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人是其對象之所是。與動物相比,人是一個精神實體,人的精神來自于人對其對象的感覺、知覺和意識等的體驗和考量。在廣義的自然界的背景之下,整個世界表現為原始自然、人化自然、能動自然和虛擬自然,它們同時構成了個體的對象世界。文章發表在《祖國》上,是高級政工師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人民利益,中國精神
宇宙萬物都是由精神所構成,萬物都是由神的指意所構造的,人即是宇宙精神的個體化,宇宙間的秘密即在人類自身上即可解讀,我們自己即為單個的宇宙整體,太陽穴對應著太陽的位置,心臟對應著地球的位置
《左傳·昭公四年》中描述到“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恩格斯也曾指出“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俗話說多難興邦,也許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根本無法逃避,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英勇地正視那些淋漓的鮮血,在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時代大旗下,90年來黨領導我們經受住了一次次嚴酷災難的考驗,激蕩出了中國人民堅韌不屈、機智果敢、眾志成城的精神氣節,推動著中國在挫折中奮進,在逆流中遠航。
一、先進生產力飽受災難時,挺身而出的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洪流中詮釋著中國精神中的堅韌不屈
馬克思認為,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內核。毛澤東也曾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
(一)中國先進生產力遭受的壓迫是世界所罕見的
19世紀中葉,世界資本主義進入大量商品輸出與資源掠奪的自由競爭階段,外國資本家為達到掠奪目的,向中國發動了多次侵略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不僅勒索巨額戰爭賠款、割據中國領土、控制通商口岸、設立租界,而且獲得了協定關稅、領事裁判等等特權,借此在華大量傾銷商品掠奪財富原料,中國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化程度日漸加深。
(二)代表先進生產力的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
隨著十月革命的勝利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中國工人運動更加高漲,五四運動后,中國共產主義愛國知識分子,開始在舊中國壓迫最深、革命性最徹底的工人階級中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組織工作,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條件日趨成熟。
(三)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洪流中領導工人階級詮釋著堅韌不屈的中國精神
新生的中國共產黨,一成立便挺身而出,投身于工人運動的浪潮中,始終重視運用馬克思主義來武裝工人,盡管敵人異常強大,鎮壓手段異常殘暴,但通過黨的組織領導,各地工人運動迅猛發展。從1921年香港海員大罷工到1923年“二七”大罷工這13個月時間,黨組織領導建立了100多個工會,發動了100多次罷工,充分展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強大力量,鍛煉了工人隊伍,加強了我黨與工人的密切聯系,贏得了人民的信賴。在大革命時期,面對國民政府的反革命屠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搽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們又繼續戰斗了。”
二、先進文化承受災難時,義不容辭的中國共產黨在反抗文化侵略中譜寫出中國精神中的機智果敢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是人類發展的縮影、歷史的沉積,是精粹的民族精神生活的傳承。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國度,文化積淀深厚。1840年起,隨著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伴隨著軍事與經濟侵略的是影響更為深遠的文化侵略。他們在不平等條約的庇護下,堂而皇之的開辦教會、學堂宣揚“歸化”思想,大肆創辦報刊為其殖民行為制造合理輿論,在精神上麻痹中國民眾,使其馴服地放棄民族氣節,接受西方殖民奴役。同時,列強肆無忌憚地搶奪諸如甲骨文、敦煌藏經此類傳承著中國先進文化的歷史瑰寶。
(一)伴隨著殖民入侵,中國先進文化受盡摧殘
以日本侵華期間為例。
文化輿論方面。為淡化中國人排日抗日意識、美化侵略惡行,日本以“大東亞共榮圈”為幌子,“七七事變”后日軍在中國19省創辦報刊或扶持親日報刊,如《順天時報》、《東亞新報》等,最多時達九百種。4扶植建立了“華北電影股份公司”、“中華聯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等,極力營造日軍“正義之師”的氛圍。對淪陷區實行文化專制,嚴格新聞、電影、出版物的審查、管控文化界名流,對一切有損于日本軍國主義擴張的內容進行禁止與破壞。
文教方面。日軍侵華期間大肆掠奪中國典籍,毀壞文教學術單位,在淪陷區實行“鏟除狹隘之排外思想”“親仁善鄰”的奴化教育,刪減篡改有關民族國家意識的內容,強行在淪陷區推行日語修習,其目的在于使中國民眾親日、媚日、崇日、降日。同時,采取逮捕暗殺等手段迫害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與進步人士,打擊抗日愛國勢力。
(二)黨領導人民群眾將中國精神中的機智果敢寫進反抗文化侵略的斗爭史冊
面對敵人的無恥行徑與日益嚴重的文化災難,毛澤東指出:日本帝國主義“滅亡中國的政策分為物質和精神的兩方面...在精神上,摧殘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在太陽旗下,每個中國人只能當順民,做牛馬,不許有一絲一毫的中國氣。”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所謂新民主主義文化,就是人民大眾的反地方封建的文化;在今日就是抗日統一戰線的文化。”借此,中國共產黨開始自覺領導中華兒女,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進行了硝煙彌漫的斗爭。
在根據地。為支持和團結廣大愛國知識分子,在黨的倡導下,大批進步的愛國知識分子涌向根據地,先后成立了邊區文聯、中國文藝協會等組織,出版了《大眾文藝》、《特區文藝》等等文藝刊物。
在國統區。中國共產黨創辦刊物,結合抗戰實際需要宣揚馬克思主義。此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許多以抗日救亡為主題的新聞機構、出版社、文藝社團相繼成立,創作出了大量優秀作品,如張大千的《猛虎撲日圖》、郭沫諾的《屈原》等,對弘揚中國先進文化抵制日本文化侵略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人民根本利益遭受災難時,奮不顧身的中國共產黨成為救災的中流砥柱,彰顯出大愛匯聚眾志成城的中國精神
“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于群眾之上。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八千多萬黨員,以自己切實的行動,印證著黨章上的錚錚誓言。
2008年5月12日,山河顫爍大地痙攣,在四川汶川境內發生了里氏8.0級地震。頃刻間山巒崩塌道路阻隔、房屋倒毀橋梁坍塌,數萬人不幸遇難,百萬群眾無家可歸。正如《中國共產黨黨章》銘刻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人民就是一切、災情就是命令,使得這個時刻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根本宗旨的政黨,再一次挺身而出奮不顧身!
災情牽動著黨中央的心。震后半小時,胡錦濤總書記作出指示,要求盡快搶救傷員,確保災區人民安全,號召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百折不撓,共同奪取抗震救災的勝利。
隨后中央便成立了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為總指揮的抗震救災指揮部,震后兩小時溫總理就帶隊抵達災區一線冒著余震不斷的危險指揮救災工作,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黨和政府的溫暖以及與災區人民同生死共命運的決心帶到了災區。
隨后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也分赴災區,部署督促救災工作慰問受災群眾,使得整個災區倍受鼓舞,各行各業的人民群眾都緊緊地團結在黨的周圍,“一線希望,百倍努力”士氣高傲的投入到救災工作中。
四、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精神的杰出代表者、傳承者,是中國繁榮富強的脊梁
有一種豪邁,縱然物換星移,依然于人民心間流光溢彩;有一種氣魄,縱然滄海桑田,依然于時代的浪尖百折不撓。90年的光輝歷程,多少大災大難磨礪出了中國共產黨同中國精神內在統一的堅韌不屈、機智果敢、眾志成城的品性,始終堅持為人民群眾謀福祉,領導人民奪取政權、鞏固政權和用好政權,以自身切實的行動兌現了“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莊重承諾。
縱觀世界,任何一個偉大的國家,都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滌淘出屬于自己統一的、不屈的價值認同與精神訴求,它是這個國家生命力、創造力和向心力的集中表達,也是這個國家得以維系、生存與發展的靈魂。五千年的文明承接,不斷地吸收沉淀、凝聚升華,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堅韌不屈、機智果敢、眾志成城的中國精神。
而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優秀兒女的集中表現,在90年光輝歷程中自覺地從國家民族大義出發,將人民群眾的主體性與黨的先進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實踐中成功地將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同集民族性、時代性、廣泛性于一身的中國精神相融合,形成了“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9帶領我們在災難的磨礪中始終擁有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與中國精神的堅強信念,開拓進取、勇往直前。
政治方向論文期刊投稿:《祖國》雜志(建設版)是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主管、主辦,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國家級綜合類期刊。國內統一刊號:CN11-5569/C,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3-8500。本刊為評職、評優、考核、晉級等提供重要依據。歡迎投稿!