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目前,文化創意產品的市場同質化嚴重且忽視文化的傳播率以及用戶反思層需求,而敘述性設計的方式可以體現產品設計中的情緒、感受、心理等,因此本文以敘述性設計為切入點,探討敘述性設計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應用。本文首先闡述了敘述性設計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應用意義,其次闡述敘述性設計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應用原則與方法。希望通過運用敘述性設計的手法使得文化創意產品提供更有溫度,且能夠引起用戶與特定文化的共鳴,為文化創意產品的創新理論研究思路和設計方法。
關鍵詞:敘述性設計;文化創意產品;應用
敘述性設計從“敘事”一詞派生而來,經歷諸多藝術運動和藝術理論的影響和洗禮成就如今廣泛語義下的設計手法。通過區別于功能主義和現代主義的設計展現方式,表達屬性他獨特的情感交流、文化心理探討方式。通過討論敘述性設計的不同之處,分析它與文化創意產品的相似之處和耦合特征,以此方式討論文化創意產品的創新理論研究思路和設計方法。
1 敘述性設計概述
1.1敘述性設計的概念
敘述性設計又稱敘事性設計。“敘事”一詞最早在19世紀由俄國形式主義派生而來,稱為舊敘事學。到上個世紀末由美國等國家又逐漸豐富完善起來的,可稱為當代敘事學,如今我們所談論的便是由當代敘事學分支派生而來的。
敘述性設計,通過自身多樣的語言符號和形態符號,用獨特的方式體現產品設計中的情緒、感受、心理等。這種獨特的敘述性表達,不僅借助自身符號語言,還通過附帶的觸覺感受、視覺感受等構建了一種多感官多維度的信息傳達模式。從而讓用戶通過多種感官形式強化對產品的形態認知乃至更深的心理認知。以這種方式,不僅能滿足物質形態層面和精神心理層面的雙重需求,還能激起用戶內心的感官、情緒和心理共鳴。
1.2敘述性設計在各領域的應用
1.2.1敘述性設計在建筑上的運用
敘事設計在20世紀初被應用于建筑領域。由于建筑自身體積空間的龐大,因此建筑設計有足夠的發揮空間與使用者進行交互,敘事元素的添加對游客的感知體驗有著非常強烈的引導與暗示作用。
位于德國首都的“柏林猶太人紀念館”,由建筑師丹尼爾·里伯斯金(D.Libeskind)設計建成。建筑師將猶太遇難者住址在地圖上的定位連線所得出的曲折的路徑作為整體的結構――復雜、蜿蜒、沒有任何水平或垂直的結構(圖1)。以此來隱喻猶太人遭受的苦難。同時建筑內沉重的布景和燈光也讓參觀者直接、真實地感受到當時的情景(圖2),該紀念館也成為了柏林的代表性建筑。
1.2.2.敘述性設計在產品上的應用
德國Ronnefeldt公司有一款名為Tilting茶壺,設計師別有用心地設計了兩種“站立”方式,即四腳站立和傾斜45°兩腳站立。與普通茶壺不同的是將用戶使用習慣考慮到使用方式上。只有在傾斜站立的時候,茶葉包才會被傾斜的熱水浸泡,而四只腳站立的時候茶壺中間的隔層可將茶葉包和熱水分離,以避免茶葉在熱水中久泡(圖3)。
敘述性設計往往帶有意義和目的,利用感官、隱喻等方式串起設計因果和用戶行為的聯系。這款茶壺并不僅僅是現代主義功能至上的體現,也是用戶情感關懷和溝通共鳴的思考結果。
2 敘述性設計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應用意義
早在1983年,美國的考斯·克里朋托夫與其他教授就共同提出了“產品語義學”的觀念,它是敘述性設計在產品方面應用的理論延伸。它號召產品設計不僅要考慮人機工學和生理機能,還要充分認識到產品的象征意義并將其進行表現。敘述性設計相較于功能主義和后現代主義,它并不依賴產品本身形態表達產品內涵,而是誘導鼓勵用戶從產品整體感官、想象、行為中理解和反思其中的情感共鳴。設計師通過轉譯、糅合、想象、隱喻、重構等環節手法進行設計,把產品通過特定的形式或空間的設計,為用戶(受眾)提供情景再現,喚起穿越般的情感共鳴和集體記憶。
由此可見,文化創意產品比傳統工業產品嵌入了更多的文化和情感符號,把一件成本極低的產品改良為附加值增加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產品。通過這種設計表達手法,用戶通過調動自身所有的感官參與其中,更加主動地感受產品文化本身,獲得高于被動接受信息的認知效率。
當下的文化創意產品市場,同質化嚴重且忽視文化的傳播率以及用戶反思層需求。這導致至少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將任意地域文化具象生硬地展現于任意載體之上,受眾難以與之進行文化交流體驗;另一方面,傳統文化失去了與現代文化融合的機會。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作為滿足社會文化需求的設計,受眾能否通過文化創意產品主動打造全面、深刻的文化內涵顯得極為重要。敘述性設計作為敘事學的分支,就設計內涵的文化進行逐層解構,獲取能夠作為設計資源的符號并以現代受眾更易接受的方式加以重構,幫助傳統文化準確高效地傳播,也輔助文化創意辯證發展地進步。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發揮著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3 敘述性設計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應用原則與方法
3.1敘事性設計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應用原則
3.1.1文化性原則
敘述性設計手法在文化創意產品上應用時要首先要緊遵文化性原則。文化性原則包括文化的故事性和趣味性等特征,它們凝聚著漫長歲月中文化形成的歷史韻味。只有以此作為特征符號進行二次重構,才能滿足文化創意產品的文化傳播的根本理念,也能符合敘述性設計的多感官認知引導,以便形成的文化觀既傳統又潮流的效果。
缺乏文化溝通的產品與消費能力提高的消費群體之間構成了矛盾,這種供需失衡逐漸導致文化創意產品地位愈發滯后。要意識到新時代的消費不是保守和被動的,用戶不會再僅僅局限于產品本身,更側重的是產品帶來的文化感受和情感交互。
推薦閱讀:藝術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