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論文摘要:就業能力是指獲得某項崗位的全部能力的總稱。一個人想要順利地找到工作,在工作中做出成績,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就業能力。就業能力包括一般就業能力和特殊就業能力。文章發表在《科技風》上,是社科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論文關鍵詞:就業優先,社會保障體系,第三產業,十七大報告
一、“就業優先”觀點存在的問題
面對我國巨大就業壓力的現實狀況,許多學者提出了“就業優先”的觀點,認為國家在制定經濟政策時,都要以“優先就業”為原則,即中國勞動力供給條件下就業最大化原則;認為實現充分就業是實現中國人民的最大福祉。本文認為這一觀點存在如下問題:
1、“就業優先”觀點忽視了經濟增長與失業或就業的復雜關系
經濟增長與失業的關系復雜,不僅涉及各產業增長與其就業的相互關系,也涉及總體經濟增長與就業的關系,還受各產業間增長的變化、它們在總體經濟中比重的變化以及各自使用勞動力傾向變化的影響。在這種復雜情況下,確定經濟增長與就業或失業的關系不能簡化為“誰先誰后”,可能有些情況下要優先考慮就業,而另一種情況下卻要優先考慮經濟增長,這就要看那一種選擇能給社會帶來最大利益。
2、經濟增長仍然是實現中國人最大福祉的根本途徑
如果把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作為當前中國人民的最大福祉,那么這一福祉的根本目的是:實現人民生活水平、質量的不斷提高和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充分就業無法取代這一位置,“就業優先”更實現不了這一目標。
3、“就業優先”觀點缺乏整體的、長遠的戰略考慮
“就業優先”觀點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嫌疑。當經濟發展落后時,便集中整個社會資源來促進經濟快速增長,而忽視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當失業成為最棘手問題時,又將社會資源集中用于解決失業問題,而忽視其他重要問題。結果是這一問題還未解決,其他問題接踵而至。“優先就業”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又一個翻版。
4、“就業優先”觀點忽視市場因素,可能對市場機制產生負面影響。如果將“就業優先”作為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原則,那么這一原則最終必將被落實在經濟主體吸納過多的勞動力過程中。吸納過多的勞動力不僅影響經濟主體經營活動效率,還直接提高其經營成本,降低其利潤和競爭力,從而降低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率。另外,市場中的勞動力需求遠遠小于供給的狀況也決定了勞動力價格將長期處于較低水平。
二、對待失業問題應該堅持的基本觀點和態度
在經濟發展中只有摒棄極端思想,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1、正視我國高失業率問題。目前每年勞動力年齡人口的凈增量卻高達千萬以上,給社會造成很大的就業壓力。“十一五”期間就業壓力將繼續增大,我國每年需要安排就業的人口數量在2500萬人左右。而國家每年最大安排就業數量為1000萬人。
2、 控制人口增長是解決失業的根本方法。我國人口現狀的最主要問題是人口膨脹,我國每年凈增人口超過1200萬,每天新增人口4.5萬人。人口問題不僅對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產生的巨大影響,還對資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造成的巨大壓力。
論文發表費用須知:《科技風》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河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河北省科技咨詢服務中心主辦的國內公開發行的大型綜合類科技期刊。國內統一刊號:CN13-1322/N;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1-7341,郵發代號:18-38,半月刊標準大16K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