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服務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專業 高端讓您使用時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發布時間:2021-05-21瀏覽:次
摘要:電視民生新聞誕生以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受到百姓的愛戴和追捧,但是它在發展中也出現了這樣和那樣的問題。文章針對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的實際情況,分析探討,提出其健康發展的新舉措。
關鍵詞:民生新聞概念形成創新措施
電視民生新聞的由來及概念形成
《辭海》里對“民生”一詞的解釋是“人民的生計”,是一個帶有人本思想和人文關懷的詞語。而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二年》,正所謂“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
我國新聞媒體正式提出”民生"的概念,是在改革開放后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平面媒體的都市報、城市晚報,大量報道的社會新聞即是"民生”新聞的雛形。2001年沈陽電視臺的《直播生活》帶有明顯的“民生”特質,但沒有引起人們太大的關注。2002年元月1日,南京電視臺的《南京零距離》大時段節目開播,僅僅一周時間節目就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一步躍入AC尼爾森南京地區電視榜,最高點收視率達到17.7%,創造了國內地方電視臺新聞收視的奇跡。受該節目之影響,全國各地電視民生新聞風起云涌,蓬勃發展,像河南電視臺的《都市頻道》、陜西電視臺的《都市快報》、西安電視臺的
《西安零距離》、成都電視臺的《成都零距離》等都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電視民生新聞的興起與形成,為傳媒時代注入了新的活力,開創了新聞宣傳的新局面,被專家們稱作中國新聞的第三次革命。
電視民生新聞的實踐,引起業界和學界的極大興趣,紛紛總結歸納電視民生新聞一詞的內涵,然而眾說紛紜,尚無定論。到目前為止,對電視民生新聞基本概念的說法已有五六種之多,但是比較能夠得到大家一致認可的觀點是:民生新聞是“從群眾日常生活中采制而來的新聞,內容上鎖定群眾的生存狀況、生存空間,關注群眾的冷暖痛癢、喜怒哀樂,形式上充分利用先進的傳播手段,提高新聞的時效性和互動性,拉近電視與觀眾的距離。”民生新聞是“平民視角、民生內容、民本取向"。
電視民生新聞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千臺一面,同質化嚴重。電視民生新聞深受百姓的喜愛與追捧,于是乎,全國各地的新聞媒體聞風而動,風起云涌,呼啦啦一陣風似的跟風趕潮都辦起了民生欄目,光是欄目名稱的相似雷同就非常嚴重。像《南京零距離X西安零距離》溫州零距離》,還有《直播北京》直播南京X直播鄭州X直播西安》
等。標題相同相似,內容相似相同,車堵車撞、鄰里糾紛、打架斗毆、吃喝拉撒,如此雞毛蒜皮的生活瑣事塞滿了熒屏。這些事情看似熱鬧實則無聊,開始覺得有點新鮮,時間一長就感到毫無意義,無非是給一些無聊的看客增加點生活笑料罷了。在主持風格上,主持人的面孔、語調也十分接近,濃重的地方口音夾雜著半生不熟的普通話,讓人聽著心里很不好受。節目的攝影鏡頭多采用長鏡頭,原生態,不剪輯,噪音、污染、垃圾進入鏡頭,打斗、爭吵、辱罵、聲嘶力竭的吶喊以及各種丑陋的姿態一起涌進視頻,不僅玷污了視頻,也玷污觀眾的眼睛,玷污了觀眾美好的心靈。總之,民生新聞的同質化問題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負面報道過多,社會效果不佳。在普通人的生活當中,負面的東西原本就不少,人們不愿看到它、聽到它,即使過去了很久的事件,人們都不愿重新提起它。特別是那些受人欺負、受到侮辱、嚴重傷害心靈和尊嚴的事情,人們更不愿讓它重現眼前,因為這無異于第二次受到傷害。而某些電視民生節目恰恰犯了生活的大忌,毫無顧忌地揭人隱私,挖人老底,諸如三角婚戀、爭風吃醋、偷雞摸狗、爹死娘嫁等通通搬上鏡頭。按說這些事情也都屬于民生的內容,但這些內容也是屬于一些人的無奈和不幸,遇見了就很丟人很沒面子,何況別人把家里的爛事搬上熒屏大肆渲染,且毫無顧忌地胡亂平說呢?人活在世上都是有尊嚴的,不管他貧窮和富有,也不管他居官或做民,所以,作為電視人首先應該明白這一點。電視新聞民生節目應盡量減少負面報道,以免有意無意中傷害了百姓的尊嚴,產生不好的社會效果。
為獻媚受眾,降低新聞價值。新聞是有價值的,一條好的政治新聞能鼓舞土氣,號召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去完成光輝偉大的事業,如毛澤東同志當年發表的《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的新聞;一條經濟新聞能改變一個地區的經濟困境,使遍地賣不出的農產品打開銷路,幫助農民增加經濟收入,如《謝集鎮豐產的辣椒賣出去了,椒農笑了》。而當前的電視民生新聞中,一些新聞既沒有政治價值也沒有經濟價值,只是為了獻媚少數受眾以供觀眾獵奇取樂,如菜市場上婦女因為幾顆大蔥吵架斗嘴、打斗撕扯。這樣的新聞嚴重損害了新聞的形象,降低了新聞的價值,同時,誘發了受眾的負面心理和不健康的情緒,為社會帶來不安定的因素,百害無益。
主流感不強,正能量弱化。電視民生新聞要傳播正能量,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宣傳黨的方針、路線、政策,起到凝聚人心、團結人民、艱苦奮斗,為建設富裕、強大的現代化中國而努力奮斗的作用。這是社會的主流,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忘記。電視民生新聞的一些節目好像根本就不懂這些,熱心報道的是燈不明、路不平、汽車撞進路邊坑,這些生活中的小事、爛事,該不該報道?該,但不能簡單的一報了之,要做深度報道,要挖掘背后的深層原因,要讓有關單位領導高度重視,把問題給以徹底解決,給市民一個滿意的答復。
電視民生新聞需要改進的具體措施加大創新力度,突出節目特色。電視民生新聞節目要想健康順利地發展下去,必須走創新發展的路子,只有創新才能使節目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才能牢牢吸引受眾把節目看下去。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特色就是鏡頭下移,讓老百姓作為節目的主角,積極參與政府倡導的政治、經濟生活,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以便更多的人凝聚在一起,共同走向繁榮富強的美好歲月。從事這個節目的記者、編輯都應圍繞這一中心選題、收集素材,并深挖素材背后的東西,把節目做深做透,做細做精,做成老百姓喜歡看的節目。內容為王是所有新聞節目的要求,一期節目缺乏豐富扎實的內容,再怎么有好的編排、好的包裝和制作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觀眾是不會買賬的。因此,節目的創新首先要從內容上下功夫,記者要做好采訪策劃,深入下去,對要采訪的題材進行認真地調查研究,分析對比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出路,使電視民生新聞的特色彰顯出來,讓它真正成為老百姓的精神食糧和情感寄托。
報道要有深度,力爭做出精品。電視民生新聞來源于生活,反映的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這不能說它是對原生態生活的復制和還原。它是通過一件件小事、一個個生活細節,去揭示蘊藏于生活中的哲學道理,倡導的是一種美好的社會道德社會觀念社會秩序。因此,在觀看節目的時候,觀眾看重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新聞事實中體現出來的對生活的深層理性思考。電視民生新聞表面上看來不是時政新聞,它的本質和目的卻是一樣的,它必須向民眾提供有深度、有價值、有意義的新聞產品,不然的話,它是沒有存在的必要的。因此,電視民生新聞要想做得有深度,做出精品,記者就要深入下去,挖掘新聞背景,多方收集材料,然后再從理論的高度對材料加以分析、判斷、概括,從中找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規律性的東西,為新時代的發展和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丟掉媚俗觀念,融入主流宣傳。電視民生新聞在其發展過程中曾經走過彎路,為了迎合部分觀眾的口味,掉入了媚俗的泥潭,遭到業內有識之士和專家學者的批評。電視民生新聞工作者應該接受專家的批評意見,積極調整工作思路,盡快融入主流媒體宣傳隊伍中。電視民生新聞的采集和編選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依據,在強調平民意識、服務百姓的同時,自覺地承擔起開拓民生視野的強大社會職責,做到全心全意為社會擔當,為民族復興發展做貢獻。同時,電視民生新聞要樹立很強的公共意識,既要關心平民百姓的生活和疾苦,也要關注與百姓相關的黨和政府制定的方針、政策,以及社會發展的宏觀走向。編輯、記者要善于從民生角度解讀政府的"國計”與“民生”,讓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與百姓的生活結合起來,召喚大家一起投入到社會主義公共事業的偉大建設中去。提高節目編排藝術,增強節目吸引力。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編排在新聞制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編排得當收視效果就好,編排錯亂收視效果就差,節目的收視率就會大打折扣。這是考驗新聞編輯編排能力的重要一環。首先,要做好新聞內容的篩選。面對記者采訪來的許多新聞稿件以及節目播出的有限時間,編輯必須篩選出既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又能充分服務受眾的新聞。這就要求電視編輯具備高度的政治敏感和高超的藝術修養,能夠在紛繁復雜的新聞材料中辨別真偽,做出準確的選擇和判斷,甄選出符合社會發展實情和積極向上的新聞內容。其次,要選好頭條新聞。頭條新聞是當天整檔新聞節目的靈魂和導向,也是新聞節目的眼睛。要選取最具有代表性、社會關注度高、容易引起共鳴的新聞作為頭條播出。其三,要打破四平八穩的常規編排,采取波浪式的編排方式。頭條選好之后,將硬新聞、軟新聞交叉編輯,做到口播、現場新聞交替出現,制造出山峰波谷相間的新聞段落,使受眾的注意力有集中,放松,再集中,以達到最佳收視效果。
參考文獻:
[1]徐寶才.提升電視民生新聞品質四大策略U].中國記者,2010,(10):64-65.
[2]許強,曾鵬、略論當今民生新聞的特點及其現狀反思[J.湘潮(下半月)(理論),2008,03):30-31.
[3]李遠君,電視民生新聞的問題及對策[1]青年記者,2012,(23):24-25.
期刊VIP網,您身邊的高端學術顧問
文章名稱: 電視民生新聞的概念形成、現存問題及創新發展措施
文章地址: http://www.kg120.com/mianfeiwx/57564.html
* 填寫需求信息,或選擇平臺現有SCI/SSCI選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