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課堂中的和諧民主師生關系不僅僅是教師熱愛學生,學生尊重教師。而是指師生在知識、人格、道德、靈魂等各層面展開廣泛的深入的交流與“共鳴”,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是一種平等、自由、寬容、關心、鼓勵、共鳴。師生雙方共同達到理解溝通、和諧一致。
關鍵詞:中學體育,體育教學,體育論文發表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具有民主思想和作風,善于營造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教師由教學的操作者,主宰者變為引導者,激發者、組織者,這種平等和諧師生關系,促使師生成為學習、探究、發展的伙伴。要多給學生一些思考、討論的時間、實踐時間;多一點個性的張揚,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教師要學會向學生學習,達到教學相長。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們很有必要開展體育與健康創新教學的實踐與探索,著重于精心設計教學形式、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變傳統觀念和思維方式。如何在中學體育課教學中實施新課程改革,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探索。
一 確立新課改的課程教學觀念
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新課改,首先要轉換教學觀念,形成正確的課程教學觀,確立新課改下的教學觀:(1)課程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力圖使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包括知識、體力、能力、思想道德、情操、態度、價值觀等;(2)要尊重學生個性發展,使學生在教學中體現主動性和創造性;(3)以培養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為核心;(4)要培養學生的終身教育意識。這些課堂教學理念是我們搞好課堂教學的基本保證,也是新課改的指導思路。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生動、活潑;才能使課堂教學沿著新課改的軌跡前進。
二 確立新課程改革的教材內容
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對現行教材進行篩選。選用的教材應具有以下特點:(1)運動練習原理容易理解掌握;(2)能較好地發展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身體活動能力;(3)能發展和提高學生健康素質,幫助學生掌握現在和了解未來乃至終身需要的健康知識、健身技術和技能。(4)有豐富的體育文化和內涵,能激發學生競爭意識和滿足學生運動興趣的內容。總之,在選材上充分考慮學生身體、心理、文化、娛樂的需要,注重娛樂、健身、健美的項目,進一步加強學生自選教材的比例。應明確,體育課堂教學不是要求每個學生都掌握較高的專項運動技術。新課程要求學生學會健身,掌握基本的健身方法,增強體育意識,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三 制定適應新課改課堂教學目標
體育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突出體育教學的全體性,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多層次教學。教師在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時,必須注意教學目標的全面性。(1)直接性的教學目標:指向學生傳授“三基”,教會學生一些必須的運動技術、技能、和基礎體育知識,發展學生的素質。(2)發展性的教學目標:指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技能和習慣。(3)可持續性的發展目標:指通過體育課堂教學,開發學生智力,體驗良好情感,體會運動樂趣,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完美人格。努力實現體育課的“啟智、求和、調心、育人、健身”目標。
四 優化教學法,突出學法指導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地位
只有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才能使學生成為自身素質發展的主人,才能使學生獲得主動發展。因此教師選用教學方法時要重視學生的合理要求,必須考慮以下幾點:(1)教學時,教師應提出多種練習方法,供學生參考,使其擇好而行,以適應學生因身高、體重、智力、運動動機,在心理上得到滿足,生理上得到鍛煉。都能獲得新知識,并在技術上得到提高。(2)重視學生個體的培養和發展,滿足學生的創造欲,不必過分強調行動一致,提倡“形散而神不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不能單單以學生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為評價體系標準。評價的基本出發點是建立全面發展的體育課程教育質量觀。(1)課堂教學質量的全面性。要科學地考查全體學生的全面體育學習效果,即多角度,全方位地進行評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評價功能,培養出善于感知、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生,讓學生發揮所長,多元教學評價致力于整體性評價,給學生以彈性,化,人性化的發展空間。(2)課堂教學質量的發展性。評價中考慮學生成績時應注重學生的進步程度,體現對學生在鍛煉過程中的努力和提高的肯定,科學的評價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對教師而言,需要反饋教學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來說,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程度,做到了解自我,激勵自己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活動,提高體育實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