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服務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專業 高端讓您使用時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發布時間:2021-09-08瀏覽:次
摘 要:語音同化是英語口語發音中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在方言和俚語中尤為常見。對中國大學生而言,因缺少語言環境與正確的指導,學習英語語音同化難度較大。基于語音同化理論,針對英語語音同化中的逆同化現象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有助于提高學習者對語音學的認識,提高中國大學生口語水平,真正實現其口語、聽力等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中國大學生;英語語音;語音同化;逆同化;教學實踐
音系學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語言能力密切相關。雖然發音是進行成功交際的重要技能之一,但在英語語言學習中卻很少受到重視。吉姆森(Gimson)認為,學習連音可以真正幫助學習者理解聽覺語言的感知和口語產出[1]。同化(assimilation)是連接語音的一個方面,它可以使臨近單詞的連貫語流相互影響,但語音同化對于母語非英語者來說學習較為困難。鑒于此,本文以英國口音作為參考標準來探討同化中的語音變化,而相關的概念和規則將被作為教學的理論框架,來設計一堂針對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語音同化教學的課程。本文將詳細闡述整個課程計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總的來說,本文的目的是證明該教學設計的可行性,提高第二語言學習者對語音學和音系學的認識,嘗試找尋更有效的對二語習得者進行英語語音同化教學的方法。
一、語音同化理論
根據布朗(Brown)和近藤(Kondo-Brown)的理論,同化是由于附近音素的影響,一個音素變為另一個音素的過程[2]。他們認為同化作為連音的一種調整方式,通常是說話者懶惰、草率或粗心的表現。但實際情況是,其經常出現在最正式的談話方式中。為了使過渡音聽起來更舒服且流暢,根據音素相互影響的方向,同化總是以不同的方式發生。根據聲音的影響,同化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類 型: 順 同 化(progressive assimilation)、 逆 同化(regressive assimilation)、 相 互 同 化(reciprocal assimilation)。逆同化通常被認為比其他的語音變化過程更加純粹,本設計的重點便在于讓學生理解輔音在逆同化中是如何被其他音素影響而發生變化的。羅奇(Roach)認為,輔音在同化方面的主要差異有三種:發音的位置差異、發音方式差異和發聲差異[3]。逆同化可以影響的三種音類型是齒齦塞音、摩擦音和音節鼻音。齒齦塞音或鼻音n、/d,/n/在輔音之前會被同化為軟腭音或雙唇音,齒齦擦音/s,12也會相應被同化為腭齒齦音。
維斯洛夫斯卡(Veseloska)指出,當前面的齒齦音后面伴有來自不同發音位置的輔音時,發音位置通常會發生變化[4]。例如,單詞"grandpa"(祖父),閉塞輔音/p/和/nd/將變音為/m/,讀音變成/guempa/;單詞"pancake"(煎餅),因為/nN在前發音,k/將被同化為/ny,讀音變成penkeyk/,單詞結尾的輔音如幾和/d/在發音變化過程中可能會被同化成p、b/或k,如"good boy"(好孩子)中的/d/音被同化成/g:/。齒齦擦音如/sl、l很容易被后面的/音所影響,如"Swiss chalet"(瑞士小屋)和“horseshoe"(馬蹄鐵),其中/s、n音會被同化為11。鼻音,尤其是m/,可以被同化為雙唇音或軟腭音,如句子"He's in pain."(他很痛苦。)"They are in Korea."(他們在韓國。)n/的發音分別被減弱成/m/和n。在發音的改變過程中,音NV11,/在發音中會被同化,分別轉化為/1,/s/和181,而在"have to"或"has to"(必須)中,如1,ls/等后面有清音的情況下,則會被同化為/hæft?/ 或 /hæzt?/。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長元音或雙元音借用了清音的特征,比如最后一個音節是清音的輔音,就會采用它們自己的簡化形式。賽爾斯 -穆爾西亞(Celce-Murcia)和古德溫(Goodwin)認為,在同化中,這種變化方式不太常見,往往出現在一些非正式的演講中[5]。例如,“give me”(給我)將被理解為/givm:i/,這與"let me"(讓我)被理解為lem:/是一樣的。
二、教學內容設計
本課程的目標授課對象是英語專業的大二本科生,他們學習英語口語已經將近10年,并且在大學期間已經掌握了標準英語音標的基本概念和分類。雖然他們中有些能夠進行流利的發音,但對正確的語音及音系的發音規則仍缺乏系統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
連音是音系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被母語為英語者廣泛使用。然而,對于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說,找到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能力勢在必行。為了能夠正常地與母語為英語的人溝通,良好的發音是前提,是會話者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授學生學習同化不僅可以快速提高他們的發音技巧,而且可以使學習者的口語像英語系國家的人們一樣流利,他們的聽力也會得到相應提高。一般來說,學習語音知識只是學習發音的前提,而發音是流利交際的基礎。從這個角度來看,學習同化的基本特征只是本設計的一個當前目標,最終的目標是在真實的語境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和聽力理解能力。
(二)教學過程
本設計將把傳統的課堂教學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相結合。要想擁有標準的英式口音,就需要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而這對于中國大學生而言是難以實現的。不過,現在的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接觸地道的英語。李維斯(Levis)認為,計算機輔助訓練因其思想全面、組織有序而被認為是進行發音學習的理想方式[6]。在英國標準口音同化教學的聽力材料有限的情況下,使用計算機軟件呈現或編輯視頻、音頻材料,可使語音同化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整節課是關于連音同化的教學,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頭腦風暴和視頻播放,這是教學準備步驟,目的是介紹對同化的一般理解;第二部分是基礎理論教學,讓學習者熟悉語音同化,包括短片展示、尋找同化詞匯、同化的基本理論和特征教學,本部分旨在為后續的教學過程提供理論指導;第三部分包括聽力、模仿、討論和表演對話等活動,幫助學習者熟悉和熟練運用同化規則;第四部分是進行教學效果評價的步驟,學習者可以在反復聽自己及同伴的發音錄音后糾正錯誤。本設計有多種教與學的活動,以保證課程更加多樣化和引人入勝。第一部分,在一節課開始安排十分鐘的頭腦風暴,激發學生對發音學習的興趣,這有利于學生盡快參與教學主題當中,與教師和其他學習者進行互動。在介紹語音同化的基本理論之前,先介紹兩段英語為母語者講課的相關視頻資料,讓學生對語音同化有認知準備,對什么是語音同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到目前為止,以上步驟都是為下面教學指導部分作準備。
第二部分,教師需要用10分鐘來介紹理論大綱,說明語音同化的定義和分類。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必須確保學生熟悉音素吸收過程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和理論。理論的解釋必然要借助一些合適的教材,這些教材需要在相關的英語學習網站上尋找。針對長期學習的需要,本課程將以"presentation"(展示的形式講解理論要點,方便學習者進一步復習。教師從英國電影中選擇一段簡短有趣的片段進行教學,要求片段中包含幾個被同化的單詞,該步驟通常用于激發學習者的興趣;通過觀看電影,學生可以接觸純正的英語口語,這有助于學習者培養正確的發音;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小組成員分享他們在視頻或者聽力錄音中發現的被同化的詞匯;設置問題,注意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動發現同化音與正常音的區別。通過探究式學習活動,如小組討論,將提高他們的參與性和主動性;而且,為了驗證自己的答案,在接下來的重播環節他們會更仔細地聽,這有利于他們熟悉常規的同化規則。在此基礎上,教師講解一些規則,使學生對同化音素的變化、同化音與未同化音在發音位置或方式上的差異及發聲的變化有正確的感知。因為該部分涉及發音的三個變化,教師應詳細講解,所以這一部分持續20分鐘。此外,教師應給出一些短語和單詞的例子,使學生進一步熟悉什么時候齒齦塞音或鼻音會被同化,以及在特定的情況下哪些輔音會改變發音。
第三部分,首先讓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聽力練習,這部分實質上是為了進行語音的輸入。教師播放錄音,錄音中需含有一組同化的單詞或短語。達拉斯卡(Dlaska)和克萊克勒(Krekeler)認為,借助音頻或視覺材料持續地聽或看是有利于提高第二語言學習者發音水平的方法[7。各種語言習得是聯系在一起的,因此聲音感知和發音技能也是緊密交織的。為了提高學生對語音同化的理解,應在語音教學中加入聽、說練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尋找合適的聽力樣本供學生模仿。其次,給學生10分鐘的討論時間,讓他們討論在學習同化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分享自己的感受。討論的一個好處是,當學習者在互動中發現錯誤時,可以立即從他們的同伴那里得到反饋。再次,給學生15分鐘的時間進行對話表演,要求對話中至少包含五個語音同化的單詞或短語,未參與表演的學生可以對他們的句子給予相應的評論。這一活動充滿趣味性,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的同時了解同化規則。
第四部分,安排一個時長10分鐘的練習,由學生自己進行學習成果評估。讓學生將自己的發音錄下來,然后與標準的英語錄音進行比較,總結發音中存在的問題。隨后與同伴互聽錄音,并給予評價、相互糾錯。這一步驟將同伴評價和自我評價結合在一起,相比傳統的單純由教師評價更能全面地反饋學生發音存在的問題。本課堂的最后部分則是教師提出問題,并布置家庭作業,以敦促學生及時總結,鞏固所學。
結語
在中國,英語語音學習一直是英語教學中一個重難點。語音教學要生動、實用,就必須要有相應的環境讓學生進行訓練和實踐。本課程設計以英語語音同化理論框架為基礎,結合計算機和網絡資源,通過多樣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使學習者更好地理解英語語音同化的特征。總而言之,在語音和音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相應的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活動及視聽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克魯特登.吉姆森英語語音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33-309.
[2] BROWN J D, KONDO-BROWN K.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Connected Speech to Second Language Speakers [M ]Honolulu. HI: 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Resource Center.2006: 99-125.
[3 ] ROACH P. 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 Practical Cours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107-113.
[4] VESELOVSKA G. Teaching Elements of English RP Connected Speech and CALL: Phonemic Assimilation [J].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2016 (9): 1387-1400.
[5] CELCE-MURCIA M. BRINTON D M. GOODWIN J M.Teaching Pronunciation: A Reference for 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37-50.
[6] LEVIS J.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Pronunciation [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7(1): 184-202.
[7] DLASKA A. KREKELER C. Self-Assessment of Pronunciation Jl System, 2008 (6): 506-516.
期刊VIP網,您身邊的高端學術顧問
文章名稱: 對中國大學生進行英語語音同化教學的實踐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kg120.com/mianfeiwx/59442.html
* 填寫需求信息,或選擇平臺現有SCI/SSCI選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