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為可持續發展提供“臨滄樣本”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臨滄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邊境,因瀕臨瀾滄江而得名,是國家重要的水電能源基地,具有突出的區位、資源、開放優勢,但長期以來面臨著“特色資源轉化能力弱”的瓶頸問題,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自然生態資源、優質農產品資源和沿邊區位優勢未能轉化為發展優勢。

可持續發展論文

  2019年5月,臨滄迎來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機遇——國務院正式批復臨滄市以“邊疆多民族欠發達地區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這一年多來,臨滄抓住機遇,通過實施對接國家戰略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速、發展與保護并重的綠色產業推進、邊境經濟開放合作、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產業提升、民族文化傳承與開發五大重點行動,書寫著可持續發展的“臨滄故事”。在“十四五”開啟之年,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共臨滄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沈熙,深入了解臨滄示范區面臨的挑戰、做出的改變、找到的路徑以及未來的藍圖。

  對話:

  Q|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

  A| 沈熙

  創造“臨滄速度”,展現“臨滄精彩”

  Q:在您看來,示范區建設帶給臨滄的主要變化是哪些?是否如期實現了計劃目標?

  A:一年多來,臨滄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以示范區建設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扣“邊疆多民族欠發達地區創新驅動發展”主題,于變局中開新局,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沒有辦成的大事好事,創造了“臨滄速度”,展現了“臨滄精彩”。

  一是實現歷史性跨越。城鄉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多措并舉對沖新冠疫情影響,在邊境防疫工作負擔繁重的情況下,全市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相比2019年仍增長4%左右;城鎮和農村常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突破3萬元和1萬元大關,分別增長8%和10%。綜合交通實現歷史性跨越:“飛燕型”綜合交通網的“四梁八柱”搭建成型,2020年12月30日大理至臨滄鐵路正式通車,260萬各族人民百年鐵路夢想成為現實;2021年1月13日墨臨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臨滄邁入高速公路時代,我們如期實現“第一次跨越”。

  二是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以企業先行、民心先行、文化先行、地方先行推動對外開放“五通”,積極推進口岸持護照通行,設立4個駐外商務代表處。推進建設邊境經濟合作區,文化教育、農業技術、醫療衛生等跨國合作不斷加強,成功舉辦跨國邊境交易會。

  三是創新型臨滄建設初見成效。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首個國家級堅果類檢測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澳洲堅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工程院院士工作站、國家985大學創新研究院等各類科技創新平臺145個,實施重大科技項目177個,突破關鍵核心技術61項,縣域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建設實現全覆蓋,臨翔區、耿馬自治縣、鳳慶縣被列為省級科技成果轉化示范縣,臨滄工業園區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強化觀念創新、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

  Q:面臨邊疆、多民族、欠發達的基本市情,臨滄市是如何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引尋找相應解決方案的?

  A:臨滄市全面踐行可持續發展發展理念,強化觀念創新、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緊密結合實際,讓“綠色”成為示范區建設的靚麗底色,讓“開放”成為示范區建設的有力支撐,讓“民族文化”成為示范區建設的鮮明亮點。

  一是創新工作模式,決勝脫貧攻堅。運用滬滇協作和科技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多項舉措和創新“農特產品+旅游業”發展模式,結合田園景觀、民俗文化開展休閑和觀光相結合的鄉村旅游,打造“造血扶貧”新機制和新模式。

  二是創新發展模式,加快民族文化資源可持續開發。加強對35項非遺項目、50個傳承人和268個文物保護單位保護開發。采取修舊如舊、異地搬遷、集中安置方式,完整保留滄源自治縣翁丁老寨原有民族建筑和全套歷史文化產物,以老房入股、以景區維護為業、以保護傳統特色為己任、以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為目標,打造4A級景區,形成民族文化保護、居民收入提升、民族地區綜合發展的良性可持續發展經典模式。

  三是創新組織模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全省率先開啟鄉村振興的“臨滄實踐”,圍繞人的資源、物的資源、問題清單、項目清單“四張清單”摸清底數,以組織2.64萬名公職人員回到家鄉編制有特色、有溫度、有感情、可實施的“萬名干部規劃家鄉行動”破局開篇,全面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啟動建設鄉鎮駐地示范村、公路沿線示范村、產業示范村、旅游示范村、特色示范村等500個示范村,在7574個自然村(組)深入開展垃圾、污水、廁所、綠化、不良風氣“五個整治”。

  四是創新機制模式,提升沿邊村寨可持續發展能力。構建道路、村莊、組織“三套系統”的創新模式。建立“村民小組黨支部+綜治網格員+黨員+群眾”、國門黨工委和村(社區)聯合黨組織的全覆蓋網格化管理體系,建成產業支撐、文旅融合、人口聚集、口岸和邊境貿易、睦鄰友好“五種形態”村莊,把邊境村寨建設成為小康村的典范、展示國門形象的窗口、守土固邊的堡壘。

  Q:針對臨滄市長期以來面臨著“特色資源轉化能力弱”的瓶頸問題,臨滄市領導班子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動?在資源優勢轉化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A:針對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自然生態資源、優質農產品資源和沿邊區位優勢未能轉化為發展優勢的問題,臨滄市主要采取以下3項措施,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著力打造一流“綠色三張牌”。1.打造“綠色能源牌”,推進中小水電提質增效,擴大電力市場化交易和增量配電改革,科學有序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推廣天然氣利用,全市電力總裝機達890萬千瓦,新增光伏電站裝機容量13.7萬千瓦,開啟綠色能源發展新局面。2.打造“綠色食品牌”,打造以甘蔗、茶葉、核桃、臨滄堅果等高原特色農產品為主的綠色食品,做優做強綠色食品產業基地,完成88萬畝糖料核心基地建設,培育了一批本土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3.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塑造“大美臨滄,美在鄉間;花開四季,香飄八方”旅游品牌,拓展“一部手機游云南”平臺動能,主動融入“大滇西旅游環線”,建成運營一批有特色的半山酒店,加快建設特色小鎮和創建高A級景區,建成18個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和1825個美麗鄉村。加快發展醫療養老產業,臨滄市中醫醫院(佤醫醫院)開診,100%的社區、88%的村可提供5種以上中醫藥服務。

  推薦閱讀:可持續發展論文投稿的sci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海县| 桂林市| 光泽县| 永康市| 湄潭县| 浦北县| 嘉兴市| 农安县| 巨鹿县| 依兰县| 东平县| 镇原县| 平遥县| 宣恩县| 山阳县| 彩票| 江华| 贵阳市| 宝清县| 内丘县| 清涧县| 武穴市| 利津县| 平山县| 龙泉市| 治多县| 呼玛县| 枣庄市| 文昌市| 正宁县| 客服| 墨竹工卡县| 陇南市| 德钦县| 闸北区| 高雄县| 合水县| 建瓯市| 六安市| 湖南省| 泰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