份科學的營養方案并嚴格執行,可以加速運動疲勞的消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骨膜炎損傷的發生或使緩解骨膜炎癥狀得到恢復。因此,為了避免骨膜炎癥狀的發生,學生和老師都應該正確認識骨膜炎發生的原因以及預防措施,可降低骨膜炎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吳衛軍,黃小龍.體育高考生脛骨骨膜炎的治療與預防[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8(2):98-100,113.
[2] 康占瑛.體育考生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的病因及其防治[J].甘肅教育,2010(18):64.
[3] 陳勇,王志勤.對脛骨骨膜炎發病原因的運動學探討[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7(3):130-132.
[4] 曹玉仙,劉慧茹.田徑運動員脛骨骨膜炎發病機理和治療方法的研究[J].科技資訊,2012(1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