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2005年全球紡織品出口配額取消,為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商打開了受限制的市場,但是也加劇了出口國家的競爭,尤其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主要的生產國。本文分析了近年來這兩個國家的這兩個行業的出口情況,并且為進一步明確中國未來紡織品和服裝行業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建議。
一、中印紡織品及服裝出口份額分析
從中印紡織品和服裝歷年進出口的數據來看,不論是紡織品還是服裝,中國所占的份額遠遠大于印度,尤其在2002年以后,中印世界份額的差距進一步擴大,說明中國在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的規模上遠遠大于印度,且增長勢頭迅猛。
中國紡織品及服裝行業的快速增長基于很多因素,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均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中國基本形成了對外開放格局,且制定了一系列出口導向型的貿易政策,再者有賴于中國大量低成本的原材料和勞動力。中國在紡織品及服裝行業的繁榮也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騰飛。印度在紡織品及服裝行業上規模不足,源于國內對這兩行業投入不足且較分散,生產設備和生產技術落后,使得印度這兩行業的發展受到限制。
二、中印紡織品及服裝行業的比較優勢分析
一個可以很好地辨別中國和印度是否在這兩個市場上具有比較優勢,并且比較誰的比較優勢更大的方法是計算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表達了一國總出口中某類商品的出口所占的比例相對于世界貿易總額中該商品貿易所占比例的大小,根據聯合國貿易數據庫中相關數據,用
RCA的計算公式計算了中印紡織品出口和服裝出口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將貿易口徑下的紡織品和服裝分為17類,其中前9類屬于紡織品類,后7類屬于服裝類。在紡織品部門,中國在棉織物(652)、人造紡織原料的梭織物(653)、針織或鉤織物(655)、紡織原料制成品(658)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而印度則是在紡織紗(651)、棉織物(652)、紡織原料制成品(658)、紡織原料制成品(659)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在服裝部門,中國主要是在帽子頭飾(織物制除外)(848)有明顯的比較優勢;而印度在女裝(機織物)(842)、帽子頭飾(織物制除外)(848)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且在所有產品上,兩國在各自所擁有的產品的比較優勢均有下降趨勢。總體比較而言,中國在紡織品出口上占據有更大的比較優勢,印度在服裝出口上擁有更大的比較優勢。
三、中印紡織品及服裝出口市場的比較
中國紡織服裝主要的出口市場是日本、中國香港以及韓國等原非配額市場;印度紡織服裝主要的出口市場是美國、歐盟以及加拿大等原配額市場,當紡織品配額取消以后,中國在歐美等原配額市場上的出口數量有大幅增長,因此中國與印度在歐美兩大市場上紡織品及服裝的競爭更加激烈。
四、提升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競爭力的建議
1.鼓勵和引導增加中國紡織品和服裝的附加值,建立品牌意識。伴隨著紡織品出口配額的取消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紡織品和服裝的競爭力逐漸的增強,要想在激烈的國際市場中競爭,中國不能僅僅依靠出口產品數量的增長,而應該盡可能地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注重產品差異,形成自有品牌,由此來提高國際競爭力。
2.充分利用已有的比較優勢,發展新的比較優勢。在紡織品和服裝上,中國在紡織品上更有出口優勢,且在更細的分類上,兩國所具有的比較優勢既有重合也有差異,根據國際貿易經典理論,各自出口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會使各國均受益。此外,中國為了立足于激烈的國際市場中,需要不斷形成新的比較優勢,來擺脫原來的比較優勢正在喪失的困境。
3.積極拓展出口市場,進一步提高中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融入到國際貿易中,世界市場正在擴大,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紡織品及服裝市場趨于飽和,中國如果能以更大的力度去開拓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紡織品及服裝出口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