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數學的內容是非?,F實的,但它僅從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或者一般結構方面來反映客觀現實,舍棄了與此無關的其它一切性質,表現出高度抽象的特點。文章發表在《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上,是數學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中學數學教學理論;學習興趣;理論修養;教學能力
師范院校數學系是培養中學數學教師的主要陣地。我國面向新世紀的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迫切要求師范院校數學系師范類課程跟上改革的步伐,加大改革力度以適應實際的需要。改革以往教學理論課程的內容、方法和評價方式,培養學生對中學數學教學理論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教學理論修養,同時重視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實際教學能力,是提高數學系師范類課程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適應新世紀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的必要舉措。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都對本國的基礎教育進行反思與改革,我國也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這其中既有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也有教學目標、教學理念的更新。而使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師素質的普遍提高。中學數學教師在職培訓是一條途徑,但是難度較大,因為在職教師長時間教學實踐形成了思維定勢,要轉變觀念極不容易;而在師范院校就讀的師范生沒有思想包袱,易于創新,一旦接受了新的教學理念,就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較好地付諸實踐。因此,師范院校應該加大職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以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改革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培養學生對中學數學教學理論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論修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永遠超過責任感。”在師范院校數學系,許多學生對數學理論課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對“中學數學教學概論”等師范類課程缺乏興趣和學習的動力。出現這種現象,固然與理科學生的思維習慣有關,但更多的是課程自身的原因,如:教學內容脫離現實,過于狹窄、陳舊;教師講解過多;學生討論和實踐的機會較少;評價手段單一;等等。為此,在教學改革中,我們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擴大信息容量,提高學生對教學理論的認識
數學教學理論是一門多邊緣交叉的理論學科。20世紀80年代以來,數學教學理論在我們國家得到了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和中學數學教師投入到數學教學理論的研究中來,出現了百家爭鳴、萬紫千紅的喜人局面。有關數學教學理論的譯著、專著和文章大量涌現,為中學數學教學理論課程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選擇材料。
我們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及時增加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時介紹國內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情況,對我國中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理念和內容變動進行著重介紹和分析,以幫助學生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指導思想。我們給出多本參考書的同時,還指定《教師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數學教育學報》《數學通報》等雜志上的文章供學生課外閱讀。我們希望通過多樣、廣泛的內容學習,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理論修養。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我們在改革中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一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目前,大學里的在校生絕大多數是中學應屆畢業生,雖然他們在中學聆聽了許多數學教師的授課,但普遍對數學教學理論的理解存在較大困難,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缺乏教學體驗,因為他們在中學時期沒有精力、沒有能力、也沒有意識對中學數學教學進行深入的研究,而從中學一路進入大學學習,中間又沒有積累實際工作經驗的機會。為此,我們結合教學內容播放了大量中學數學教學錄像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觀看后組織學生討論,大家在比較的基礎上能夠明白哪些內容、哪些環節教學得好,哪些地方還有待改進,但為什么會這樣,怎樣改進比較好,他們卻不知怎樣回答或回答得不夠理想。帶著這些問題進行教學,學生不但興趣大增,而且對教學理論的理解也透徹了,掌握情況比較令人滿意。
二是加強學生的親身體驗。數學教學理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理論學科,早期的許多理論都來源于實踐的總結、歸納、抽象與概括,即使是理論上的研究成果也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方能成為真理。我們在教學中增加了模擬中學課堂這一環節:一個學生擔任中學教師,其他學生扮演中學生。剛開始,大家還不太好意思,漸漸地,各自都進入了角色。課堂上,“教師”認真講解,“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下,大家共同評議,及時總結。通過自身的參與,他們的教學基本功有了長足的進步,而且在實踐中,他們用學到的理論作指導,也使得理論的教學更加充實、有意義。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學生不但對教學理論的理解與掌握大大加強,而且對中學數學教學理論有了興趣,能夠主動、自覺地學習,能夠就自己感興趣的中學數學教學問題與教師探討、交流。
二、重視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實際教學能力
一個合格的中學數學教師,既要有數學理論方面的素養,也要有數學教學理論方面的素養,同時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實際教學能力,缺一不可,同等重要。“中學數學教學概論”課程就是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教學理論素養和實際教學能力開設的。然而,在以往教學中,我們過多地重視了數學教學理論的教學,忽視了實際教學能力的培養,認為學生掌握了理論,自然就能夠運用于實際教學,但事實上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出現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告訴我們,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因此,在改革中,我們加強了學生實際教學能力的培養,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重視中學數學教學基本功的培養
教學基本功是指教師完成教學工作所必需的條件性的技能和技巧,它具有共同性、基礎性、習得性、專業性和時代性等特點。中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功包括表達、板書、畫圖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方面。
普通話是中國公民的基本素養,更是中學數學教師的必要條件,同時,在數學中,還有許多容易說錯或混淆的語句(如與;2與r的讀法就很容易混淆),所以,學會正確的發音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新時代的中學數學教師,除了完整、準確地表達教學內容和自己的觀點,還必須善于鼓勵學生表達他們的觀點,給學生留有說話的余地,懂得什么時候應該說,什么時候應該讓學生說。教師的語言直接關系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及引導學生探究、合作等方面的效果。為此,我們組織學生成立合作小組,互相幫助,練習普通話和數學術語的正確讀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普通話測試、選修教師語言藝術等課程。
板書是中學數學教師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它要求書寫規范、整齊,詳略得當,更要求設計合理,能夠給學生以啟發。雖然多媒體教學日益普遍,但板書在數學教學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因為數學的抽象程度很高、邏輯要求很強,許多內容無法在計算機上實現。另外,寫板書的過程還能夠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與學生進行交流。
(二)重視處理教材和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
面向新世紀的基礎教育改革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由此編寫的新教材與以往教材有著相當大的區別,它給教師和學生留出了更多的發揮空間,使教師與學生都成為建構新課程的合作者。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具有較強的處理教材的能力,否則難以勝任教師這一職業。為此,在“中學數學教學概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與學生共同探討改革的理念、新課程與原有課程的教學內容的異同,使學生把握新教材的培養目標與編寫體系。我們還向學生介紹國外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情況,使學生對我國的基礎教育數學課程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有一個較清楚的認識,對世界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也有所了解,為他們畢業后從事教育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我們進一步的設想是:組織學生到中學調研、考察,以增強學生對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現狀的了解;請中學數學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請數學家與數學教育家開設專題講座;等等。
教學改革為我們帶來了豐碩的成果,學生對中學數學教學理論興趣大增,教學效果大大提高。有許多學生希望經常與同學、老師探討數學教育問題。報考數學教育方向的研究生的學生也明顯增多。在我校的教學質量評價中已連續五年被學生評為優秀,在后繼的教育實習中取得了連續三年全體學生優秀的好成績。中學對我們的畢業生非常歡迎,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在實習期間就被中學看中,有的還沒有畢業就到中學兼職。這一切都有“中學數學教學概論”課程改革的功勞。這更加堅定了我們改革的信心。
數學論文發表須知:《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于1985年,原刊名《赤峰教育學院學報》,由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主管,赤峰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2008年開始從雙月刊調整為月刊,現任主編張進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