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德爾菲法、數理統計法、層次分析法等,厘清“城市”“休閑城市”和“運動休閑城市”概念的層級關系,界定了我國“運動休閑城市”的內涵,篩選了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構建了由3個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和24個三級指標組成的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并使用MATLAB軟件計算了各級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以期為我國運動休閑城市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和評價工具,以及為促進我國運動休閑城市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中國;城市;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權重
《體育健康知識畫刊》(月刊)創刊于1995年,是由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主辦、國家教育部主管。
從國際上來看,運動休閑城市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城市類型,具有休閑、體育、康養的功能,日益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焦點。然而,目前在我國學術界關于“運動休閑城市”的內涵和評價標準等眾說紛紜,尚未形成共識。本文對“運動休閑城市”的概念進行辨析,基于此,構建了我國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以期為我國運動休閑城市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和評價工具,以及為促進我國運動休閑城市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1 主要研究方法
1.1 實地調查法
筆者實地調查了我國的一些運動休閑城市,例如青島、大連等,由此了解了我國運動休閑城市的建設程度,以及各城市間的差異。
1.2 德爾菲法
筆者向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西南大學等高校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發放問卷15份,就評價指標的合理性征詢意見和建議,篩選出運動休閑城市各級評價指標。
1.3 數理統計法
使用SPSS23.0和MATLAB統計軟件,對調查問卷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包括一致性檢驗及計算各層次指標的權重系數。
1.4 層次分析法
根據專家意見擬定了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再次邀請15位專家對各級評價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打分,最終得出各層次評價指標的權重。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運動休閑城市”的內涵及相關概念辨析
2.1.1 “運動休閑城市”的內涵
定義是揭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1]。下定義就是把握被定義事物的基本屬性和本質特征的過程。“屬+種差”是下定義的常用方法。所謂“屬”就是對被定義客體進行歸類,而“種差”是指所反映的客體不同于其他客體的特有屬性。
對“運動休閑城市”的界定,首先,要明確“運動休閑城市”的屬性。明確運動休閑城市的屬性就要理清“城市”“休閑城市”和“運動休閑城市”3個概念的層級關系,如圖1所示。通過對現代城市的一般特征和本質特征的歸納,筆者認為城市的本質在于資源集聚[2] ,不同類型城市是不同本質特征資源的集聚,休閑城市便是休閑資源集聚的城市類型之一。“休閑城市”的概念目前尚未形成定論,本研究認為:休閑城市是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休閑活動普遍,具有充足的休閑活動設施;休閑體育產業在城市建設中為主體產業,并形成了城市品牌,具有廣闊的休閑體育消費市場”[3]。顯然,休閑城市的建設主要是為了滿足城市居民參與休閑活動的需求,這是休閑城市的共性。而“運動休閑城市”是“休閑城市”的下位概念,“休閑城市”是“運動休閑城市”的上位概念。其次,要明確與“運動休閑城市”同一層級的其他概念的主要差別,即種差,例如“運動休閑城市”與“旅游休閑城市”“文化休閑城市”的差別。而這些城市各自具有的資源特性就是它們之間的種差。綜觀國際上學術界對現代城市類型的劃分有幾種常規的劃分方法:按城市人口數量劃分為超大型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小型城市;按城市產業類型劃分為工業城市、文化產業城市、其他產業城市[4]。休閑城市依據不同的劃分標準也可劃分為多種類型,按休閑功能類型劃分為多功能型休閑城市、單一功能型休閑城市、特色功能型休閑城市。按休閑主體劃分為居民型休閑城市、游客型休閑城市;按休閑資源類型劃分為文化休閑城市、旅游休閑城市等[4]。總而言之,城市內部生產力結構的不同決定了城市功能的差異,休閑城市的類型是由城市具有的休閑業態資源和休閑功能決定的,這也是評價運動休閑城市的主要依據。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將“運動休閑城市”界定為:擁有良好的運動休閑業態資源和運動休閑環境、充足的運動休閑設施、經濟發達的運動休閑業、形式豐富的運動休閑活動,運動休閑功能突出的休閑城市。其創建主旨在于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運動休閑消費需求。
2.1.2 “運動休閑城市”相關概念的辨析
目前,還存在一些與“運動休閑城市”相近的概念,例如“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運動健康城市”等[5- 6]。這些城市與運動休閑城市既有相同之處,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評價指標也應有所區別。
1)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2018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開展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和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市、區)創建工作的通知》發布。筆者認為,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是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實施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推動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實施的新方案。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的“全民健身”屬性是城市在建設過程中更加強調居民運動健身的直接參與,而運動休閑城市的“休閑”屬性不僅包含居民直接參與休閑體育運動,還包含居民間接參與休閑體育運動,諸如觀看體育賽事等。
2)國家運動健康城市。目前,我國有些城市將建設“國家運動健康城市”納入到城市發展規劃中。國家運動健康城市是以資源類型為劃分依據的城市類型之一,其以健康城市為藍本,強調以體育運動促進居民健康。其建設目標是要使體育運動成為居民的重要休閑方式,在運動健康城市建設任務、城市布局和評價指標方面以體育運動促進健康為基點。
2.2 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為了評價運動休閑城市建設程度,本研究構建了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筆者在了解我國部分運動休閑城市建設現狀的基礎上,選取符合“運動休閑城市”內涵的、能夠準確體現運動休閑城市功能的重要指標,構建了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其中對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的篩選是本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關鍵。
2.2.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過程
筆者經過對所收集資料的系統分析、初級指標設定與專家篩選、修訂指標體系、確定指標體系與專家權重4個步驟構建了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如圖2所示。
1)對所收集資料的分析和整理是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重要前提,是在對現有文獻及我國部分運動休閑城市建設現狀了解的基礎上,通過歸納與演繹,為初級指標的設定做鋪墊。
2)初級指標設定與專家篩選是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基礎,在評價指標設定盡可能全面的情況下,由專家進行篩選。
3)修訂評價指標是運動休閑城市評價體系構建的關鍵步驟,重點是在征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對初級評價指標進行再完善。
4)確定評價指標與專家權重是確保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重要環節,重點在于通過綜合專家意見,確定最終的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以及完成各層次指標的權重。
2.2.2 評價指標設計原則
1)全面性。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本身是一個包含多層次的復合指標體系,因此,評價指標體系應從不同角度突出運動休閑城市的特性和建設程度。鑒于運動休閑城市建設程度的評價會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評價,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同樣要兼顧這些方面,因此,在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的選取上應包含直接或間接體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建設程度的指標。
2)數據可獲性。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應是可測量的、具有可獲取性的指標,要盡量避免主觀評價性指標,在評價指標體系的實際運用中,要有統一的、客觀的參照標準,保證評價的客觀性。
3)以人為本。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應重點體現運動休閑城市的運動休閑業發展程度;因此,在構建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時,要以人為本,指標既要能夠體現運動休閑城市的建設程度,又兼顧經濟發展與社會效益。
4)動態性。運動休閑城市建設是隨著運動休閑業發展而不斷變化的,是動態的;因此,在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過程中,所選評價指標要既能夠體現運動休閑業發展現狀,又能體現運動休閑業建設目標。
2.2.3 初級評價指標選定依據
本研究所構建的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是在厘清“運動休閑城市”內涵的基礎上,堅持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原則,并根據這些指標設計原則對運動休閑城市的建設程度做基本評價。而目前對于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尚屬空白,可以說本研究前期缺少了一些可參考的文獻。因此,本文在對我國部分運動休閑城市建設現狀調研的基礎上,盡可能科學地、合理地構建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筆者在選取運動休閑城市評價指標時,除了對運動休閑方面的文獻[7 -11]進行了分析與整理,還對各類城市評價的相關文獻[12 -17]進行了概括和歸納,并依此對運動休閑城市初級評價指標進行了取舍。
通過對大量文獻的閱讀和分析、對部分運動休閑城市的實地調查及進行專家咨詢的前期準備,按照本研究的評價指標設定原則,構建了運動休閑城市初級評價指標體系,共包含3個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和48個三級指標。一級指標參考了“休閑城市評價標準體系”[18]的有關指標,同時結合運動休閑城市建設程度將一級指標劃分為運動休閑環境、運動休閑基礎、運動休閑核心3大部分。二級指標的設定是依據影響該城市運動休閑業發展的各生產要素及該城市運動休閑體現力,分為運動休閑自然環境、運動休閑社會環境、運動休閑設施和場地、運動休閑組織和從業人員、運動休閑經濟和運動休閑活動6個部分。
其中,運動休閑經濟是運動休閑城市建設程度的直接體現,它是城市居民運動休閑時間與運動休閑消費共同作用產生的經濟現象,同時能體現運動休閑成為居民的生活方式的程度。運動休閑活動是居民參與休閑運動的途徑,同時也能體現一座城市的運動休閑氛圍。三級指標的設定要體現評價的全面性,因此,在指標選取上盡可能涵蓋了運動休閑城市建設程度評價的所有方面,包含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業占全市GDP的比重、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等48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