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教育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物質文明建設腳步的加快,發揮社會教育資源價值,促使教育資源均等化成為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主要分析博物館社會教育資源開發應用價值,提出利用博物館能夠豐富現有教學資源、提高課程設計能力和促進網絡資源建設結論。研究過程中,對教育資源均等化實現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論述,結合現有教學技術,分析了針對性解決方案,以期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得到充分發揮。
關鍵詞:博物館;社會教育資源;資源均等化;實現與指導
0 前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有質量的教育”,之后有關教育資源均等化的研究越來越多。分析現有研究結論,均認為我國城鄉二元結構體制,使得偏遠山區教育資源分配不足、阻礙社會公平的實現。博物館是公共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發揮博物館第二課堂作用,將教育資源輻射到鄉村,促進教育資源均等化成為目前工作的重點。
1 博物館教育資源開發應用價值
1.1 豐富現有教育資源
推動博物館教育資源開發是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而博物館的教育資源十分豐富,能夠為學生學習提供實踐園地。在具體工作中,應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教育資源開發中,組織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活動,使得博物館相關項目適合走進校園。相關工作人員可通過開展下基層流動展覽、組織教育資源講座和專家交流等多樣化的活動,讓教育資源向相對薄弱的地區開放,促使農村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開展有效學習,逐步實現社會教育資源均等化。
1.2 有利于設計系列課程
各地文物部門和博物館應與教育部門、中小學校合作,在充分考慮中小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對博物館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在此基礎上設計自然類、歷史類和科技類相關課程,拓寬學生視野。此外,在日常教育中,教師可將語文、歷史、思政、地理、美術、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多種學科教育與博物館資源有機結合,發掘博物館教育資源價值。設計相關系列課程,博物館社會教育資源能夠實現合理分配,對教育公平性起到關鍵作用。
1.3 促進網絡教育資源建設
教育部和文物局在推動博物館教育資源建設中,可利用網絡教育資源。相關人員可結合現有技術條件,對博物館教育資源地圖進行設計,使得教育資源能夠實現有效連接。各地教育和文物部門應加強合作交流,利用現代化技術,建立本區域內網絡教育平臺,并將優質的教育資源發布在平臺上,為相關人員的學習提供資源。博物館為確保社會教育資源均等化,可以將教育資源在網絡公開,豐富青少年教育資源庫,使得教育資源與中小學課程體系對接,增加教育覆蓋面,發揮社會教育功能。
2 博物館教育資源均等化存在的問題
2.1 城鄉二元結構歷史缺陷
受到我國戶口登記條例影響,城鄉二元結構逐漸形成。二元結構下,城市和農村發展失衡問題一直存在,不僅體現在經濟結構方面,教育資源上也存在不公平。從政策層面分析,傳統模式下重城市、輕農村的發展政策,使得農村教育資源嚴重落后,博物館是社會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縣級以上城市,在鄉鎮行政單元未能普遍設立。教育資源出現嚴重傾斜問題,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不足,影響教育資源合理分配。
2.2 教育投入與合作問題
新時期造成教育資源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資金投入不平衡,農村基礎教育資源和文化服務設施建設落后,影響教育資源優化分配。我國財政體制中,能夠享受國家免費開放資金的博物館僅限作為宣傳、文化教育和文物系統的國有博物館,現有博物館教育合作與免費開放力度不足,影響教育資源均等化發展。
2.3 缺乏考核管理機制
有些地區提出了文化平權概念,重視對社會教育資源均等開放,并通過法律制度落實相關決策內容。分析博物館發展模式,文化平權理念尚未普及,現有績效考核與評估機制未能將偏遠山區教育資源支持納入其中,使得教育資源在分配上存在不公平?,F有考核內容缺乏長效管理機制,其針對性和有效性嚴重不足。
3 促進博物館教育資源均等化的有效對策
為改善社會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問題,提出發揮博物館公共服務功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資源均等化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平均化和無差異化,讓所有公民全體均能享受到無差別的公共教育,而是在認清城鄉教育資源存在差異的前提下,為人們提供一定標準的教育資源,實現機會均等,確保每個接受教育的人員均能有機會獲得相關教育資源。為促進基礎教育資源均等化,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3.1 打破城鄉二元結構
公平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主要因素,計劃經濟中社會資源較為匱乏,公平共享社會發展成果未能引起人們重視。隨著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目前“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成為發展政策導向。教育資源是重要的公共資源,在支持農村建設中發揮主要作用。城鄉二元結構模式下,教育資源呈現出不公平現象,為實現文化服務均衡,改善城鄉之間教育、文化差異,相關部門應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通過多樣化的發展策略,促進城鄉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支持,讓農村群眾形成較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滿足鄉村建設實際需求。
城鄉二元結構是導致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主要原因,為推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需要突破現有體制結構,確保教育資源公平分配。教育資源屬于公共資源的重要一種,具有共有性和共享性,為人們生產、生活提供基礎服務。分析博物館社會教育資源,存在城鄉二元對立、資源配置失衡問題。社會教育資源為全體公民共有,屬于基本公共服務,對教育資源進行合理分配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途徑。
博物館社會教育資源在城市與農村分配存在不均衡是影響社會安定的主要因素,相關人員應認識到目前城鎮化進程中,人們意識水平提高,對精神層面的要求越來越高。素質教育和文化培養的重要性逐漸凸顯。但是目前農村教育資源有限,博物館教育資源不均等,鄉鎮基礎文化設施建設缺乏。為突破現有發展瓶頸,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放開教育資源,讓社會教育資源優化、公平分配十分重要。相關部門應出臺適合社會教育資源均等化配置的有效方法,積極完善城鄉教育體系,為鄉村振興和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優質人才。
推薦閱讀:博物館藏品的預防性保護和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