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高校電子圖書卡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摘 要: 利用微信校園卡研發了電子圖書卡系統,詳細介紹了系統的整體架構、設計方案,以及電子圖書卡的領取、激活和使用流程。該系統在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得到應用,通過實例論證了將身份識別與手機掃碼相結合,是高校圖書館對推廣全民閱讀采取的一項積極舉措。

  關鍵詞: 全民閱讀; 微信校園卡; 電子圖書卡; 手機掃碼; 圖書館

圖書系統論文發表

  推薦閱讀:正規圖書必須辦理什么才能印刷

  0 引言

  黨的十九大以來,隨著我國經濟與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閱讀將作為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最持久的文化權利,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全民閱讀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其國民閱讀文化消費將會快速增長。而我國2014年人均GDP已增至7800美元左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和消費正進入一個由起步至高速發展的快車道,推進全民閱讀躬逢其會,任重而道遠[1-2]。社會要想營造讀書的氛圍,培養人民閱讀的意識、提高使用圖書館的習慣,就要在對社會讀者提供的服務上盡可能降低門檻。

  1 目前高校圖書館在推廣全民閱讀面臨的問題

  全民閱讀推廣,其重點就在于必須降低圖書館的進入門檻,首先要讓讀者“進得容易,進得方便”,方能“讀得順暢,讀得開心”。以完整的讀書入館閱讀借閱流程分析,隨著高校圖書館從專業服務轉向公共服務,其服務對象將不局限于高校師生,而拓展為社會人群,身份類型、閱讀需求更為多樣化,復雜化。

  高校圖書館目前既有的讀者服務體系已無法與新形勢下的需求作出良好響應。高校圖書館都有各自的門禁系統,讀者服務系統也各自獨立,讀者數據互不相通。進入圖書館均需刷卡,這無疑給渴望入館的社會讀者和期望開放圖書館的高校都增加了難度,譬如,讀者去不同的院校圖書館就需要辦理不同的讀書卡;對學校而言,增加了制卡和管理卡的成本,面對多樣化的讀者和多樣化的需求,無法靈活應對。

  如何能夠實現就近原則,讓高校附近區域的社會讀者可以便捷的享受到校內圖書館的館際互通和多元化服務,比較理想的方案是,各院校圖書館之間的“圖書資源管理系統”實現對接,實現圖書館之間的圖書資源信息庫互通共享、師生信息庫實現互通共享。但是由于當前各院校圖書館的“圖書資源管理系統”并不統一,而且圖書資源的數據庫容量也相當龐大,還涉及到數據庫更新等諸多方面的問題[3]。因而,通過不同圖書館之間的“圖書資源管理系統”對接實現“快捷入館、館際互通”的方法雖然理想,但在當前卻難以實現。

  因此,本文提出“全民閱讀,千館一卡”的思路,可以使得在各院校沒有進行整體規劃和協調的前提下,允許附近社會讀者進入學校無需辦理物理卡,只需領取一張電子讀書卡即可掃碼進入各院校圖書館,從而能做到積極參與全民閱讀,享受到圖書館的服務,甚至是徹底地與在校學生一樣,無償地獲得學校圖書館的服務。而學校圖書館則可根據實際需求,靈活調整讀者服務系統,實現讀書卡的實時發放、回收,發放長期讀書卡,臨時讀書卡,特定讀書卡等多種卡片,滿足不同場景,不同服務對象的特定需求。

  2 電子讀書卡系統的設計

  本文提出的“全民閱讀,千館一卡”旨在降低社會讀者進入學校圖書館的門檻以及院校圖書館管理物理卡的成本。在2018年微信公開課上公布的《微信數據報告》中,數據顯示微信日平均用戶達到了7億多人,微信卡包是微信中的一種虛擬電子卡,擁有微信強大的微身份與微應用支持,目前在國內高校中已有近3000所高校正在使用基于微信卡包的微信校園卡[4]。所以本文設計的電子讀書卡系統是基于微信卡包的升級改造,對于用戶而言,無需另裝APP,省去了安裝與更新的麻煩;對于學校圖書館而言,打破了實體卡的物理形態,有效地減少了丟卡、壞卡的情況,進而降低補卡、退卡的工作量[5]。

  本系統的整體架構如下圖1所示,主要包括管理層、中間層、應用層、用戶層,管理層包括數據分析、數據統計、卡片管理模塊,數據分析和數據統計模塊。為了直觀的了解卡片發放的數量和使用數量,卡片管理模塊可以對不同的卡片配置不同的功能;中間層包括統一二維碼生成平臺和統一身份認證平臺,統一二維碼生成平臺的主要功能是將本系統設計的學生卡、教工卡、外來讀書卡的二維碼合并為一個統一的二維碼,由系統自動判斷分發何種卡片,從而使得不同的身份擁有不同的卡片,具體流程如圖2;統一身份認證平臺是在讀者激活讀書卡時用于驗證讀者身份;應用層,目前已經實現了掃描入館以及交互式入口兩個功能;用戶層則包括三種卡片:學生卡、教工卡、外來讀書卡,并且不同的卡片有不同的功能。

  實現本系統需要完成以下三個方面的改造。

  ⑴ 閘機系統的改造

  一是硬件系統的升級,使其可以識別二維碼。二是能夠將二維碼的信息上傳至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并接收身份認證平臺返回的信息,完成相應操作。

  ⑵ 微信端操作

  在讀書卡管理后臺,通過新建和管理卡片,實時關注當前不同卡片的使用量,并可以根據不同的卡片配置不同的功能,并實時生效。

  ⑶ 統一二維碼的生成及統一身份認證平臺搭建

  為了方便學校實際操作,本系統將不同卡片的二維碼集成為統一的二維碼,讀者掃碼之后,由統一身份認證平臺根據微信信息及學校數據中心數據信息判斷其身份,通過認證則激活并發放對應的卡片。具體流程如圖2所示。

  電子讀書卡存放在微信卡包內,通過動態二維碼來識別身份,讀者進入圖書館時只需在卡包內找到電子讀書卡,門禁系統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二維碼每五分鐘會自動更新,即使被截圖也無法盜用,安全等級很高[6]。

  本系統不僅簡便、高效地實現了高校圖書館的快捷入館,以及高校圖書館之間的館際互通, 而且大大降低了實現館際互通的成本,而且減少了制作類似“圖書證”物理卡之類的制卡成本。對于社會讀者,無需攜帶物理卡,掏出手機即可在大學城的高校圖書館任意入館,實現了“千館一卡”。對于高校,充分發揮了地域優勢,進一步推進高校圖書館之間文獻信息資源的共享以及全民閱讀,實現了優勢互補,提高了高校建設的整體效益,更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促使高校圖書館適應地方實情,更好地發展。

  3 成果展示

  本系統已在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杭科院)實施完成,如圖3。以掃碼入館為例, 杭科院對圖書館其中一臺通道閘機增加二維碼掃碼盒子,通道閘機系統對接掃碼盒子識別接口,讀者到達圖書館后,打開微信校園卡里的動態二維碼,并在閘機掃碼盒子前掃描,掃碼盒子對應后臺調用動態二維碼接口獲取用戶身份并返回給通道閘機系統。通道閘機系統得到用戶身份后,判斷是否打開閘機。

  整個讀書卡掃碼入館的具體操作流程:打開微信→“我”菜單→卡包/讀書卡,點擊卡面右上角二維碼,將手機置于圖書館閘機二維碼掃描器,待閘機放行即可通過。

  4 結束語

  基于微信卡包的電子讀書卡實現的快捷入館、館際互通,通過現代技術和設備實現二維碼入館,高校圖書館既可以保留傳統的人工刷卡入館方式,也可以利用現代發達便捷的信息技術提供的服務方式,擴寬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受眾,形成多種不同服務形式與服務方式相結合的多元化服務保障體系,促使高校圖書館隨著時代進步,不斷滿足各種讀者需求[7]。

  本文從開發到應用,探尋了一條路徑:充分利用微信的使用量激活高校圖書館的利用率,讓更多社會讀者能夠走進圖書館,推進全民閱讀。希望可以通過此次的研究與應用作為一個切入點,使得高校圖書館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能夠提供更多多層次的需求,并促進高校圖書館多元化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高校圖書館共建共享的巨大正能量,為高校圖書館跨越式發展起到一個科學導向作用。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吳旻瑜,劉歡,任友群.“互聯網+”校園: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新階段[J].遠程教育雜志,2015.4:8-13

  [2] 屠淑敏.互聯網思維視野下的公共圖書館跨界服務思考——跨界OR被跨界[J].圖書與情報,2015.1:125-130

  [3] 范敏,朱亞玲.基于區域圖書館聯盟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J].圖書館學刊,2010.11:26-28

  [4] 劉歡,劉暢,彭偉,沈富可.微信校園卡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基于華東師范大學的實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5:86-89

  [5] 王興建,符佳佳,田小萍,陳金燾.虛擬校園卡在高校應用探索與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5:114-117

  [6] 夏凌云,蘇雪林,李祥璞.基于微信校園卡的圖書館閘機身份識別方案設計與實現[J].自動化技術與應用,2017.11:80-84

  [7] 鐘石根,張良杰,游陳盛,等.借力微信企業號建設智慧校園[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1:48-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峨县| 高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 依安县| 依兰县| 红原县| 民和| 大庆市| 杭锦旗| 陈巴尔虎旗| 丁青县| 嘉峪关市| 大余县| 庄浪县| 松阳县| 大新县| 崇信县| 英山县| 吐鲁番市| 鄯善县| 青河县| 美姑县| 贵南县| 桓仁| 崇明县| 上林县| 开阳县| 舞阳县| 秦安县| 大足县| 新巴尔虎右旗| 涟源市| 平安县| 阜城县| 应城市| 永安市| 洛阳市| 牡丹江市| 江西省| 天等县| 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