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服務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專業 高端讓您使用時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發布時間:2021-05-21瀏覽:次
[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心理康復干預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焦慮抑郁狀態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0年2-5月在郵鄲市第一醫院神經內二科住院的急性腦卒中患者60例,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30例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30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心理康復干預。4周后,通過焦慮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評價2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并以Barthel指數評估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統計2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得分。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發生率分別為23.3%(7/30)和26.7%(8/30),對照組分別為80.0%(24/30)和76.7%(23/30),對照組焦慮及抑郁發生率明顯高于研究組(P均<0.05)。干預后2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均明顯高于干預前(P均<0.05),且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急性腦卒中患者進行早期心理康復干預可降低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急性腦卒中;早期心理康復干預;焦慮抑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腦卒中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進程,腦卒中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致死性及致殘性疾病。腦卒中具有驟然發病和進展迅速等臨床特點,大多數患者出現機體功能受損,從而不能及時調整心態接受疾病帶來的健康變化,導致患者出現明顯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有統計顯示,腦卒中后約50%的患者存在焦慮、抑郁伴失眠體驗2,邵洪娟和劉瑩等[指出神經心理癥狀的發生可導致腦卒中患者發生機體內分泌紊亂,產生悲觀抑郁情緒,不會主動參與康復鍛煉,從而影響患者神經功能康復,甚至加重病情進展,導致腦血管疾病再次發生,因此,對急性腦卒中患者不僅需要神經科醫生的藥物治療和康復治療師的康復鍛煉,還需要精心護理和早期的心理干預共同配合才能達到最理想的康復狀態。目前,對腦卒中患者不良情緒障礙的臨床治療主要為藥物治療及心理康復干預,藥物治療由于遠期效果不確切,且不良反應相對較大,臨床應用受限。近年來發現,對于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早期開展神經心理康復護理在康復過程中效果較為明顯,故神經心理康復干預越來越受到臨床護理工作人員的重視-。本研究主要觀察早期心理干預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焦慮抑郁發生率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以明確早期心理康復干預用于急性腦卒中患者的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5月在郵鄲市第一醫院住院的急性腦卒中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均確診為急性腦卒中;病情相對穩定,有基本的理解能力,能配合完成量表調查;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研究。排除昏迷患者:聽不懂普通話及不能配合的患者;既往有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疾病者。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每組30例。研究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5-78(64.3±6.9)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6-78(65.4±9.1)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
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干預,以講解及監護病情、常規用藥指導等為主。研究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心理康復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腦卒中知識教育 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腦卒中的發病原因、發病特點、處理措施及預后等,使患者初步認識腦卒中并逐漸接受,幫助患者適應目前的身體功能狀態,理性、正確地對待疾病,積極配合治療及康復。應用多樣化的圖片和視頻方式進行健康教育,語言要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使患者容易理解,同時要及時解答患者的疑惑,安撫患者情緒。
1.2.2個體化的心理康復指導 護士要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時識別有嚴重負性情緒的患者,重點關注,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況,調整護理干預措施:對情緒低落的患者加以有效引導,為患者的不良情緒提供必要的宣泄渠道,組織恢復較好的同類患者現身說教,樹立患者信心,促使患者積極參與康復訓練:對生活無法自理的患者進行鼓勵,指導患者進行一些比較細小的日常生活活動,以討論的方式激勵患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與其家屬溝通如何為患者提供更好的幫助。
1.2.3 肢體表情等非語言干預 護士面帶微笑進行溝通,用微笑的力量去感染患者,緩解患者抑郁的心情:始終保持誠摯、鼓勵的眼神可增加患者對護士的親近感及信任感,拉近護士和患者之間的距離,促使患者主動表達需求:患者訴不適時,用認真傾聽,并及時給予安撫,以減輕患者內心的抑郁情緒。
1.3觀察指標 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由經過培訓的兩名評定者采用HAMA焦慮量表和HAMD抑郁量表評價2組患者焦、郁狀態。a.HAMA量表。無焦慮:HAMA評分<7分:可能有焦慮:7分s HAMA評分<14分:輕度焦慮:14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數據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i±s表示,組內組間比較采用1檢驗,計資料比較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2組患者焦慮、抑郁發生率比較對照組發生焦慮24例(80.0%),研究組發生焦慮7例(23.3%),對照組焦慮發生率明顯高 研究組(Р<0.05)。對照組發生抑郁23例(76.7%),研究組發生抑郁8例(26.7%) ,對照組抑郁發生率明顯高于研究組(P<0.05) 。見表1及表2。
2.2 2組患者干預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2組干預前Brathe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干預后Brathel評分均明顯增高(P均<0.05),且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 2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比較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67.13±9.33)分,研究組為
(91.35±4.77)分,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部血管突發病,引起腦組織、腦神經不可逆損傷,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對于大部分腦卒中患者,發病后的軀體以及語言等多種神經功能喪失不能及時適應,極易導致抑郁、焦慮等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即使經過4周的病情適應期,對照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的發生率分別高達80.0%和76.7%,提示腦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存在更高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
李娟等回指出腦卒中后的情緒障礙可以導致患者消極悲觀,影響患者參與康復的意愿,降低神經功能康復水平,增加患者的致殘率和病死率。既往研究證實,情緒障礙疾病不僅是腦卒中的結果,還是腦卒中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抑郁癥狀是腦卒中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抑郁、焦慮等心理因素通過擾亂機體神經內分泌功能及血管內皮功能,進而可能引起高血脂癥并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從而增加急性腦梗死的發生風險,影響腦卒中后神經功能的康復進程[0。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對于腦卒中患者來說至關重要,是腦卒中患者盡快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前提條件。由此可見,應該將神經心理康復干預放在首要位置,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增加患者主動參與康復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康復療效[2-13]。本研究結果提示,經過4周的早期心理康復干預,研究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及早給腦卒中患者神經心理康復干預可明顯改善腦卒中患者悲觀情緒,能很快認識疾病帶給身體的變化,以積極的心態配合疾病的治療、康復。
既往研究證實,早期神經功能康復治療可以促進腦卒中患者神經細胞恢復,從而提高康復效果[。早期的神經功能康復措施能有效地促進腦卒中患者大腦的運動和大腦皮層功能的重組,促進神經缺損癥狀的重新恢復[13]。突發腦卒中不僅能在肢體上導致患者運動和感覺障礙,還給患者身心帶來重大創傷,其發生和康復都與心理因素有關,而心理狀態和肢體功能的康復密切相關[6-1)。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4周的心理干預,研究組患者的Barthel評分明顯高于干預前及對照組患者,提示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實施早期心理康復干預明顯改善了腦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夏昌華等[]指出心理護理對于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護理滿意度的提升有利于營造和諧的護患關系,拉近護士與患者之間的距離,降低患者對醫療環境的恐懼,提高患者對醫護工作的配合度。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心理康復干預極大地增加了醫護之間的粘合度,從而促進腦卒中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腦卒中患者多因發病急,對身體殘疾缺乏一個適應的過程,突然的打擊使患者很容易罹患心理疾患,容易產生焦慮、自卑、恐懼、抑郁等多種負性情緒,并會出現自暴自棄、抵抗治療等不良行為,患者的早期康復非常關鍵。不良的心理狀態嚴重影響了患者對臨床治療的配合的積極主動性,因此心理護理應是腦卒中患者護理的關鍵措施,故常態化、規范化地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實施早期心理康復干預意義重大。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王德隴,王金環,彭斌,等.《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6)概要[].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7,14(4):217-224.
[2]劉增雪,陸靜玨,周一心,關于卒中后抑郁發病機制的研究新進展[].中國醫藥導報,2019,16(2):24-28.
[3]邵洪娟,心理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綜合康復效果的影響D.心理醫生,2016,22(18):230-231.
[4]劉瑩,丁瑤,吳蒙,早期心理康復干預對中風后抑郁患者的臨床效果評價0].心理月刊,2019,14(2):47-48.
[5]Tsai T H,Lu C H,Wallace C G,et al.Erythropoietin improves long-term neurological outcom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a randomized,prospective,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Crit Care,2015,19(1):1-9.
[6]Miklitsch C,Krewer C,Freivoge I S,et al.Effects of a predefined mini-trampoline training programme on balance,mobility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fter strok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Clin Rehabil,2013,27(10):939-947.
[7]王瓊,心理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情緒及自我接納的影響效果觀察[].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6):249.
[8]李美鳳,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價表的設計及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1,7(5):396-397.
[9]李娟,周蘭姝,慢性疾病軌跡模式及其在腦卒中患者照護中的應用研究進展[].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8):41-44.
[10]Gump B B,Matthews K A,Eberly L E,et al.Depressive symptoms and mortality in men:results from the Multiple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Trial[].Stroke,2005,36(1):
98-102.
[11]Ranjit N,Diez-Roux AV,Shea S,et al.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inflammation in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 sclerosis[J].Arch Intern Med,2007,167(2):174-181.
[12]宋健雄,早期預防卒中后抑郁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康復的影響[D].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8):1111.
[13]夏昌華,吳小虹,陸葉,等,心理護理在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D].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1):155-157;168.
[14]邱君,何漢琴,蘭梅,等,精神康復干預對腦卒中后早期焦慮抑郁障礙患者心理狀態及軀體功能的影響[D].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8,45(6):1103-1105;1115.
[15]曾巧美,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卒中患者ADL的影響[C].全國第五次護理專業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06:980-981.
[16]孔燕,心理康復干預對老年腦卒中患者SDS及ADL評分的影響[].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2187-2191.
[17]禹建偉,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卒中運動功能恢復的作用0].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8):98-99.
期刊VIP網,您身邊的高端學術顧問
文章名稱: 早期心理康復干預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的影響
文章地址: http://www.kg120.com/mianfeiwx/57565.html
* 填寫需求信息,或選擇平臺現有SCI/SSCI選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