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也在隨之提升,同時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進步注入了動力源泉。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逐步趨向于與藝術教育相結合的方向,這樣的發展形勢已成為必經之路。其發展過程中需要藝術創作的動力支持,同時要有優秀的藝術創意人才,重視人才培育,提高教育質量,進而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實現持續性進步。本文主要針對藝術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兩者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探討,提出了相應的見解。
【關鍵詞】藝術教育;文化創意產業;結合;方式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以藝術教育作為推動力,進而實現長遠化的發展,滿足現階段人們生產生活中對文化的欣賞需求,幫助人們建立正確的文化體系,使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下面主要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概念進行探討,詳見下述。
一、文化創意產業概念闡述
《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對創意產業的概念進行明確闡述,所謂創意產業指的是結合體育、文化與傳媒等多項內涵的創意產業,創意產業中包括個人技能活動以及創造力活動等,可有效發揮文化素養與藝術素養,生成更多的藝術作品,進而發揮其社會價值。創意產業中的文化創意是極其重要的內容,其創作過程主要將世界文化、傳統文化、現代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以期突破傳統思維意識的局限。
文化創意產業是經濟全球化發展形勢下的重要產物,它將創造力作為核心內容,同時也是極具代表性的新興產業,更加強調某種文化因素以及主體文化,指的是個人通過產業化開發、技術開發以及創意營銷等所逐步形成的系統化的行業。文化創意產業中主要涉及工藝設計、環境藝術、服裝設計、視覺藝術、雕塑、廣告裝潢以及計算機服務等多種創意群體。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藝術作品質量直接關乎產業的發展程度,而藝術創意也將給創意產業的發展帶來諸多影響,文化創意受藝術創意的制約,兩者間密切相關。[1,2]
二、藝術教育的相關思考
(一)藝術教育應重視家庭教育的影響
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成長,從幼兒階段到青少年階段,再到后來的成年階段,直接影響著人一生的發展,決定著人的思想性格形成。此理念在藝術家傳記以及相關作品中均可見。藝術家的成長過程中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導致其日后的個人修養以及藝術修養均受其制約。
(二)藝術教育應當強調藝術素質教育
眾所周知,藝術教育對象大部分為藝術類考生,在進行考試選拔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文化課成績相對較低,很多時候更加重視藝術技術教育,部分學生文化積淀程度不足。文化內涵與藝術素養直接影響藝術創作的質量,同時對藝術考生的審美能力以及藝術修養具有一定的方向指導性意義。眾所周知,藝術創作歸根結底指的是藝術創作以及思想創作,要求創作者應當有效支配頭腦,并做好藝術加工,呈現極具藝術性的作品,展現良好的藝術功底以及審美能力。藝術與文化兩者間密切相關、不可分割,要求藝術創作者應當有效結合東方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充分吸取其中的優勢與精髓,夯實文化底蘊,培養文化內涵,最終創作出極具藝術鑒賞力的藝術作品,這才是藝術教育的本質需求。[3,4]
(三)高校藝術教育人才培育力度不足
大多數高校在實施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大多意識到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重要性,促使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但是,仍舊有部分高校在藝術教育工作的落實過程中更加強調藝術再現創作,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效應用軟件,并掌握更為豐富的繪畫技巧,培養學生的繪畫技能,但這一過程中將削弱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很難使之更具創造能力。
正如筆者以上所述,藝術教育應當將創作理念教授給學生,使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發展,著重培養其創造力,引導其創作極具個性化的作品,彰顯其獨特的審美意蘊。在這一過程中,通過有效的引導,促使學生意識到審美創作與個人靈感融入的重要性,在創作過程中始終充滿熱情,以高漲的態度完成藝術創作。但是,現階段高校藝術教育的現狀大多為照本宣科,教師要求學生進行效仿亦或是臨摹,導致創作過程缺乏新意,學生的思維意識也將受限。[5,7]
三、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教育兩者結合的方案
近幾年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離不開藝術教育的推動作用。兩者間的關系體現了互為作用、相互制約、有效促進等,藝術教育可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注入優秀的藝術工作人員,并為產業的進步提供動力源,使之發展水平實現質的提升。以下為針對藝術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方式的探討與分析。
(一)藝術教育人員應加強與文化創意公司的溝通,實現緊密合作
文化創意應當體現一定的藝術性以及個性化特點,這樣方可彰顯其獨特的商業價值,并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長遠發展,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教育的最終目的無疑是培養優秀人才,使人才的綜合素質滿足市場需求。那么,藝術教育過程中應當將市場需求作為藝術人才培育的基本標準,對教育方式加以協調。要求藝術教育人員主動與文化創意企業聯系,建立密切的溝通,這樣方可為藝術創作人才的培育奠定基礎,明確現階段文化創意企業對藝術人才的聘用需求。良好的溝通應當為訂單式培養模式,文化創意企業首先提出對藝術人才的素質需求,而后藝術教育工作者將其作為培育以及教育的基本條件,達到更佳的人才培育效果。除此之外,藝術教育工作者還應當與文化創意企業內部的藝術設計師相溝通,借鑒設計師的市場化經驗,而后掌握先進的技術發展形勢,以免因教育模式、教育內容及教育形式的落后,無法滿足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需求。
(二)在藝術教學環節引入文化創意項目,培養全面型人才
在藝術教學過程中,應當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為藝術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大大提高其實踐能力,進而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要求高校在實施藝術教育的過程中,首先意識到創業產業與藝術教育兩者相結合的必然性,而后將創意產業項目引入課堂內,針對性地落實情景教學活動。學生在項目創作環節會遇到許多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阻礙了創作進度,同時他們也將積極思考、主動探索,激發內在潛能,使得藝術創作更具實踐意義,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必然會與教師主動溝通,傾聽教師的建議,強化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發揮教師的引導性與輔助性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同時也會使學生養成主動探究的良好習慣,以期達到最終的項目實踐教學目標,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融入創意產業項目的過程中產生獨特的創作風格,有助于促使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突破以往思維意識的局限。
(三)將藝術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有效結合,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傳統的藝術教育模式更加強調提高學生的古典藝術鑒賞能力以及寫實藝術的創作能力,簡而言之,更加重視模仿與借鑒,未能將創新性理念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導致藝術生無法進行自我超越。針對這一情況,建議將藝術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有效結合,轉變藝術教育人員的教育理念,針對性地提高藝術生的文化素養,要求其吸取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并將東西方文化有效結合,將其作為創新的入手點,持續走文化創意之路,豐富文化知識。在此基礎上,提高文學、歷史、科技、地理以及各方面的文化修養,將其作為藝術創作的動力源泉,日后在文化創意行業實現長遠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針對藝術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兩者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探討,并提出自身的見解,希望可為有關研究人士帶來借鑒與參考,提高藝術教育水平,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進步,逐漸實現兩者間的緊密銜接,進而為社會發展注入動力源泉。
參考文獻:
[1]曾佳,傅穎哲.臺灣文創產業對高校藝術教育創新發展的借鑒意義[J].設計藝術研究,2016,16(2):123-128.
[2]高開輝.文化創意產業與當代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創新關系初探[J].包裝世界,2016,28(4):35-37.
[3]戰海洋,馬強.淺談文化創意產業環境下高校藝術教育創新思路的探討[J].才智,2017,10(12):118.
[4]殷婕,王華彪.文化創意視角下高校民族音樂藝術傳承的必要性及對策[J].芒種,2015,25(7):83-84.
[5]羅雪.文化創意產業與當代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創新關系初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0(7):156.
[6]劉少輝,冀軼卿.理論與實踐的“跨界”融合——創意產業背景下的色彩文化學教學方法研究[J].藝術百家,2016,24(3):251-252.
[7]羅蓉.淺析如何在高職院校將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設計相結合[J].文存閱刊,2018,18(16):157.
作者簡介:孫珍(1983-),女,山東濟寧,碩士,視覺傳達,講師。
推薦閱讀:《電影》(月刊)創刊于1978年,由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辦。雜志原為《電影通訊》,由國家廣電總局主管、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