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網絡亞文化群體間關系及影響因素探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發布時間:2021-09-06瀏覽:

  【摘 要】5G技術的到來意味著我國的網絡社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而以網絡為生存和發展主要空間的亞文化群體也呈現出了新的變化。其中,不同類型的亞文化群體間關系變化最為明顯。受不同因素的影響,亞文化群體間的關系也大相徑庭。本文結合新聞傳播學理論對網絡亞文化群體的這些現象進行解釋分析。

  【關鍵詞】亞文化 亞文化群體 文化波

  學界對亞文化的研究總體上經歷了從20世紀初的伯明翰學派亞文化研究到20世紀70年代的后亞文化研究等幾個時期,而這些對亞文化的研究始終都是通過對亞文化群體進行研究而實現的。美國學者戴維·波普諾對亞文化的界定就是建立在對亞文化群體的群體表現分析基礎上的,他認為亞文化(subculture)“建立在一種擁有更加廣泛文化的亞群體之中,這個群體生產出一種既包括亞文化的某個特征,又擁有不為其他群體所包含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進入賽博時代后,亞文化群體的活動范圍開始不斷向線上轉移,互聯網的廣袤空間給了亞文化群體新的生存空間。但是,隨著網絡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亞文化如雨后春筍般開始野蠻生產,為了搶占更多的生存空間,亞文化群體之間開始出現競爭與融合。

  一、網絡亞文化群體現狀

  在后亞文化研究中,亞文化群體多采用“新部族”這一概念來進行表達。在米歇爾·馬弗索利看來,“新部族”是指“個人通過特有的儀式和消費慣性來實現集體認同的方式",換句話說就是亞文化群體的形成"不是依靠于階級、性別、宗教等,傳統的,結構性因素,而是建立在多樣的、易變的、快速消亡的消費方式"。網絡時代下的“新部族”也多是建立在相同的興趣、喜好、習慣等非結構因素之上。而目前國內的“新部族”之間的關系集中表現為激烈競爭和融合互助兩種。

  1.亞文化群體間競爭激烈

  伴隨著亞文化群體的發展而來的還有各種競爭和融合。由于網絡是公共空間資源,每個群體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進行"圈地運動",一旦其他亞文化越界,就會引起群體間的競爭。

  2.亞文化群體間的不斷融合

  除了競爭,亞文化群體之間有時也會趨向融合。抖音作為短視頻領域的頭部平臺,聚集了大量不同類型的亞文化。以潮文化為代表,本著“萬物皆可supreme"的亞文化精神,對老年人拍攝的視頻進行二次編輯處理,以使得視頻風格發生巨大轉變。同時,老年人的視頻為了獲取更多年輕人的流量,會在視頻內容中加人很多新潮的元素,比如濾鏡、貼紙、熱門配樂等。二、網絡亞文化群體競爭與融合的原因探析每個亞文化都有屬于自己內部的權力結構,圍繞核心權力會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文化群體圈層。而促使這些不同亞文化群體圈層進行碰撞的最終原因可以追究到傳播論派學者格雷布爾(FGaehner)所提出的“文化波”。在筆者看來“文化波"可以理解為:不同的文化群體為了滿足自身對物質和財富生活的需求而促使文化間的互動。網絡亞文化群體之間競爭與融合可以用這一理論觀點進行解釋:

  1.資本促進亞文化群體的交流碰撞

  資本通過廣告以及線下體驗店的方式將商品以亞文化產品的形式進行展示,這會促使亞文化群體成員對商品進行購買。此外,由于亞文化"商品"有著極強的隱蔽性,所以在進行大眾傳播后也能取得比一般廣告更好的傳播效果。以某漫畫與可愛多冰淇淋的廣告推廣為例,將商業產品披上亞文化產品外衣,促使該亞文化群體對產品進行購買。同時,群體成員為了讓自己鐘愛的動漫獲得更多廣告商的關注,就會廣泛"安利"該產品,從而促使不同文化進行了交流和碰撞。對于鐘愛可愛多冰淇淋的產品“粉”來說,新的廣告也會促使他們去了解該動漫。

  2.政策支持影響亞文化群體體量

  電子競技可以說是近幾年非常熱的話題,尤其是亞運會將電子競技納入表演項目后,國內的電子競技圈成為新的“流量明星”。電子競技這種亞文化在國內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但是直到其成為影響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運動后,才擺脫了一直以來的“玩物喪志”標簽。在得到官方認可后,電子競技圈的成員激增,尤其是女性成員增勢迅猛。這種政策支持下對亞文化的傳播,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亞文化群體的體量。

  3.社會交往為亞文化群體交流提供動力

  伴隨著web5.0的發展,社交化成為當下網絡媒體的主流發展趨勢。網絡社會交往為亞文化群體間的交流提供了動力。亞文化憑借區別于主流文化的跳脫、瘋狂而經常冠以潮流的形象。而為了使自己成為“潮男潮女”,通過與亞文化群體內的成員社交而實現自己進入該亞文化中是當下許多年輕人的主要心理動機。亞文化的核心是通過某一事物或人物建構起來的,而這一亞文化群體能否長久生存下去,還是要依靠群體成員后續的文化生產和傳播。通過與圈外群體的社交進而使得自己的亞文化群體得以延續是當下“安利"盛行的原因。

  亞文化作為社會部分人群的精神撫慰方式,具有一定“合理性”。其中包含著大量與主流文化價值、主流美學價值、主流倫理價值不同的亞文化元素。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它們往往體現出比主流文化更大的親和力和吸引力。網絡亞文化作為一種深受青少年群體喜愛的文化,青少年構成了亞文化群體的大部分。而亞文化群體間的競爭和融合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青少年群體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建構。故如何引導亞文化群體的融合和競爭對維持社會和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互聯網平臺應意識到自己的“文化責任”,在堅守主流價值底線的同時,開放包容、積極疏導,形成主流引導下多元文化之間的互動共生。

  【參考文獻】

  [1]于濤,當代亞文化的生成、特征及其發展趨向1].學術交流,2017(10):89-94.

  [2]間翠娟.從“亞文化”到“后亞文化":青年亞文化研究范式的,變與轉換1]云南社會科學,2019(07):178-184.

  [3]張長亮,王晰巍,王晨曉.網絡社群用戶持續信息共享行為影響因素研究[1].情報資料工作,2019(05):53-62.

  [4]尹鴻,面對亞文化:客觀看待,積極轉化[].人民周刊,2018(09):66-68.

期刊VIP網,您身邊的高端學術顧問

文章名稱: 網絡亞文化群體間關系及影響因素探析

文章地址: http://www.kg120.com/mianfeiwx/59402.html

國際期刊論文 SCI/SSCI選題匹配!

選擇豐富服務快速通過率高一鍵快速領取私人專屬發表方案!

* 填寫需求信息,或選擇平臺現有SCI/SSCI選題(如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原市| 宝山区| 黎城县| 鄂温| 临邑县| 青海省| 韶关市| 红原县| 石景山区| 巴彦淖尔市| 利津县| 开封市| 瑞安市| 九龙城区| 青河县| 扬中市| 兴宁市| 和田县| 新乡市| 乡城县| 交城县| 连江县| 封开县| 疏附县| 秦皇岛市| 兴海县| 合阳县| 永登县| 六枝特区| 大新县| 伊宁县| 宁海县| 措美县| 淮阳县| 凤阳县| 西峡县| 徐水县| 扎鲁特旗| 无锡市| 临夏市| 乡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