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張思明,男,漢族。出生于1957年10月。籍貫:上海。曾在北大附小、上海虹口一中心小學、江西鯉魚洲“五七學校”學習、勞動。文章發表在《南華大學學報》上,是學報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張思明,導學探索,自主解決,教學模式
正向我們走來的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和高科技的時代。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科學院系統已經提出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并開始實施知識創新工程;教育系統也提出了創新教育及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創新人才的目標。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學,為培養具有高系質的創新人才打好基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逐漸成為大家的共識。培養目標及任務的變化,必然導致教學模式的改革。這就需要從單純傳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到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重視學生能力。
一、“導學探索、自主解決”教學模式的基本內容及其效果
張思明在他從事多年的高中數學教學中,逐漸摸索并總結出“導學探索、自主解決”教學模式的五個環節:
1、A環節;引導創設問題環境
根據教學內容,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提出或設置問題。如: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提出和發現問題;根據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設置問題;根據學生在學習討論、研究中的發現引出問題;從上課開始的10分鐘,自行設計相關的問題。
問題是思考的起點。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教材或課本內容提出或設置需要解決問題,實際上,就是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讀書,積極思級,激發探索問題的主動性,使學生明確本節課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此導啟發學生進行思考。
2、環節師生平等探索討論
對(A)提出或設置的問題,教師要通過引導、類比、對比、聯想、觀察、實驗、歸納、化歸,形成更數學化、更抽象化的問題;或形成引入探索、有希望成立的猜想;事項分解成更小、更具體、更可操作、更熟悉、更清晰并表現出遞進層次的問題,從而使嚳一的思考更科學化,為培養創造性思維作好必要的思考準備。
3、C環節;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在(B)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應用學過的知識自己解決問題。特別要鼓勵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中的獨創性和創新精神。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是“各自為戰”,也可以“分組分群”,還可以“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式進行。對于一時“迷路”的學生,不要馬上否定,而要盡可能地肯定學生思維中的合理成分。要激勵學生,爭取給更多的學生創設參與機會,使全們得到自主解決的訓練和感受成功的體驗。
4、D環節;評價總結鞏固成果
教師引導學生對(B)、(C)中探索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總結。比如,讓學生來評價:探索發現的是否充分,問題解決的是否有效、徹底、簡潔,得到的主法和結果有何意義,有何應用價值等等。對于某一學生的評價或小結,教師還可以讓另一個學生再作“評價”的評價,也可以讓學生構作一些練習來鞏固學習成果。
數學論文投稿網提醒您:《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系南華大學主辦的自然學科綜合性學術刊物,其前身為《衡陽工學院學報》,創刊于1987年7月,國內統一刊號為:CN43-1180;1994年更名為《中南工學院學報》,刊號為:ISSN1006-737X,CN43-1248/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