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法學實踐教學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凡是能夠實現上述任務和宗旨的一切教學形態,都可以歸結為法學實踐教學模式。相應的,法學實驗課程即針對法學實驗目標所設計的相關課程。根據目前國內外法學實驗課程設計的情況,法學實驗課程大致包括法醫學實驗、偵查學實驗、診斷性實驗、物證技術學實驗、案例分析、模擬審訂合同、模擬合同簽訂、模擬立法、模擬庭審、觀摩審判、專業實習、專題辯論、法學論壇等等。
《法學雜志》,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后最早的法學期刊之一,1980年由司法部確定為國家一級法學期刊。28年來,《法學雜志》以內容豐富、觀點鮮明、文字精煉的辦刊特色,贏得了法學期刊陣營中的較高地位,受到了中外讀者的歡迎。
一、法學實驗課程的概念
所謂法學實驗,是指法科學生進行的驗證法律科學理論或假設,或進行法律職業技能應用訓練等活動。根據這一定義,我們不難發現,法學實驗與我們常見的理工科等自然科學類實驗雖然同為實驗,卻有著諸多不同。
首先,法學實驗目的主要是訓練性,而自然科學類實驗目的主要是驗證性。這一區別是由研究結果是否具有“可重復再現性和穩定性”決定的,法學實驗的研究結果則具有多樣性、不確定性:同一法律規則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條件下完全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司法裁決;相同的案件事實,在不同的法官裁處中,基于自由心證,其判斷可能大相徑庭。其次,法學實驗的實驗場所具有非固定性,而自然科學類實驗一般具有固定的實驗場所。法學實驗主要是通過對各種法律事件情境的模擬,以培養學生掌握法律知識,運用法律思維和法律語言,提高學生處理現實法律問題的能力。同時,由于各類法律事件的發生場景各不相同,故而法學實驗的場所可能是移動的、變化的,甚至是網絡等虛擬的場所。最后,事實上,廣義的法學實驗包括兩大分支,即實驗和實訓,其中實驗部分即與傳統的自然科學類實驗相類似,如刑事照相顯像、指紋等痕跡提取、檢驗等;而實訓部分即職業技能實際訓練,是指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術應用能力訓練的所有教學過程,如模擬法庭、法律診所、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疑案辯析和實習等多種形式。
二、開設法學實驗課程的理論價值
眾所周知,法律教育不但是一門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教育,具有學術性,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理論和法學知識體系;同時也是一種職業技能培訓教育,具有實踐性,要訓練學生從事法律職業的技巧、思維和道德。
但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一些高校普遍注重法學理論知識的體系化和學科化,偏重知識傳遞和學術研究,而忽視了法學實驗教學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法學實驗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建構者,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的傳統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具體而言,開設法學實驗課程的理論價值如下:
(一)法學實驗課程可以妥善解決“知識傳授”與“能力、素質培養”的矛盾
在當今日益復雜化的社會中,知識的浩瀚無邊已然是不爭的事實,知識的傳授不能也不應該成為法學教育的唯一重點,相反,一個合格的“法律人”最珍貴的應該是如何應用法律、如何緊跟法律發展的步伐去分析、處理新出現的法律問題以適應社會的高速發展的需要,能力提升與素質培養理所當然應成為當今法學教育的核心。法學實驗教學正是以提升能力、提高素質為宗旨的教學方式。
(二)法學實驗課程可以妥善處理了“理論”與“實踐”的矛盾
法科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既是來自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實務部門的現實要求,又是知識上的要求,正如美國霍姆斯大法官所說,法律的生命在于經驗。很難想象,一個沒有經驗的蹩腳律師能長久在法律界謀生。法學實驗教學正是要改變以往片面強調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的做法,實行理論與實踐并重,通過規范、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對學生開展訓練,以期切實有效提升法科學生從事法律職業所必需的尋找、運用法律、認知案件事實、法律推理力、法律表達、法庭審判的控制、法律文書編寫和溝通協調等諸多能力。
(三)法學實驗課程可以妥善處理“教”與“學”的矛盾
法學教育好壞的唯一評價標準是它所“生產”出來的“產品”的質量,在以往的“以教為中心”的做法下,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重視,其創新性受到壓抑,最終培養出來的“產品”自然也都千篇一律。法學實驗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將一改以往“以教為中心”的做法,轉而“以學為中心”,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發揮,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
(四)法學實驗課程可以妥善處理“博”與“專”的矛盾
現實生活從來都是復雜而又多面的,一名優秀的法律人必須要能從一團亂麻的社會關系中提綱挈領式地梳理出其中的法律關系,并戳中其要害。
三、開設法學實驗課程中待解決的問題
達成上述目標過程注定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既然是不二選擇,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有迎難而上,其中需要解決諸多問題,但總結起來不外乎三類:人、財、物。
(一)人包括三類人,第一類是教學領導,第二類是實驗教學教師隊伍,第三類是有志從事法律實務工作積極上進的學生
對于第一類人的要求就是糾正對法學實驗教學認識的偏差,繼而高度重視法學實驗教學。實際上,這個層面主要是在制度上、政策上的傾斜,畢竟法學實驗教學至少在筆者所在院校還屬于新生事物,需要領導的高瞻遠矚,予以支持。第二類人中的教師隊伍既包括指導教師也包括法學實驗教學中心的負責人。他們需要精心選拔,要選拔那些既有深厚理論功底又有實務操作經驗的教師、律師或法官指導實驗教學。他們必須是精英中的精英,不僅自身具有很高深的法學修養,更擅長于運用這種修養引導青年才俊。第三類人的選拔一方面要遵從自愿原則,另一方面也要設定特定的標準,選擇那些有志從事法律實務工作、積極上進的學生。之所以要設定一個較高的標準,不僅是為了適合于這種精英式教學方式,更是為了最終實現法學實驗教學的目標。
(二) 財的問題主要是經費問題
一方面開設這樣的實驗教學課程本身就需要經費的投入,并且還是一大筆經費,因為正如前文所述,法學實驗教學的本質是精英教育而不是大眾教育,這種精英教育本身就意味著大量的投入。這里的經費不僅僅是用于建設法學實驗室及其軟硬件設施的維護,更主要的是用于實驗室的運轉,包括模擬立法等實驗費用、辦理各類案件費用、給指導老師的津貼。
(三)物
此處的物實際上主要是指法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場地問題,場地不僅僅是提供人、財、物聚集之地,還可以切實保證相關場景的模擬效果,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真實的活動環境,給學生一個方便而又真實的法律活動空間。此外,此處的物還包括實驗教學中心的相關硬件。
四、法學實驗課程開設的預期成果
法學實驗教學的目標分兩個層次:總目標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以完善的實驗教學隊伍和教學條件為保障,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為一體,培養學生探尋案件事實的能力、法律實務操作能力和綜合表達能力;具體目標是建立理論與實驗緊密銜接、技能訓練和知識學習相互補充、情智培養和綜合素質提升并重的三位一體的實驗教學模式。[按照這一目標定位,建成之后的法學實驗教學中心會達成如下效果:
(一)培養和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從事法律職業中所必需的尋找、運用法律的能力、認知案件事實的能力、法律推理能力、法律表達能力、法律文書編寫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法庭審判的控制能力等等都將在法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各類教學活動中的到切實的鍛煉。因為法學實驗教學中心實質上就是一個內容豐富、運行規范的法律教學體系,在這里將為所有有志從事法律職業的學生提供展示與發展平臺,實現其“在行動中學習”的目標。
(二)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作為法學實驗室的教師應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功底,超強的動手能力和獲得新知識的能力,能站在科技前沿,將新技術、新發明及時引入實驗課,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開拓意識。面對這種高標準,我們的指導老師在制度化的實驗教學機制下定能實現“教學相長”。
(三)建成“一體化、多層次、開放式”的法學實驗教學體系
所謂“一體化”是指法學實驗教學的內容覆蓋從立法到法律運行的各個階段。“多層次”是指不僅要適合具有扎實法律基礎的法學實驗教學,更要有適合只具有初級水平的學生。
(四)形成系統的實驗教材體系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引發參與學生思考的案例、事件也必將引發其他學生的思考,給其他學生啟示,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將這種思考記錄在案,形成卷宗,最后編輯成冊。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在學生及指導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可以形成一套優秀而由受歡迎的實驗教材。
(五)促進高校教學資源開放,形成良好的輻射效應
作為一所大學,其功能早不只是培養人才,而切切實實是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其自身也必須擔負起相應的社會服務功能。建成法學實驗教學中心后進行對外開放,不僅會帶來源源不斷的教學案,更會給高校增光添彩,在分享這種優質教學資源的同時也必將產生良好的對外輻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