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民國中醫藥文獻數字資源服務平臺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于2017年推出,是定位于民國時期中醫藥文獻的專題型數據庫服務平臺,收錄了豐富的民國時期中醫藥圖書及期刊文獻,旨在為民國中醫藥文獻資源的保護開發、傳播利用提供借鑒。目前平臺可供用戶檢索使用的為圖片庫,包括民國圖書圖片和期刊圖片,全文庫、知識庫等其他數據庫正在加緊籌建中。平臺服務方式分為網絡遠程和本地鏡像站2種,其自身功能設計主要體現在檢索功能、閱讀功能、用戶服務3個方面。
關鍵詞:民國時期;中醫藥文獻;專題型數據庫;圖書館
民國時期(1912-1949年)是我國從封建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特殊歷史時期,各種社會思潮交匯碰撞,在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繼承的同時,西方
文化又強烈地影響著學術界的發展。廣大知識分子思想活躍,形成著述興盛、百家爭鳴的局面。而當時出版業的迅速發展又為這些知識分子提供了發表論著的平臺,使民國文獻的出版量和發行量達到了空前規模,其中不乏相當數量的中醫藥文獻[1]。這些中醫藥文獻有著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是中醫藥學術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國內各圖書館和社會各界十分重視民國文獻數字化工作,無論是數字出版商還是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都開發和研制了大量的與民國文獻相關的數據庫資源[2]。但在數據庫建設過程中,存在數字化開發以期刊、圖書為主,各類型文獻開發程度不均衡;以綜合性數據庫為主,如宗教、歷史等學科為主的專題型數據庫比較少等問題[3]。鑒于此,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基于館藏優勢及學科發展的要求,確定了以館藏民國中醫藥類圖書和期刊文獻為主要數據源,開展民國中醫藥文獻數字資源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的建設,為用戶提供原始的民國時期中醫藥文獻,以解決民國紙質文獻難以長久保存及古籍珍本資料不易查閱之難題,也為民國中醫藥文獻的開發利用提供借鑒。
1 收錄來源
平臺主要通過2個渠道進行文獻收集。⑴我館館藏的民國圖書、期刊。共收錄館藏民國中醫藥類圖書有2000余種;館藏民國中醫藥類期刊200余種,4065期。其中不乏罕見版本,基本囊括了民國時期中醫藥方面的重要文獻。⑵我國其他蘊含豐富民國文獻資源的圖書館也是本平臺強大的數據支撐。在平臺建設過程中,我館依靠自身優勢,加強與地方館的合作,不斷提高數據資源的廣度和深度。積極調研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民國文獻館藏豐富的公共圖書館,查閱原始民國醫藥資料,將本館未收錄、且原文可見的中醫藥類圖書、期刊文獻,作為平臺建設的資源內容,通過資源購置、合作共建等形式加以保存、收錄。
平臺收錄資源預期目標為:民國中醫藥類圖書4000種,民國中醫藥類期刊250種,以分批形式逐步上線,平臺內容處于不斷變化之中,以滿足不同用戶的信息需求。
2017年11月,平臺正式對外開通試用,上線圖書620種,數據量94 G,總頁數超過10.0萬頁;期刊60種,1891期,數據量226 G,總頁數超過16.5萬頁。2018年12月,第二期將近2000種民國中醫藥類圖書、120種民國中醫藥類期刊的數據已上線,涵蓋民國時期中醫藥文化交流的基本文獻,可再現民國中醫藥界重要的歷史事實,極大地方便了用戶的使用。之后,數據庫將持續更新、完善,預計2020年初,完成預期目標。
2 常用功能
本平臺計劃逐步推出圖片庫、全文庫、知識庫等(見圖1),實現數字化網絡服務。目前可供用戶使用的為圖片庫,包括民國圖書圖片和期刊圖片等,其他數據庫正在加緊籌建中。本平臺的定位為專題型數據庫,服務方式分為網絡遠程和本地鏡像站2種。其自身功能設計主要體現在檢索功能、閱讀功能、用戶服務3個方面。
2.1 圖片庫檢索功能
圖片庫可實現民國中醫藥圖書和期刊的題錄、章節目錄的檢索利用,用戶可根據自身需求,同時或分別對圖書和期刊予以檢索(見圖2)。平臺采取4種檢索方式:⑴快速檢索,輸入任意字、詞或字串進行檢索,可檢索到系統中所有的相關信息;⑵目錄檢索,檢索字段有題名、作者、出版者、出版年、出版地、關鍵詞等;⑶高級檢索,支持通過不同的關鍵詞組合和其他選項條件結合起來進行檢索。⑷全文檢索,滿足同義詞檢索,支持精確檢索、模糊檢索及漸進檢索,可進行簡/繁中文檢索。
2.1.1 圖書庫和期刊庫圖片檢索方式 平臺下設圖書和期刊的專題庫,圖書庫檢索方式有書目檢索、目錄檢索、高級檢索、全文檢索4種(見圖2)。其中,高級檢索可以按照題名、作者、出版者、出版年、出版地、關鍵詞來組合檢索。另外,對用戶更為便捷的是期刊庫檢索部分,當前如國家圖書館和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CADAL)民國期刊庫均不提供篇名的具體檢索,其題名檢索僅限于期刊名稱,大大限制了用戶的查詢需要:國圖的期刊數據庫沒有提供主題詞和關鍵詞入口;CADAL期刊數據庫雖然提供關鍵詞檢索點,但首次簡單檢索只提供題名項的檢索,二次檢索僅可自由輸入,進行模糊檢索[4]。本平臺期刊庫的具體檢索方式有按刊檢索、按篇檢索、高級檢索、全文檢索(見圖3),極大地解決了當前民國文獻數據庫功能檢索單一的現狀。如按篇檢索的檢索項為任意詞、篇名、作者;按刊檢索的檢索項有任意詞、刊名、出版者、出版地、出版年。高級檢索可以支持按刊檢索和按篇檢索,其功能與圖書庫高級檢索一致。上述檢索途徑更加貼近多數用戶的使用習慣,方便對特定圖書和期刊文獻的查詢。同時,本平臺可進行多次的邏輯組合檢索,均支持同義詞檢索,支持精確匹配或者模糊匹配。多樣化的檢索服務使檢索的準確率及相關性得以提高。
2.1.2 圖書庫和期刊庫圖片檢索結果 平臺檢索結果顯示方面,既能成批顯示,便于用戶比較和選擇,又能單獨顯示詳細數據,方便用戶了解所需資源的完整信息,全面揭示民國醫藥文獻的原貌。檢索結果列表界面極具服務性,可以封面列表和書名或刊名列表的方式呈現。用戶可以根據個人意愿選擇按照題名、作者、出版時間進行排序顯示,且允許用戶選擇一頁顯示10條、20條或者50條的閱讀方式。用戶可以點擊列表,查看圖書的名稱、著者、出版者、出版地、出版年、叢編項、主題詞、分類號、館藏地、內容提要等詳細信息,或者瀏覽期刊的名稱、編者、出版者、出版地、出版年、分類號、卷期、內容提要等信息(見圖4、圖5)。這種文獻列表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書目數據的質量和文獻檢索利用率,讓用戶獲得更多的檢索途徑和信息。
2.2 圖片庫閱讀功能
平臺通過影像縮微及掃描技術,將民國文獻內容制成圖像文件,分辨率達300 dpi,清晰可辨。圖像以原紙顏色呈現,最大限度接近民國文獻原貌,保留了印章、墨跡、筆跡、批注等原始特征,使用戶領略到民國文獻的歷史韻味,也為相關內容研究者提供了更多原始資料線索。
用戶通過平臺界面左側導航列表,可展開每本圖書或期刊的章節、篇章等進行導航瀏覽,支持文獻的上下章節、篇幅導航。此外,圖片庫閱讀界面設計簡明,極具友好性、服務性。閱讀文獻時支持左右翻頁閱讀,且人性化的伸縮目錄標簽,使得全屏閱讀模式得以實現。另一體現界面友好性的功能是在圖片閱讀界面右側設置書簽、書籍信息、閱讀方式、左右旋轉、圖像的放大縮小、跳轉頁、復制、打印等功能(見圖6),能夠幫助用戶快速瀏覽真實的民國文獻原貌,為用戶學術研究提供便利。
2.3 個性化服務
本平臺提供便捷的個人中心服務,用戶登錄后,可進入個人中心,對個人基本信息如密碼、電子郵箱、電話號碼等進行修改。當用戶閱讀文獻時,可根據不同需求,運用閱讀歷史、檢索歷史、我的書簽等功能,方便定位。針對用戶喜歡的文獻,本平臺提供收藏功能,且允許用戶創建標簽,分類收藏和管理以前查閱的信息,方便歸納研究。
為了擴大文獻信息的利用覆蓋面,平臺專設了常用檢索工具“在線輔助工具”(見圖7),包括紀年換算、歷史人物、聯機字典等,可查詢收錄文獻中的相關知識。這一多方位、多角度的文獻輔助功能設置,對幫助用戶了解和研究民國中醫藥學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平臺數據資源主要為民國時期中醫藥文獻,使用者多為醫學院校師生、臨床及研究人員。民國時期文獻具有獨特的時代性,亦是當時社會、歷史、政治、經濟乃至人文活動等內容的集中展示。例如,《蘇州國醫醫院院刊》創刊號,不僅載有日本漢方名醫湯本求真序言,日本漢方名醫大冢敬節、宮本守太郎、矢數道明的題詞,還登載了大冢敬節、宮本守太郎、矢數道明等人的幾篇譯述文章,體現出民國時期中日兩國在醫學上友好交流、互為學習,具有重要的中國醫學史價值和文獻研究參考價值[5];《醫藥評論》雜志載有馮玉祥等人所做的序,反映了國民政府由北京遷至南京初期的一些醫政指導思想等[6]。上述珍貴文獻具有很高的歷史、學術和文獻價值,對自然科學、社會學、文獻學、歷史學等非醫學專業研究者也有所幫助,可以進行與民國中醫藥相關的跨學科交叉研究。
3 小結
民國中醫藥文獻數字資源服務平臺充分利用了我館已有的館藏文獻研究和整理成果,建成了民國時期文獻包含圖書、期刊兩種文獻類型的醫藥專題型數據庫,科學地保存和管理了民國中醫藥類文獻資料及相關研究成果,為用戶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服務。基于目前所收集的民國醫藥圖書和期刊文獻,本平臺還將深入到各文獻的知識單元層面,推出知識庫模塊,以傷寒學科、溫病學科、本草學科等為框架,具體針對醫家、著作、傳承關系和臨床經驗分析等知識檢索,可進行數據的多維度關聯分析,實現平臺知識服務的功能,從而滿足社會各界用戶對民國醫藥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劉小兵.關于民國中醫藥文獻的保護與開發利用[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0,19(11):59-62,72.
[2] 段曉林.民國文獻整理與研究的現狀及其方向——回眸與展望:民國文獻整理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圖書館雜志,2017,36(3):115-120.
[3] 段曉林.民國文獻數據庫開發現狀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6(20): 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